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中記錄了很多有特點的小城居民形象,比如團圓媳婦、二伯、馮歪嘴子等,畢竟是從兒童或者少年的角度出發,雖然整體環境充滿了灰淡,生活充滿了荒涼,但依然有一種向上的生命力。書中也整體的勾畫出呼蘭河城的佈局,橫縱相接的街道溝通了整個小城的主要生活場景。

越來越喜歡看這種描述普通生活的小說,因爲生活本身具有的魅力足夠強大,雖然其中有不招人待見的地方,有讓人厭惡的地方,但依然讓人愛不釋卷。筆者並不喜歡評論家說的此類小說對時代陋習的揭露和批判的說法,這種觀點有點站着說話不腰疼,超越時代去評價處於時代中的人物,這是不公平的。

書的內容並不複雜,通過一個兒童或者少年的角度,描寫了地域上偏於東北、行政級別上偏於市郊小縣城、時代上偏於民國動亂年代的呼蘭河城的市井衆人的生活細節、風土人情、社會風貌。這個縣城並不讓人陌生,因爲有些縣城的味道,細細咂摸下,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

主人公的視角,是一個即將沒落的小地主家的少爺視角,因而記憶是從一個即將破敗的小院出發,有經過歲月侵蝕的土牆及沿牆蔓延的類似爬山虎的植物,有東西南北好幾廂房小院裝着陳芝麻爛穀子的破爛舊貨,有家規嚴格但管不住兒子的爺爺,有慈愛甚至溺愛兒子的奶奶,家裏的雞飛狗跳、雞毛蒜皮,都細細碎碎組成了少爺視角的記憶。

書中也整體的勾畫出呼蘭河城的佈局,橫縱相接的街道溝通了整個小城的主要生活場景。類似步行街的生意街道偶爾因爲下雨會變成喫人的泥潭,甚至喫下了大馬令人無可救援;而衚衕則是居家生活之處,普通老百姓如同星星散落天空一般歸入各個衚衕,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掃門前雪、各管瓦上霜。整體小城瀰漫在一股凌冽的充滿黃土的寒風中,荒涼中依然透出生活本身的力量。

呼蘭河城的居民,混混沌沌的消磨着時光過着日子,雖然也養兒育女延續血緣,但也有着中國人骨子裏對公衆事務的冷漠和不關心。他們身處苦難之中並不自我憐憫,也不求人憐憫,自我欺騙催眠就這麼把日子磕磕巴巴的過下去。比如泥潭,充分體現了國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自我欺騙心理,日子很艱難,只能有泥潭淹沒雞鴨中找到一點圍觀的樂子,所以從未想過趁着天氣好時將泥潭徹底填平解決問題。

當然,小城中的人民對鬼神有着自己的敬畏之心,各種廟宇摩肩接踵立在小城中,煙火都挺旺盛,能養活好多姑子和尚了。還有街道上的跳大神,感覺什麼節令都能演上那麼一出,就如同整個小城的一項公共娛樂措施一般,熱鬧、喜慶、表達敬畏、祈求保佑,成就了普通老百姓煙火人生艱難下的心理安慰,佛祖保佑着呢。

城市做佈景,自然是人的佈景。書中記錄了很多有特點的小城居民形象,比如團圓媳婦、二伯、馮歪嘴子等,畢竟是從兒童或者少年的角度出發,雖然整體環境充滿了灰淡,生活充滿了荒涼,但依然有一種向上的生命力。最嘆息的是團圓媳婦,一個多麼充滿生命力的存在,看看她在生活面前左突右擊就能心生勇氣,最終卻被愚昧生生的扼殺。遠離愚昧很重要,生命力是真美好。

單純從故事情節看這本書,會覺得並非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結尾也有點草率收筆之感。但經過衆多充滿了故事性的小說洗禮,對這種單純的白描式小說,就如同看清明上河圖的感覺一般,將生活的真實描在你眼前,讓你看到生活,感受生活,愛上生活。

讀《呼蘭河傳》有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