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不必擔憂氫能源車的銷路,而政府也由此獲得了超出預想的發展實績。企業不必擔憂氫能源車的銷路,而政府也由此獲得了超出預想的發展實績。

(原標題:政府“幫賣”一半,這樣發展氫能源車逾越市場底線)

南陽市臥龍公交樞紐停放的數輛氫燃料公交車。 新京報記者 李陽 攝

議論風生

通過任務分解,企業與政府已經緊緊纏繞在一起,互爲站臺與背書。企業不必擔憂氫能源車的銷路,而政府也由此獲得了超出預想的發展實績。

根據上游新聞報道,記者獲得了一份南陽高新區綜合辦發佈的通知,曝光了青年汽車南陽項目(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任務分解表。根據內容顯示,該項目今年產銷氫能源大巴2000輛和1萬輛物流車,其中南陽政府需協助落實一半訂單合同,即氫能源大巴1000輛、氫能源物流車5000輛。以洛特斯賣給南陽市公交總公司新能源大巴一輛120萬元計算,至少估價12億元。

不能不說,青年汽車打得一手好牌。先是與政府一起,畫了一個超大的“餅”,然後是政府要“協助”喫掉一半。這意味着,通過任務分解,企業與政府已經緊緊纏繞在一起,互爲站臺與背書。企業不必擔憂氫能源車的銷路,而政府也由此獲得了超出預想的發展實績。

政府賣車,當然不難。實在“協調”不下去,大不了政府買單,把公交車、通勤車等等全部換成氫能大巴。至於向轄區企業協調、動員社會購買等操作,同樣並不令人意外。此前已有媒體報道,不少地方政府就發文動員當地喝本地酒、用本地產品。

可見,儘管“協助落實氫能源大巴1000輛、氫能源物流車5000輛訂單合同”,涉及數十億資金,完成任務並不輕鬆,但那要看怎麼幹、誰來幹。別看責任領導只是一副處級幹部,責任單位卻個個硬朗:招商局、投資公司、經發局、建設環保局……這也是當地政府敢於列出任務分解單的底氣所在。

只是這樣的操作也不免讓人擔憂。政府過深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僅違背經濟規律,損害公平公正,也會影響企業的健康成長。政府當然有責任爲企業營造一個良性的營商環境,爲企業提供立項、研發、生產、經營以及融資等方面的便利,但不應該深度干預產銷,更不應該大包大攬,承擔起一半銷售任務。

比如,任務分解表中的“協助”一詞,就太過含糊,可以理解成以政府爲主體的政府採購,也可以理解成向社會推銷。若是前者,可能涉嫌損害正常的採購程序,人爲設定單一採購目標;若是後者,則涉嫌濫用政府影響力,強買強賣,妨礙正常的市場競爭。

說到底,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上,南陽市有些急功近利,不僅無視科學技術的基本規律,也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其所採用的還是老一套的“大幹快上”,把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綁在一個值得商榷的企業身上,指望出現奇蹟從而推高政績,實現“彎道超車”,而這也未免有些不切實際。

如此情勢之下,青年汽車在南陽自然是予取予求,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得住了。因此,爆出“汽車加水就可以跑”“排出來的水可以喝”這樣的事情,也就並不讓人感到奇怪了。什麼樣的目標導向產生什麼樣的現實結果,問題並不在於企業的“餅”畫得太大,而本來就是政府和企業一起畫的。

就在26日,南陽市高新區公開回應稱,“社會各界關注的40億元投資就用於該產業園(南陽氫能源汽車產業園)建設,由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擬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融資,目前項目尚未立項、沒有實質性啓動,不存在40億元投資問題。”問題是,不存在40億元投資,並不能完全切割地方政府與這一項目的關聯,要知道,大包大攬賣車的行爲,喫相更難看。


史建磊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塗塗 責任編輯:史建磊_NBJ113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