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很多人在工作中的抱怨,比如自己经常被同事打小报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能为老板所用;自己的才能不能被老板发掘,上面的老板都是一群被蒙住眼睛的人;也有的人抱怨说,老板一直用自己的嫡系,不能重用自己;各种情况,林林总总,有些人因为这些事而郁郁不得志,要么在工作中做的不顺心,要么就是愤然选择离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职场与生活中打小报告的事,如何解决职场中的信任问题,如何解决这些让人心烦意乱的繁琐杂事。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下汉初贤相陈平的方法。

第一:陈平的简历及主要绩效

汉丞相陈平的2次信任危机:反复跳槽和盗嫂贪金,3招化解打小报告

汉初第一谋士陈平

1、魏王太仆,离职原因:献计魏王不取。主要工作成绩:无

根据《世纪》记载:“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从这份记录上来看,陈平的第一份工作很糟糕,凭借着在家乡的一些公平分肉的实习经验,应聘到第一家公司官职不小。如果说混混日子,那倒是也能混过去。但这不是陈平想要的,他向魏王献计,魏王也不听,还不时有人打小报告。所以,在没有做出任何成绩的情况下,陈平选择了离职。

2、项王信武君,主要工作成绩:平定殷地叛乱,离职原因:项王反复

根据史书记载:“项羽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以往,击降殷而还,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使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第二份工作,算是不错了,至少也算是当时BAT里面的顶头公司,也至少是总监及其以上职位吧。好不容易凭借平叛功绩拿了个3.75,却不曾想后来市场又被竞对抢走。项老板一听,立刻想把该项目组的人都干掉。而项目组的总负责人陈平,肯定是不干了,只好赶紧逃亡。

不过陈平做的也够义气,够光明磊落。虽然你项王不仁义,但是我陈平还是做事干干净净又利落,我不贪你的权位和名利,把官印和之前赐予的金钱都打包好,让使者给送去。

3、大汉朝:都尉主要监护全军—情报部总负责人—左丞相——右丞相

汉丞相陈平的2次信任危机:反复跳槽和盗嫂贪金,3招化解打小报告

汉丞相陈平

刚见刘邦时,刘邦不待见,请他们吃了个饭,也没有面试就让他们几个人都回去。这时陈平不干了“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也。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说之。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点护军。”

面试通过,拿下了都尉一职。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嫉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金,与陈平,肆所为,不问其出入。”

凭借着汉王给出的钱财和充分的自由权力,陈平用尽智谋,离间了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范增,重要能征善战的将领钟离昧、龙且等,让项羽逐渐成为孤家寡人。

随着陈平六出其计,以及和太尉周勃练手诛吕功绩,“居顷之,降侯谢病免相,陈平专一为丞相。”

第二:陈平的两次信任危机:反复跳槽和盗嫂贪金

从陈平的简历上看,大家似乎感觉陈平自从遇到了汉王,职场生涯一帆风顺了。但是,这背后的艰辛,或许只有当事人陈平自己知道,根据史料中的记载,陈平在汉王那里主要遇到过2次信任危机,这就是比较著名的反复跳槽和盗嫂贪金的事件。

事件1; 得知陈平在汉王这里一点功劳没有立的情况下,诸将不高兴了。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

事件2:降侯、灌婴等谗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得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

汉丞相陈平的2次信任危机:反复跳槽和盗嫂贪金,3招化解打小报告

汉丞相陈平

如果是你,你遇到这种同事恶意中伤的事情,打小报告的事情,你会不会去找他们理论?

第三、当你遇到信任危机时,你需要3招去化解

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打小报告的情况,通常的情况下,我们的反应是心里赌气,闷得慌,然后就开始抱怨怎么跟这么一帮人在一起,这群人怎么这么样。更有甚者,直接找到这些打小报告的人,去和他们理论一番,闹得整个公司都知道这件事。

我们看看陈平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1、内心平静,保持稳定。拥有一颗光明之心,所行之事,心最清楚,心定则不追逐外物,不受外界影响。

2、摆事实、列数据、讲逻辑。面对这些无稽之谈时,不要空讲理论,要拿出数据事实+逻辑来向领导讲清楚。

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解释有理有据,不逃避,不辩解,有事实,有依据。最后的结果就是“诸将乃不敢复言。”

3、知道你心中追求的是什么。陈平知道自己的追求是毕生的抱负和才华有所展现,而不是贪图一时的官位和金钱。只有知道心中真正想要什么的人,才是真正的内心心法拥有者。这份心法,随时而动,随事而动,随势而动。

所以,当魏王和项王不能采纳意见,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时,毅然决然的离开。

所以,当过河船夫要谋财害命时,他脱光上衣帮助船家划船。

所以,当汉王这里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时,纵然有诽谤,也要坚持留下来。

这就是内心心法,这份心法是你心中的天理和目标,而不是眼前的金钱和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