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愛貓日|有關貓咪咕嚕聲的最新研究

今天是國際愛貓日ฅ'ω'ฅ小南給大家準備了小福利,快到文章裏面去找找叭~

文 | Stephen Dowling

譯|antusen

轉載自:利維坦

(ID:liweitan2014)

人類自以爲懂得貓貓爲何咕嚕咕嚕。

這大概是動物心滿意足時,最容易爲人所發現的行爲:每當貓貓被逗弄或撫摸時,就會發出一種令人愉悅的粗沉之聲,在鏟屎官大腿上懶散躺着的貓甚至還會咕嚕個不停。

但咕嚕聲並非只意味着貓咪很滿足。它們打呼嚕的原因比人類設想的更復雜。

圍繞“咕嚕聲從何而來”的爭論由來已久。有人認爲它源於流向下腔靜脈(將脫氧血輸送至右心房的靜脈)的血液。但隨着研究的深入,咕嚕聲似乎更可能來自貓喉部的肌肉。當肌肉移動時,會擴張和收縮聲門(喉部處,位於聲帶附近的器官)。每當貓貓吸氣或呼氣時,空氣就會震動。咕嚕聲便由此產生了。

有研究者認爲,貓咕嚕聲來自貓喉部的肌肉收縮。

儘管科學家們現在十分確信咕嚕聲的產生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但他們並不清楚觸發此聲的誘因。最大的線索是:貓的大腦深處可能有一個神經振盪器(不清楚有何用途)。

但問題又來了:是不是隻有貓貓開心時纔會觸發神經振盪器?答案是:並不僅限於開心時。

馬裏安·德貝維爾稱,就她的經驗而言,每隻貓的咕嚕聲都有所不同。

小南的福利

在評論區留言並分享#我和貓咪的小故事,有機會獲得中信出版集團《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一本(10個名額)快來參與吧

馬裏安·德貝維爾(Marjan Debevere)是倫敦某家貓咪收容所的攝影師,目前正在攻讀貓科心理學學位。她還養了4只貓——分別叫克萊夫(Clive)、呼啦(Hula)、路易吉(Luigi)、阿奇(Archie)。這4只貓紅遍了Ins(它們有三萬三千多個粉絲,且粉絲量還在持續增加)。

“人們認爲貓貓發出咕嚕聲時代表它們很快樂。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馬裏安·德貝維爾

德貝維爾說,咕嚕聲的神祕之處在於,我們通常只會注意到 “貓在喜歡被逗弄的部位被逗弄時”,會發出咕嚕聲。然而,當我們不在它們身邊時,它們也會發出咕嚕聲,且咕嚕的頻次因貓而異。她說,“每隻貓都有所不同,有些從不咕嚕,有些則咕嚕個不停。”她比較過路易吉(跟隨人類走進辦公室,然後被帶到避難所的流浪貓)和阿奇(家直接從鄰居家搬了過來,變成她家的一員)。路易吉很少咕嚕,阿奇則經常咕嚕。

德貝維爾說,“我在動物收容所拍攝過3000多隻貓,每隻貓咕嚕的原因都不同。我親眼見過許多貓在臨死時和被人哄睡時發出過咕嚕聲。獸醫會說‘它們想一直咕嚕咕嚕叫到沉睡爲止’,但人們卻總認爲它們發出咕嚕聲的時候很開心。事實並非總如人們所想。”

與狗相比,針對貓貓行爲及交流模式的研究一直處於滯後地位,畢竟狗狗更願意參與研究——尤其是在有食物獎勵的情況下。不過,近年來,針對貓咪咕嚕聲的研究漸漸有了眉目。

“我們纔剛剛開始理解貓咪的咕嚕聲,還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蓋瑞·韋茨曼”

“我們纔剛剛開始理解貓咪的咕嚕聲,還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蓋瑞·韋茨曼(Gary Weitzman)如是說。他是獸醫,也是聖地亞哥人道協會(San Diego Humane Society)的首席執行官。雖然咕嚕聲通常表示貓咪很滿足,但它也可能是貓咪感到緊張、恐懼和壓力的標誌。幸運的是,咕嚕聲一般代表貓貓很滿足。

韋茨曼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猜測咕嚕聲是一種交流方式。21世紀初,我們曾假設咕嚕聲還有其他作用。伊麗莎白·馮·穆根塔勒(Elizabeth von Muggenthaler)、凱倫·奧弗羅爾(Karen Overall)等人的研究使人們對咕嚕聲的作用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咕嚕聲很可能兼具溝通、安撫及治療功能。”

貓經常主動發出咕嚕聲——據說這樣能促進骨骼及組織生長。

貓貓剛出生沒幾天,就會發出咕嚕聲,想餵奶的貓媽可以循聲找到它們。某些成年貓可能會保留這一習慣,有的貓會在喫飯時發出咕嚕聲,而有的則會在喫飯前發出咕嚕聲以提醒鏟屎官餵食。有些貓小心翼翼探索新環境時,會發出響亮的咕嚕聲(我的貓探索衣櫥背面時,發出的聲音最大)。喵星人受到驚嚇或感到緊張(譬如剛剛被狗追趕過後)時,也可能發出咕嚕聲。

對咕嚕聲的研究越深入,現其背後的真相就會被髮掘得越多。作家兼貓行爲專家西莉亞·哈登(Celia Haddon)說:“研究人員記錄過‘普通的咕嚕聲’和向鏟屎官索要食物的咕嚕聲。即便沒有養貓,人們也能說出它們的區別。低沉的普通咕嚕聲中,含有一種高高頻次的叫聲,聽起來有點像貓叫。”

“這種特別的聲音很像小貓孤獨的叫聲或人類嬰兒痛苦的叫聲。人類天生對嬰兒的叫聲很敏感,所以我們也會對咕嚕聲中包含的叫聲做出反應。”

英國動物慈善組織“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學術主任薩姆·沃森(Sam Watson)表示,人們對野貓如何對同類咕嚕知之甚少,但顯而易見的是,它們會在梳理毛髮時發出這種聲音。也許一隻貓在說“我想讓你給我舔毛”,而另一隻在說“那我們互相舔毛吧。”我們不懂的簡直太多了。

“貓科動物的交流絕對被忽視了,人類應該更關注這方面的研究。”

100赫茲攝譜儀中家貓的咕嚕聲。

人們認爲,咕嚕聲產生的振動可以幫助經受壓力的貓自我“修復”。

有種假說認爲,發出咕嚕聲是一種強有力的治療手段。人們認爲,咕嚕聲產生的振動可以幫助經受壓力的貓自我“修復”。這種頻率在20至150赫茲間的振動或可促進遭受壓力的骨骼生長變硬。其他頻率的振動可能也會對身體組織產生類似的影響。

“人類治療醫學認爲,頻率介於25至100赫茲間的咕嚕聲有治癒作用,”韋茨曼說道。研究人員稱,25-50赫茲的聲音可以修復骨骼,100赫茲左右的聲音可以修復皮膚與軟組織。

因此,打瞌睡的貓會發出心滿意足的咕嚕聲。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修復行爲。爲了避免過度運動造成傷害,貓可能已經適應了這種自然的行爲(包括長時間休息)。咕嚕聲是可以使骨骼及組織在休息時保持良好狀態的低耗能方法。

咕嚕聲不僅僅有益於貓。愛撫貓咪可以幫助人類釋放壓力——鏟屎官中風或患心臟病的風險會降低三分之一。頻率相同的咕嚕聲也可能對人類有好處。

“咕嚕聲能幫助我們平靜下來。”——韋茨曼

韋茨曼說:“我認爲咕嚕聲對人類大有裨益。除了生理上的好處,咕嚕聲還會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它讓我們平靜,使我們高興,我們彷彿正看着海浪拍打海灘。咕嚕聲就像鎮定劑,或許我們天生就喜歡養容易咕嚕的貓。”

哈登同意這一觀點。“如果它在你腳邊繞來繞去,抬頭看着你,隨後又朝食品櫃或冰箱一瞥,那你就不該忽視這些行爲和隨之發出的響亮咕嚕聲,它是在說我需要食物——現在就給我食物!”

快樂的貓發出的咕嚕聲可能對人類健康也有好處。

“清晨,想喫早飯的貓會一邊發出響亮的咕嚕聲,一邊拍打或摩擦鏟屎官的臉,以喚醒他們。大多數人喫早飯前會先喂貓,這表明貓貓的交流方式卓有成效。”

深入瞭解貓咪的肢體語言後(譬如渴望交流時,將尾巴彎成潛望鏡形狀以示友好的行爲;處於戰鬥狀態時,怒瞪的雙眼和向後彎曲的鬍鬚),我們或許會更清楚咕嚕聲的含義。有了這種更深層次的認識後,貓與鏟屎官的關係就能不斷加深了。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聯繫原公衆號。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覆「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