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電視問政已辦550期:問政“辣味足”上緊責任“發條”

濟南電視問政現場。(資料片)

“看到問題短片後,我感到後背發涼!”在去年5月的一期電視問政中,面對暗訪短片中播出的一企業後院被倒渣土,相關部門卻稱再投訴就當私存渣土處理一事時,一名區長在現場說。這是濟南的電視問政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但是電視問政要做的不只是要讓領導幹部紅紅臉,出出汗這麼簡單,濟南也希望用這種最直觀的方式,推進工作落實,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倒逼幹部擔當作爲。

扭住不放

解決問題1.7萬件

濟南的電視問政由濟南市委、市政府主辦,濟南市紀委機關、市委宣傳部承辦,濟南廣播電視臺協辦。幾年來,關注過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問題。

2018年12月2日,濟南市槐蔭區南辛莊小學的問題第五次登上了電視問政。南辛莊片區舊城改造項目啓動時,居民們獲得的承諾是學校三年建成,可居民們等了七年多,也沒有等來新學校。問題不解決,問政便持續關注,在五次進行曝光之後,南辛莊小學的建成時間終於有了一個確切的答覆——今年10月就能建成。

這是濟南電視問政關注的諸多問題中的一個。幾年來,濟南的電視問政節目圍繞濟南的重點工作和市民關注的民生熱點,節目開播至今,已舉辦550期,解決問題1.7萬件,從實際運行情況看,做到了接地氣、觸實際、見成效。

據瞭解,目前濟南的電視問政直播節目長度爲120分鐘,每年兩個直播季,每個直播季五到六期節目。錄播節目每週一期,長度爲60分鐘。這種錄播、直播結合,全年覆蓋且節目體量龐大的播出模式,在國內十分少見。

錄製之前完全保密

讓節目更有看頭

“我們的節目,在播出之前是完全保密的。”《作風監督面對面》電視問政欄目製片人安順德說。每一期節目之前,都要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梳理問題線索,拍攝暗訪短片。

“就是要將這些問題原汁原味地展現在被問政單位面前。”濟南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濟南大學政法學院教授袁曙光曾多次擔任電視問政的點評嘉賓,對於問政的臺前幕後也十分了解。

直播問政這種不彩排、全景式、事前保密的形式,首先讓問政類節目更有“看頭”。“羣衆意識到節目不是簡單的‘作秀’,而是真正的‘考試’,極大提升了羣衆信任感和關注度。”濟南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形式上緊了領導幹部的責任“發條”,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時,對工作了如指掌,問政現場纔不會紅臉出汗,問題整改情況才能獲得羣衆點贊。電視直播問政的真問、真評、真改,進一步推動了“轉作風、提效能、促落實”的目標實現。

“濟南電視問政的製作和播出,就是要從最痛處發力。”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張月琴說,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來解難題辦好事。

電視問政不僅要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記者瞭解到,對個別整改不力、推諉敷衍的部門和個人,濟南市紀委會緊盯不放。節目開播以來,電視問政(含內參片)提供問題線索207條,對28家單位、295人進行了問責,其中5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勇於自亮家醜

敢於動真碰硬

紅紅臉、出出汗,並不是濟南電視問政的最終目的。“完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效力是濟南市紀委一直以來努力探索的課題。”濟南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電視直播問政的輿論監督方式,最初的設想是爲羣衆參與監督提供一種新渠道,以更直觀便捷的方式反映訴求、監督權力運行。“《作風監督面對面》電視問政欄目已成爲我們創新監督方式,實現常態化、近距離、可視化日常監督的有力武器。”

電視問政中曝光的問題涉及營商環境、教育醫療、拆違拆臨、脫貧攻堅、治霾治堵、環保督查等多個方面。對於濟南來說,這相當於在節目上亮出了家醜。“濟南市委、市政府倡導、支持直播問政的本意就是希望通過節目曝光,推動問題整改、工作提升和作風轉變。”濟南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說,所以,節目的“辣味”越重,反而越彰顯了濟南市委、市政府直面問題、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也使政府“勇於自亮家醜,敢於動真碰硬”的爲民務實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雅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