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們回憶一下,反腐敗鬥爭曾經帶來了怎樣不可思議的轉變,就會知道,掃黑除惡鬥爭又將如何改變我們對時代的“想象”。有人寫文章煞有介事地說,“沒有人敢於說出孫小果生父的名字”,這要麼是故意聳人聽聞,要麼就是對時代走勢缺乏瞭解。

原標題:你是不是特別想知道一個人的名字?

“昆明惡霸”孫小果的生父是誰,最近成了喫瓜羣衆特別操心的一件事。坊間有很多議論,但大多不靠譜。我在寫《魔幻的孫小果》時,特意詢問過有關人士,自己也做了一些考證。不過我覺得,這個答案還是等待“官宣”比較合適。

細心的讀者應該會注意到,孫小果此番露出水面,並不是輿論監督的結果。督察組到了昆明之後,在開會的時候披露了這個消息。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雲南方面對這樁舊案是心中有數的,也是早有安排的。結合掃黑除惡的大形勢看,曾經籠罩在孫小果頭上的“復活光環”多半已經消散了。孫小果的案子被辦成“鐵案”幾乎沒有疑問,他當初如何減刑、如何脫罪的細節,想必也會查個水落石出。所以,真的沒必要過於“猴急”,更不要被不實傳言牽着鼻子走。

有人寫文章煞有介事地說,“沒有人敢於說出孫小果生父的名字”,這要麼是故意聳人聽聞,要麼就是對時代走勢缺乏瞭解。孫小果生父的身份該不該公佈、什麼時候公佈,取決於案件調查的進程和結果。本輪掃黑除惡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打傘”的決心無比堅定。不僅要打“官傘”和“警傘”,就連“庸傘”也難逃問責。雖然媒體此前的報道說,孫小果的生父“從未直接出面干涉過辦案”,但他究竟是不是孫小果的保護傘,恐怕還需要組織上去查證,而這也是等待“官宣”的重要原因。這年頭,有什麼名字說出來是會把小孩嚇哭的呢?對吧。

孤立地看待某個事件,就難免會糾結,恨不能馬上從花叢中挖出地雷。但如果能從更多的新聞線索中去把握時代走向,去理解所發生的一切究竟意味着什麼,就不難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打個比方,前不久巴中市副市長張尚華落馬,就沒有引起輿論的太大興趣。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今年落馬的第五位“優秀縣委書記”,就能感受到新聞的份量。和四年前相比,大多數優秀縣委書記都走上了更重要的崗位,但也有少數人被掃落馬下,今年這個進程顯然加快了。這意味着什麼呢?首先它說明,腐敗現象總是帶有隱蔽性的,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光環,都不可能洗掉某些人身上的污垢,該來的一定會來。這是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不斷推向縱深,所必然帶來的結果。

今年反腐態勢的另一個特點,是主動投案的人似乎多了起來,而且級別相當高。彷彿是約好了一般,秦光榮和劉士餘前後腳“主動投案”了。秦光榮曾是兩屆中央委員、雲南省委原書記,劉士餘則是十九屆中央委員、曾經擔任過證監會主席。位高如此,尚且不得不求個主動,他們所感受到的壓力和震懾力可見一斑。

既然是主動投案,想必是已經有了某個重要的案子。從媒體的報道看,這兩位重量級人物很可能都踩上了華融那顆地雷。賴小民落馬之後,組織通報的措辭非常嚴厲:擅權妄爲、腐化墮落、道德敗壞、生活奢靡,甘於被“圍獵”,而且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相互交織。作爲掌管着萬億資產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掌門人,賴小民這麼一個不知敬畏、而又熱衷於政治投機的人落馬,其激起的波瀾想必不會只侷限於華融乃至金融體系之內。“雷爆”的半徑到底有多大,現在還不能完全看清,但至少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深水區,震波所及之處,位高權重的人也無法倖免。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與反腐敗鬥爭有着同樣的重要性。這兩個“鬥爭”,還經常會結合起來。在特殊歷史節點上推動的掃黑除惡,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有着深刻而內在的聯繫。如果我們回憶一下,反腐敗鬥爭曾經帶來了怎樣不可思議的轉變,就會知道,掃黑除惡鬥爭又將如何改變我們對時代的“想象”。對於那些涉黑涉惡與腐敗長期、深度交織的案子,無論多麼隱祕,最終必然會大白於天下。

答案如果是可以預見的,什麼樣的等待也不會顯得漫長。瓜熟自然蒂落,何事驚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