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貼現通”業務的票據經紀機構試點範圍包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蘇銀行。他表示,因爲風險管理上的要求,每家銀行都有一些授信限制,但是“貼現通”產品的上線,等於用全市場的授信資源給企業融資,理論上每張票據都能獲得融資。

⊙記者 張豔芬 ○編輯 黃蕾

隨着業務量的快速增加,票據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待進一步完善。據瞭解,上海票交所5月27日將正式上線“貼現通”業務。這是票交所自去年底推出票據收益率曲線、票據供應鏈產品“票付通”之後,在票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進一步創新。

票交所同時公佈,5家銀行試點票據經紀業務,標誌銀行進軍票據經紀領域已正式掀開帷幕。

助力直貼業務

所謂“貼現通”業務,是指票據經紀機構受貼現申請人委託,在中國票據交易系統進行貼現信息登記、詢價發佈、交易撮合後,由貼現申請人與貼現機構通過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辦理完成票據貼現的服務機制安排。

作爲中小微企業結算、融資的重要工具,票據正演變成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金融工具。隨之變化的是票據市場的內涵和功能。

票交所推出的“貼現通”不僅要解決企業未貼現票據融資問題,也將對現有的票據直貼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整個票據市場簽發的票據量達到了18萬億元,結算量達到了57萬億元,貼現量達到10萬億元,分別增長25%、63%和39%。其中,中小企業簽發票據量佔比超過三分之二,平均的貼現利率也低於同期的貸款利率水平。

“這個產品上線,應該說對整個市場是有重大意義的。”對於“貼現通”的上線,招商銀行票據業務部總經理郝軍在5月23日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評價稱。他表示,因爲風險管理上的要求,每家銀行都有一些授信限制,但是“貼現通”產品的上線,等於用全市場的授信資源給企業融資,理論上每張票據都能獲得融資。

去年底推出的“票付通”填補了線上票據支付空白,而此次上線的“貼現通”主要針對直貼領域,降低了直貼環節的信息不對稱性,壓縮了直貼市場和轉貼市場的利差。

自去年以來,票據直貼市場發展迅猛。從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可以窺見,去年不少銀行的票據貼現業務出現大幅飆升,甚至不乏翻倍增長,背後離不開各銀行紛紛創新的諸如“秒貼”類的票據貼現產品。銀行業人士分析認爲,隨着“貼現通”的上線,未來各大銀行的直貼報價將進一步透明化。

首次試水票據經紀

今年年初,隨着江蘇銀行的一則公告,“銀行票據經紀”在市場掀起一陣熱議。

江蘇銀行在2月12日發佈董事會決議公告,稱該行董事會通過了關於設立江蘇銀行票據經紀業務部的議案。這是首家公佈要進軍票據經紀領域的銀行。

日前,票據經紀機構試點名單正式出爐。“貼現通”業務的票據經紀機構試點範圍包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蘇銀行。

作爲票據的交易機構,銀行進入票據經紀領域,最受關注的是如何做到風險隔離。即如何平衡經紀商、交易商兼營的問題。據記者瞭解,對此,銀行正在內部組織上做一些架構隔離。

記者曾獨家獲悉,江蘇銀行擬成立的票據經紀部由該行同業部牽頭並聯合公司部、交易銀行部聯合組建,設立後擬爲該行一級部門。該行擬設立的票據經紀業務部門,需與原金融市場部旗下的票據自營業務作隔離,以保持業務獨立性。

據悉,目前招商銀行也已成立票據經紀部,且該部門完全獨立於票據業務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