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 |“保險大亨”變形記

保險業務是個舶來品,自1865年中國第一家民族保險企業——上海義和公司保險行問世後,華資保險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競相湧現,至上海解放前夕,申城共有華商保險公司186家,官辦、民辦、中外合資等各種成分皆有,其中還包括兩家中共地下黨經營的保險公司。

外表帥氣、斯文儒雅的金瑞麒,無疑是那個時期滬上保險界深孚衆望的行業領袖,人稱“保險大亨”。上世紀30年代初,金瑞麒從私立光華大學會計系畢業後,即加盟中國天一保險公司,憑藉他的睿智與進取,幾經升遷,最終出任天一保險公司總經理,並當選民國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

十日談 |“保險大亨”變形記

“保險大亨”金瑞麒

1948年以後,通貨膨脹成了“家常便飯”,一大批保險機構因資產貶值或投機失敗,行業陷於癱瘓狀態。1949年5月27日,黃浦江泛映出第一道曙光,上海市軍管會金融處接管了官僚資本金融機構,體恤到大多數私營保險公司的經營困難,儘管調低了營業保證金額度,但仍有一些保險公司無法正常運營。在軍管會召集的保險同業座談會上,金瑞麒認爲,整飭保險市場,起死回生的出路唯有徹底改造民族保險業的依附性和買辦性,走自願聯合、集團分保之路。他的設想獲得了政府的認可,沒多久,由48傢俬營保險公司加入的“民聯分保交換處”面世了!

由於具有較強的聯合承保能力及信譽,風雨同舟的上海“民聯”在市民中贏得良好口碑,掛牌後短短8個月時間就實現保費收入43.85億元,交出了完美的“盈利答卷”。“民聯”改變了過往華商保險公司對外商保險公司的過度依賴,增強了滬上私營保險業的團隊協作精神。這樣一來,那些殘守陣地的外資保險公司的業務來源捉襟見肘,經營每況愈下,沒轍,只好打道回府了。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成立時,金瑞麒衆望所歸被推選爲公會會長,舊時代的“保險大亨”成爲新政權領導下申城保險業的掌舵人。擔任會長期間,他發動保險同業熱心公益,奉獻社會,從響應市冬令救濟委員會的號召向災民捐助寒衣,到認購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爲解放戰爭奉獻力量,從支援抗美援朝運動增產增收捐獻飛機大炮,到倡導同業修訂保險費率章程降低保價讓利於百姓,均能見到金瑞麒忙碌的身影……

十日談 |“保險大亨”變形記

民聯分保交換處防火保險宣傳頁

新中國發展保險業務,剛出爐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亦將在全國撒網設點,專業隊伍亟需注入大量“新鮮血液”,而上海作爲曾經的遠東金融中心,十步芳草,人才濟濟。金瑞麒利用自身在同業的影響力,一方面動員私營保險公司的業務骨幹馳援各地,“好兒女志在四方”,一方面聯手母校光華大學開辦短期保險培訓班,自告奮勇出任班主任,從結業學員中選拔品學兼優者充實到保險崗位,爲新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保險專業人才,從而緩解了國內保險從業人員匱乏的境遇。

作爲行業領頭雁,身材略顯瘦削的金瑞麒指揮若定,縱橫捭闔,積極助推私營保險業投身公私合營浪潮之中,將原本“一盤散沙”的保險機構納入集中有序、提質增效的經營軌道。1951年11月,金瑞麒聯合包括天一、太安豐在內的14家民營保險公司,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共同組建公私合營太平保險公司,協助政府推動保險業實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黃沂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