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得益於由民營企業主導的製造業快速升級和去槓桿,中國在全球最複雜產品出口市場中的份額增長兩倍。但和德、美、日的差距仍然很大。差距意味着追趕的潛力,經驗表明不斷增強生產及出口複雜產品的能力是避免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前提條件。


生產複雜產品的能力不斷提升

之前的報告已考察了我國製造業部門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發生的重大結構性轉型,這一變化長期以來被主流觀點所忽視。由民營企業主導的製造業在過去十年致力於技術升級並向高附加值產品進行多元化發展。民營部門不斷躍升的研發支出和迅速增加的初創企業反映了這一變化,而電子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急速上升的勢頭也是這一變化的證明。在本報告中,我們進一步研究產業升級的近期趨勢,並評估爲了在未來數年內繼續保持這一趨勢,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技術升級和生產複雜產品的能力

產業升級進程涉及研發投資,這旨在實現新技術創新或者採用現有技術,從而打造創新能力以及生產更加複雜及附加值更高的產品。評估產業升級進程的方式之一是觀察中國出口構成中複雜商品的變化。

中國產業升級:快馬加鞭

基於費利佩(Felipe)等人(2012年)的調查結果(在調查期間確認了100種全球最複雜的產品),我們發現中國在這些複雜產品的全球出口市場中的份額已增長近兩倍,從2007年時的1.5%增至2016年時的4.2%,領先於韓國(3.4%)和印度(0.4%)。雖然日本在大部分高精尖產品方面仍然處於主導地位,但該國在全球出口市場中的總份額已從1997年時的17.9%降至2016年時的10.8%。中國的出口產品構成日益變得複雜,產業升級進展迅猛(參見圖1)。

從另一個角度看,1997年國際貿易中100種最複雜產品在中國出口總額中僅佔0.3%的份額,但這一份額在全球金融危機前上升至0.5%,在2016年時又翻番至1%(參見圖2)。縱觀發達經濟體,2016年複雜產品在日本出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從全球金融危機前11%的峯值水平降至8.4%,而同期美國的這一份額大致持平於5.6%左右。複雜產品在中國出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不斷上升對於一個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已經相當引人注目,但我們認爲這一份額仍可能低估了中國在全球複雜商品生產領域的地位,因爲同期中國的總體出口也經歷了快速增長。

中國產業升級:快馬加鞭

數據來源:UN, 、費利佩(2012年)、滙豐

評估這一結構性轉型的另一種方式是觀察中國生產和出口的產品的構成變化。上文表1顯示數十年前,中國的出口構成仍是傾向於科技含量低的產品,當時中國仍是諸如玩具、傢俱、鞋類和服裝等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世界工廠。那時,這些產品在中國出口額中佔到近80%的比重(前15大出口商品的比重)。但在2016年時出現了顯著的變化,電子產品和機械(汽車、監視器、電腦、智能手機、半導體)這些中、高科技產品在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升高,而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在出口額中所佔的比重急劇降至不到一半。最有象徵意義的是,低端服裝製品曾經是中國出口最多的產品(1997年時比重爲16.8%,躋身前15大出口商品的行列);這一比重在2016年時降至僅爲7%。出口產品的構成實際上已變得更加複雜。

中國產業升級:快馬加鞭

中國在更加複雜產品領域表現日益突出(參見表2),彰顯產業升級步伐進展迅速。研究顯示,中國目前出口全球10種最複雜產品中的9種– 較2014年有所提升,2014年中國只出口其中的7種產品。除了產品變得更加多元化以外,還佔據不小的市場份額,在這些產品中的6種中,中國已躋身全球前五大出口國的行列。這一點的不同尋常在於中國是唯一躋身前列的新興經濟體,而其他新興國家或低收入國家通常與出口複雜度最低的產品聯繫在一起。

中國在複雜產品領域不斷上升的出口份額不僅反映持續的技術升級,還反映生產複雜產品的“能力”不斷增強。研究顯示,獲得新的能力則該經濟體就能參與生產率高的生產活動。能力中包括實物基礎設施、人才庫、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政策和監管。

圖3顯示中國的“能力”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已顯著提升,這使得中國能夠生產較爲複雜的商品。其中研發支出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提升幅度最大,從而爲孵化創新型初創企業提供有利條件。此外,民營企業商業活動組織能力和管理專長也是中國的長項。這在《2017-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2017年9月26日)中稱爲“商業環境完備性”,對於推動生產率上升具有重要意義,因爲將新創意進行商業化的專業知識對於產業升級和生產更復雜產品至關重要。

中國產業升級:快馬加鞭

經濟複雜度:生產率的提升因素

不斷上升的經濟複雜度有助於維持生產率提升勢頭

由於在“能力”獲取以及出口更加複雜的產品方面進展迅速,中國經濟在所生產商品的類型方面也正變得更加多元化。這體現在圖4的經濟複雜度指數上。這裏要問一個問題:爲什麼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經濟複雜度的變化相對更爲明顯?

民營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經歷了一段漫長的創造性破壞期。全球需求驟然減少,再加上貨幣升值都給中國的出口部門帶來巨大壓力。大量採用陳舊技術的低效企業被淘汰出局。

那些倖存下來的企業要麼從中國搬遷至低成本的國家,要麼通過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或者轉而專門從事經濟附加值更高的業務活動實現升級以及向價值鏈上游攀升。新創立企業則通常生產更加複雜的知識密集型產品,因此研發支出更高。

中國產業升級:快馬加鞭

圖6顯示中國的研發投入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急劇上升,在2015年升至GDP的2.1%,高於歐盟(2.0%)和英國(1.7%)的水平。最近,中國“本土”高科技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創下全球之最。尤其是總部位於深圳的電信巨頭華爲的研發支出已超過蘋果(Apple)。這證明了仍在進行的產業轉型的快速步伐。

這一漫長的創造性破壞進程使得民營部門在經歷多年資產負債表修復之後變得更加精幹,生產效率更高,比之前更有能力把握近期需求回升的勢頭。與之前相比,民營部門所擁有的技能能力更爲廣泛,將有望成爲未來提升生產率最重要的引擎。

中國產業升級:快馬加鞭

未來展望及政策建議

中國和處於全球科技前沿的國家相比仍有巨大的技術差距。鑑於十九大報告已立下到2035年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採取具體的政策措施,以加快產業升級進程:

  • 繼續推動跨境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 – 跨境貿易與投資歷來是中國學習外國技術並開發自有技術的渠道,從而推動生產結構調整,使得企業有能力出口更加複雜的產品。通過更加開放的投資政策促進製造業升級,十九大強調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決策者將採用多管齊下的戰略並對外商直接投資流動和對外直接投資保持開放,對外直接投資已成爲建築和工程行業向國外學習的主要渠道。金融業的市場準入也在不斷改善。

  • 創造公平環境、提高教育質量、令初創企業更容易獲得融資。鼓勵已經深深植根於中國社會的進取精神,落實政策措施助力培育創新並提升生產率,從而使中國向價值鏈上游攀升。尤其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在監管和經商容易度方面爲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的環境,短期着力點聚焦環境政策、補貼和產能合作相關的產業政策、以及面向民營企業的普惠金融支持。

  • 減輕民營企業的負擔,進一步降成本 – 國務院近期決定利用金融措施向中小企業提供支持,這是朝着這個方向邁出的受歡迎一步。預計將出臺進一步的措施來減稅降費,以鼓勵投資、促進產業升級。

  • 優質的人力資本是創新和未來生產率提升的核心要素。應特別着力繼續提升勞動力素質,增加基礎科學與數學領域的畢業生數量。生成擁有高水平的認知能力並且能夠操作、吸收並創新新技術的人才庫,正是技術升級的基礎。政府還應當增加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學前期對於認知發展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除此之外,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有助於提升現有勞動力的素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