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臺上演唱時,想起80多年前他的故事,她禁不住動情唱到起了雞皮疙瘩——這也是她第一次因爲一個遙遠而陌生的生命而動容,這讓她深深體會到曹順標和上千雨花英烈可貴的犧牲精神。談起她演唱的歌曲中19歲就犧牲的烈士曹順標,南京工業大學大三的李若瑤忍不住“心疼”。

音樂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5月25日晚上,《信仰之歌》大學生展演音樂會在南京市文化館四樓音樂廳舉行,由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鎏聲合唱團和南京工業大學學生合唱團共同演出,紀念雨花革命先烈。這也是首次全體由大學生參演《信仰之歌》,這場特殊形式的黨課給95後甚至00後的大學生們一場起“雞皮疙瘩”的精神洗禮。

還沒表白,19歲就犧牲了……95後大學生唱響雨花英烈故事

心疼19歲烈士:人生纔剛剛開始

談起她演唱的歌曲中19歲就犧牲的烈士曹順標,南京工業大學大三的李若瑤忍不住“心疼”。

曹順標被捕時只有十九歲,生死之際,他毅然選擇爲革命獻身,留下了令人垂淚的遺言:“我有兩個遺憾,一是不能再革命了,二是還沒有戀愛過”。他曾有一個暗戀的女孩,但從未向這個女孩表白過,揮手離開時,沒想到竟成永訣。

還沒表白,19歲就犧牲了……95後大學生唱響雨花英烈故事

李若瑤(左)演唱《十九歲》

《十九歲》這首歌曲就是爲曹順標而作,吐露出那未曾言說的羞澀情感。“第一次聽《十九歲》這首歌曲,就覺得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再聽第二遍的時候,就會很心疼:他才19歲,人生纔剛剛開始,美好的事情還沒經歷,愛情的滋味還沒有嘗過,就犧牲了。這對他和家人,都是一個遺憾。”李若瑤惋惜道。

她不禁被這個同樣年輕的生命堅持信仰的精神所震撼。站在臺上演唱時,想起80多年前他的故事,她禁不住動情唱到起了雞皮疙瘩——這也是她第一次因爲一個遙遠而陌生的生命而動容,這讓她深深體會到曹順標和上千雨花英烈可貴的犧牲精神。

還沒表白,19歲就犧牲了……95後大學生唱響雨花英烈故事

音樂講述紅色故事更動人

許夢婷則是被那一句“佈滿鞭痕的血衣”所感染。“可以想象到他們遭受折磨時的痛苦,我覺得他們很不容易。”

兩年前第一次去了雨花臺烈士陵園,感受到了沉重和肅穆的氛圍,但很遺憾自己“不能爲他們做點什麼”。沒想到兩年以後,她有緣爲英烈們唱出了歌曲,第一次參與傳播了他們的故事。

本次活動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由80多名大學生參與演出,前後練習了一個月的時間,想要用這樣特殊的形式,拉近了他們與英烈的距離,瞭解雨花英烈精神。

本次演出的指導老師、南京工業大學文化藝術中心主任方晶晶認爲用音樂藝術的形式來表達紅色文化有特殊的優勢。“歷史走得越遠,年輕人往往知道得越少,尤其是學生們都是95後和00後們,對烈士們的處境也就不能感同身受。讓他們接受理論的學習,往往形式非常枯燥。而音樂藝術的薰陶,則能給他們帶來更加直觀的體驗,更深入地感受雨花精神,讓信仰的薪火代代相傳。”

紫金山記者 王麗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