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戰鬥機作爲中國沈飛研製的三代半多用途戰鬥機,自從亮相至今,目前已裝備多支部隊,數量近百架,可見中國空軍還是相當重視殲16戰鬥機的。不過從目前情況看,這似乎還遠遠滿足不了空軍的需求,未來殲16的裝備數量可能達到200-300架。很多人不禁要問,明明已經有了比殲16領先半代的殲20,爲什麼中國空軍依舊對殲16如此厚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一件事,即殲16對於中國空軍來說,其地位究竟有多重要。古人云:善攻者,動之於九天之上,可見上千年以前的古人就希望能夠從天空中由上而下攻擊敵人,而航空部隊正是爲此而生。飛行器自誕生後不久就被投入軍事用途,並且迅速地由偵察用途發展至對地打擊用途。從一戰時期的德國齊柏林飛艇轟炸敵人城市,轟炸機用機槍和輕型炸彈攻擊敵人地面部隊,再到二戰中遮天蔽日的斯圖卡、伊爾2、蘭開斯特、B-/17/24/29機羣,無不揭示着這個道理——空軍,天生就是爲了進攻而生的!

伊爾2攻擊機總產量約3.6萬架,是人類歷史上產量最多的軍用飛機,

       從戰爭史上的具體戰例中我們也可以找到佐證:中東戰爭爆發後,以色列空軍雖然在規模上遠遠小於它的對手們,但是以色列空軍非但沒有被動防禦,反而是先發制人,主動出擊,多次奇襲埃及跟敘利亞空軍基地。雖然自身損失慘重,但是卻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戰果,贏得了天空的主動權,爲以色列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反觀埃及空軍跟敘利亞空軍,只知道待在機場被動迎擊敵人,實際上是把空軍當做“飛上天的防空部隊”,結果明明是優勢兵力,卻被打得落了下風。

       正是因爲如此,各主要大國才非常重視跟青睞具備強大對地攻擊能力的作戰飛機,從F111到F15E,從蘇24到蘇34,還有狂風跟陣風,無不是備受青睞。然而非常遺憾的是,這種作戰飛機在中國空軍長期以來一直是空白,各型戰鬥機基本都是一樣的毛病,即航程短載彈量低,包括專門研製的強-5攻擊機也是如此。

       而時至今日,中國空軍的一大支柱——殲11系列存在着不重視對地攻擊的問題,還沒有整合對地精確制導彈藥,只能使用火箭彈跟鐵炸彈;而殲10B/C雖然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改進,但在航程和載彈量上還是有所不足。這也是空軍爲什麼要裝備那麼多的殲轟-7A飛豹戰鬥轟炸機的原因了。

       在這幾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中,中國空軍的戰略已經從防禦爲主轉變爲攻防兼備,把敵人消滅在地面之上遠比在空中格鬥來得好!轉型中的中國空軍對於對地攻擊能力產生了巨大需求,而殲16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可以說殲16正是中國空軍夢寐以求的理想多用途戰鬥機,任何來犯之敵都將嚐到它的鐵拳。

       作者:鵟鳥級驅逐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