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最流行的小喫,那就當屬“麻小”了,但是麻小生活的不是臭水溝、就是污水池,喫多了難免會讓人不舒服。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喫喫我們東北鄉村的“小龍蝦”蝲蝲蛄。

現在只能村裏找,資深喫貨都說好,你一定沒喫過這樣的“小龍蝦”!

蝲蝲蛄學名叫螻蛄,性格比較溫順、比較喜歡喫植物根部,田地裏很多,它也是“綠色農田”的象徵,因爲它對農藥很敏感 、如果地裏不乾淨,那麼這個地方就不會有蝲蝲蛄。蝲蛄爲冷水棲息生物,生活在水質清澈,無污染的河流小溪等石頭多的水域。對水質要求極高,對農藥及化學品敏感,輕微污染便可造成其死亡。

喫過蝲蝲蛄的小夥伴都知道,蝲蝲蛄不但肉嫩質白,營養豐富。而且還有藥用價值極高,藥店的人還經常來我們這收呢。

現在只能村裏找,資深喫貨都說好,你一定沒喫過這樣的“小龍蝦”!

但是抓蝲是個技術活,先抓了蛤蟆皮,吊到水中做誘餌,不一會兒一提,就是一嘟嚕一串串大蝲蛄;把黃瓜秧和柳樹枝一團團扔在河底,不一會兒,再一提,又裹上來一嘟嚕一串串大蝲蛄;最可怕的是有人把生石灰撒在水中,不一會,連魚帶蝲蛄被燒得翻白了,一個個飄上水面,硬殼被燙灼得通紅。要說文明一點的是打着麻 柴亮,握着手電筒照,迎頭去摸蝲蛄,那才捉得最老實最穩當不過了。有的小孩提個小桶或布袋,靜靜地等在岸邊,大人挽起褲管,伸出長胳膊潛入水中去掏蝲蛄洞。那大蝲蛄迎門守護,搖着雙甲把人的手指和手背夾出幾條血口子,那人還是不鬆手,最終把蝲蛄一個一個摳出來。看那姑娘、媳婦操起小挫網,下水小網一挫,幹乎乎的蝲蛄全兜上來了。她們支起了自備的小鐵鍋,點燃乾柴,把蝲蛄屎從尾部一抽就可下鍋,“咕嘟咕嘟”地煮起來。別具一番風味!孩子們一筐筐、一簍簍、一袋袋把蝲蛄提回家,樂顛顛地喊:“奶奶,做蝲蛄豆腐,做蝲蛄豆腐!”奶奶美滋滋地收拾起蝲蛄來。那陣子,蝲蛄忒多,做“蝲蛄豆腐”現喫現捉都來得及。

現在只能村裏找,資深喫貨都說好,你一定沒喫過這樣的“小龍蝦”!

可惜的是近年來,水稻田大量使用農藥,蝲蛄的生活區域越來越小,數量越來越少。只有在東北林區,一些沒有污染的河流或小溪中,偶爾可以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