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粉墨是夢:天地存君心————謹以此篇懷念作家路遙

天地存君心

——謹以此篇懷念作家路遙

作者 ┃粉墨是夢(陝西)

十八歲的兒子對我說:“我終於上大學了,現在我可以看《平凡的世界》了!”我有些詫異:“你也知道《平凡的世界》?那可是寫的五十年前的事。”兒子反擊我:“你以爲九零後只喜歡《速度與激情》?《平凡的世界》裏面也有激情,那是理性的激情,是中國版的激情,我需要這口味。”此後他總向我聊起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的故事。一次去舅妹家做客,看見書桌上也放着《平凡的世界》。我暗想:這是一部怎樣的書,有着怎樣的謎,讓這一老一少都屏蔽了手機,而去夜讀一紙一字。在書裏找找我的心謎吧,我拿起了《平凡的世界》。

一拿起書,我就成了書癡,時時偷閒追書,時時暗自忖想。名著就是名著,自身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是尋常人無法達到的。細細品讀,自有回甘而生,意不絕,言不盡。看那一段段情節,我常是眼裏含笑心裏淚淹。經典自有詩意,書中飄出的情感悽美感人,濃郁的鄉情、人情卻不薄涼。我敬仰那個爲求得溫飽而韌性奔波的人。

路遙用全景式的格局,層樓鋼架般的結構,史詩般的品格,恢宏的氣勢,爲我們鋪展了《平凡的世界》。我能感受到路遙心的熾熱、溫暖,友好質樸的一種柔情似水,一種血氣方剛。

路遙對榆林這片熱土懷有複雜的感情。他把故事放在“雙水村”、“田家仡佬”缺水的黃土高坡,那裏的農民在苦難環境下過着悲苦的生活。路遙所寫的苦難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有發展空間的精神限制,但黃土地上的人們有着堅毅品格、淳樸情操。路遙爲我們塑造了幾個有追求、有擔當,敢於奮鬥的青年,也爲我們寫了一羣努力追求更好生活的農民,更爲我們塑造了一批像田福軍那樣有能力的政治幹部。小說弘揚了正能量,高歌了正氣。

小說的故事情節曲折,現實。路遙利用城鄉差距的表現,現實利益的衝突,將這部作品的時代變得有着更遠闊的背景,有更爲豐富的文章深意。路遙在這篇鉅著裏,滲透出的思想因子太多:文明——愚昧,先進——落後,浪漫——淳樸,複雜——純潔,高貴——卑微。自信——自卑等等,這些都被他放在城市和農村,構成矛盾的焦點。放在具體的人物身上,具體的生活場景事件中,城市在新農村的對比中出現,而鄉村也在城市的影子中展開,鄉村的空間指向歷史和記憶,而城市的空間指向美好的憧憬和未來,從而使作品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更觸動靈魂深處。

愛情是美的情感,有人用一生都在追求。路遙對愛情的結局都安放了心酸的悲情。當青梅竹馬的潤葉和少安因爲現實的原因,他們沒有在一起,但是少安始終抹不去潤葉的影子,婚後他們再見時,那種惆悵,那種表達不清的感覺讓人默然淚流。潤葉和向前結了婚,卻分居,潤葉堅守自己的忠貞和對純真愛情的信仰。少平和曉霞的戀愛 ,以曉霞犧牲告訴我們“有情人難成眷屬”,這是路遙的愛情觀。這是足以撼動人心的悲劇,他認爲心靈契合和精神交流是最美的婚姻。人生不全都是愛情,只是作爲孫少安,孫少平人生道路上曲折而存在,其間摻雜着世間煙火的雜質。從而使得現實生活的愛情更爲讓人唏噓,使得愛情“不是你情我願”就能成現實客觀,這又是多少人的影子呀。生活中的愛情不是沒有,而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貴。婚姻是理性的生活,路遙在對愛情坎坷的表達上,更多的是對純潔感情的致敬。他認爲只有靈與肉協調的在一起,纔會有完美的感情,所以這部作品沒有過多的情愛場面描寫。

路遙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用故事推進處立體,他們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進程中日臻完美,並在感人的事情中得以人格的昇華。田曉霞是作者精心敘寫的一位美麗女子,初看她,還以爲她就是一干部子女,屬於貴族,傲氣、嬌氣、自我感覺良好,可是隨着故事的展開深入,原來她是一個有思想,有才華,善良熱情,有自己的追求,有擔當的好女孩,她美的自然,真實。每個人和她相處,都讓人感到舒服。

作者筆下的一個個羣衆人物,也極具農民各種性格特點,個性鮮明:王滿銀二流子,田福堂村支書,孫玉亭跑腿村幹部,每個人戲劇十足,他們的裝束,行爲,語言也符合人物身份角色,他們血肉豐滿,見筋見骨。雖然他們不是完美人,但一點也不讓人討厭,反而喜愛這些小人物。

路遙對陝北鄉村生活非常熟知,拉的話做的活計,給人物按的名字,全都是那個時代農村熟悉的名字:金秀,蘭香,蘭花,俊武,鳳英……好像稱呼的是他家鄰居。那時的人是那樣的淳美,愛情,友情,親情,鄉情,在緊急關頭,利益給感情讓了路。物質貧瘠卻能互相贈送,感情可以互相給予。雖是一雙解放鞋,一輛破自行車,一個民辦教師名額……在那個時代卻是少之又少,珍貴着呢。而我們現在似乎什麼也不缺,卻天天感到貧窮,沒有多餘的富裕饋贈別人,總不願在人倒下時,伸出溫暖的手。

路遙抒寫了我們曾經年少的青澀和最初的迷茫。我們正好走在了那個時代,也許你參與過生產責任制、辦過磚場,他當煤礦工人,我是代理教師。這是我們整整一代人走過的路。

我們的青春只有了尾巴,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我們都老了,可開放過,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路遙,一個農民的兒子。生於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他的寫作離不開生他養他的故土。路遙喜愛毛烏素沙漠,他常去毛烏素沙漠,那裏是他的精神家園。大漠、落日、榆溪河、古長城都能給他靈感、給他厚重、給他慰藉;文學的聖潔、文學的尊嚴,在統萬城、在秦直道,在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交融中,他的創作思路像黃河之水天上而來,聚起千層浪。他站在沙漠邊緣,可以望見西夏王朝孤獨的背影,這個地方永遠和苦難,和生命的掙扎,和命運的悲涼分不開。路遙深到靈魂的孤獨與悲涼,始終糾纏在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中。這在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是精神、是靈魂。這一點和我合拍。我就是這樣,彷彿不憂傷不成活,憂傷從何而來,我卻不知,唯有憂傷的內容。而路遙的憂傷是從他的生活經歷來。路遙的骨子裏沉澱着藍靚般的陰鬱,他把寂寞留給自己的影子,我們都一樣骨髓裏天然生着愁緒與淒涼。

人生的最大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爲充實。 他對自己的親友有感情,對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感情 也對自己的健康有感情,路遙在寫完這部作品後不久,患病走了。活着時,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寫5000字,這是用命在寫作,泣血絕唱啊。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完整的人生,要靠多少愛來支撐。他把所有的鄉愁告訴給時光。如今又有了有歲月包漿,作品更詩意悠長。

路遙就這樣走向時間的深處,讓時間的化石,保存得清晰而完整。在這裏,時間隧道是暢通的,他可以沿着時光鋪就的階石,一步步走向歷史,走向他童年、少年走向自己曾經有過的歡樂和傷痛。

一個人活着,不是看他有多麼富貴,而是看他做了什麼。路遙陝西文學的秦牛,在秦高原上驊犁,筆端流出那個時代的“中國夢”。《平凡的世界》讓我深感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日子,我們的光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實在不容易。

我想起曾經年少迷茫的我,不知向該何往,路何處延伸,看完作品,此後我的路跡已漸清晰,我已看準了它的去向,我要一步一步盡力去走,走遠方。路遙,發完了自己的光,點燃了別人心中的燈。

路遙說:“即使沒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潔。”我和路遙沒有什麼遠近之分,雖然他去了,世上最遠的也遠不過隔世之愛。看他的作品,彷彿覺得是自己與自己相鄰。我品的是人生意境,路遙講的是人生修煉。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 者 簡 介

粉墨是夢,原名吳曉琴。小學數學教師,陝西鳳縣籍。喜愛唐詩宋詞元曲,喜愛工筆畫。喜歡寫作,在,《西部文學》、《江山文學》,《散文網》、《秦嶺文學》、《延河》、《鳳縣文藝界》投稿數篇。出篇甚幾。

摘選自:三秦文學,版權屬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