最近,我的几个朋友在喝中药调理身体,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居然对煎煮中药处于“初级”阶段,白白浪费了药材资源不说,还把熬糊的中药喝了。。。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这让作为药剂师的我,情何以堪?!看来,医学科普任重道远,我们不能只关心那些专业的高大上问题,煎煮中药这种接地气的知识不应作为“盲区”被忽略。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接下来,大家和我一起学习下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吧。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中药应使用砂锅、陶瓷锅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锅,每剂煎煮两次。具体方法如下:

1 .浸泡

用清洁的冷水将药材漫泡 30—40 分钟,加水量以没过药材1—2 公分为宜,使之完全浸透。根据药材性质,花草类药可适量少加,根茎类药可适量多加。

2 .煎煮

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煎煮20—30 分钟后将药汁滤出;再次加入适量水,煮沸后用文火煎煮 15—20 分钟,将药汁滤出。根据病种,感冒药煎煮时间可稍短,滋补药煎煮时间可稍长。煎煮过程中应时常搅拌,以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3 .服用

将两次药汁合并在一起(约 200—300 毫升),分两次服用(上、下午或早晚)。

4 .特殊煎煮

“先煎”药应比群药先煎 10 分钟;“后下”药应在第一煎滤出前 10 分钟放入;阿胶液、三七胶囊、羚羊角粉及其它药粉随药液同服即可。

注意:汤药如果不慎煎糊,应当废弃,切不可服用。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熬糊的中药为什么不能喝呢?

因为煎糊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中草药熬糊了,特别是碳化后,其药性会发生变化,有的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继续服用,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比如,荆芥有解表、散风、透疹等作用,煎得太久其有效成分就会挥发掉,如果煎糊了变成荆芥炭,就失去了解表作用,而产生了止血效能。又如,蒲黄常用于活血,而熬糊后的蒲黄炭却能够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一般来说,淀粉含量多的草药以及富含蛋白质和黏液的种子类中草药在煎煮时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相对更容易熬糊一些,如:生地、熟地、山药、玄参、车前子等。 

所以说,把中药熬好是个技术活。掌握了以上知识,希望大家早日熟能生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