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什麼我們今天需要馬克思?

爲什麼我們今天需要馬克思?爲什麼我們今天特別需要唯物主義的基本態度?

因爲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腳踏實地“做事”的精神,最需要不計名利得失的“擔當”品格。

更因爲魯迅這樣說過:咱們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當“看客”,從歷史上看,咱們這裏往往是袖手旁觀的“聰明人”多,腳踏實地的“行動者”、“實幹家”、落在最後跑而不止的“傻子”少。

而這也正是馬克思對當年德國的批評:在德國,誇誇其談的“黑格爾派”哲學家太多了,腳踏實地的勞動者太少了;“詞句”上的批判太多了,現實中的鬥爭太少了。

而所謂“歷史虛無主義”,正表現了這樣一種“看客”的姿態,即我不作爲、不行動、不勞動、不工作、不奮鬥,因此我也就不會犯錯誤。

於是,我唯一的工作就是“不工作”,就是誇誇其談,就是“用詞句來反對詞句”,而在現實中逃避和偷懶,這樣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按照“關於神、關於標準人的種種虛假觀念”去“呲必中國”、“呲必前人”、“呲必秦皇漢武”,呲必一切在現實生活中埋頭拉車的人,呲必那些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呲必那些在悽風苦雨中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來的人。

這樣的“看客”研究歷史,也無非就是處心積慮地去揭秦皇漢武、馬克思、毛澤東的瘡疤,然後得意揚揚地說:你瞧瞧,馬克思無非就是個大傻瓜,他一身都是創傷,而我則是多麼完美啊!

魯迅把這種人稱爲“蒼蠅”,他們嗡嗡地叫着,不過是爲了滿足一個庸人、一個看客的心理。而馬克思則諷刺地說:“這些自以爲是狼,也被人看成是狼的綿羊”,“他們的咩咩叫聲”,只不過是同現實的影子所作的鬥爭,只不過是精神萎靡、喪失創造歷史的鬥志的現狀的反映。

馬克思的著作,絕不屬於這些“看客”和“聰明人”。馬克思的書是寫給那些腳踏實地“做事”的人的指南,是現實中的勞動者和鬥爭者的教材。

而唯物論的出發點就是現實中活動着的人、工作着的人、勞動着的人,就是那些“做事”的人、鬥爭着的人——就是那些在悽風苦雨中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來的“最被污衊和誹謗的人”。

魯迅這樣說過: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首先發現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着,營營地叫着,以爲得意,以爲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

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爲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爲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現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去罷蒼蠅們!雖然生着翅子,還能營營,總不會超過戰士的。你們這些蟲豸們!

而對那些“看客”和“蒼蠅”,馬克思的回答是:“任何的科學批評的意見我都是歡迎的。而對於我從來就不讓步的所謂輿論的偏見,我仍然遵守偉大的佛羅倫薩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罷!

來源 | 《卡爾·馬克思》(紀念版

人民出版社

爲人民出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