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道5月24日上午,中國足協召開執委擴大會議,會議宣佈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擔任中國足協換屆籌備組組長。按照慣例,尤其是籃協主席姚明、乒協主席劉國樑、羽協主席張軍都是由籌備組組長出任協會主席的,陳戌源出任新一屆中國足協主席一職也只待今年之內召開足協代表大會確認。


未來,中國足協全新的領導構架將以足協主席陳戌源和黨委書記杜兆才爲核心,“陳杜配”也將帶領中國足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搭配的具體細節目前還不太清晰,但新一屆足協的發展方向已有了一個初步的框架。

目前,有關陳戌源和杜兆才的分工尚未完全明確,但有一點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杜兆才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可能會圍繞足球外交展開。

2019年4月6日,杜兆才當選國際足聯理事,任期從2019年到2023年。和中國足球的內部改革相比,中國足球的足球外交更是有衆多的爭議甚至受到更多的質疑,良好的足球外交,和良好的足球外部氛圍,一方面可以爲中國足球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支撐,而從長遠來看,也將進一步拓展中國足球的國際話語權,爲未來世界盃的申辦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際足聯理事會是國際足聯最高權力機構,實際上,相比沒有實權的亞足聯副主席,這個席位對於中國足球外交更加重要,如此中國足球外交將不僅僅侷限在亞洲範圍內,同樣擴展到世界足球的層面上,讓中國足球始終可以投身世界足球的相關決策,同時在決策中發表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態度,維護自身的利益。

實際上,國際足聯理事在亞足聯的排名原本也在亞足聯副主席之前,可以參與亞足聯的重要會議,如此,杜兆才也可以在亞足聯層面上爲中國足球發聲。

按照目前的情況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杜兆纔將在足球外交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而在中國足球的內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杜兆才同樣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這個層面上,作爲未來足協主席人選的陳戌源無疑將負責更多的業務工作。

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在於:陳戌源很可能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中國足協的第一位專職的足協主席。中國足協自1955年成立以來,共經歷了5位主席:黃中、李鳳樓、袁偉民、年維泗和蔡振華。

黃中任期爲1955年到1979年;李鳳樓任期爲1979年到1985年,同期擔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務委員;袁偉民,任期1986年到1988年,1992年到2014年,同期擔任國家體委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年維泗,1988年到1992年;蔡振華,2014年至今,先後擔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從中我們不難看到,足球職業化以來的兩位足協主席袁偉民和蔡振華都非專職的足協主席,所以他們在領導中國足協的過程中,更多以決策爲主,領導的具體事務參與相對較少。

目前,陳戌源並無體育系統的其他職務,如果他出任中國足協主席,他肯定也將卸任上港集團的董事長和黨委書記職務,一方面,上港集團是中超俱樂部的投資商,另一方面,他也沒有這麼多的精力兼顧兩邊。

如果成爲專職中國足協主席,那麼陳戌源將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國足球的改革和發展層面上。

陳戌源表示:“新的工作崗位對我來說既是重大責任,也感到很大光榮。從今天開始,我將與大家一起,共同爲中國足球的進步發展而工作。”

在出任中國足協換屆籌備組組長之後,陳戌源表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爲中國足球事業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工作標準,必須在足協的各項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儘管中國足球發展面臨很多困難,面臨很多挑戰,面臨很多落後,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不夠努力。”陳戌源說,“在‘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過程中,既不能急躁冒進,更不能慢慢等待,要通過努力使中國足球每年都有一個新的進步、新的面貌。”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發佈之後,相關推進工作一直在進行,比如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已經於2016年成立並運作,中國足協的定位和職能改革也在推進,尤其是在優化領導機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健全協會管理體系方面,中國足協做了大量的改革,加強黨的領導更是重中之重,杜兆才一直在全面推進相關工作。

俱樂部建設和運營方面,准入制度已經完善制定並實施,競賽體系和職業聯賽體制也在進行全面改革,比如中乙擴軍持續進行,中甲擴軍將於今年年底實施,而中超擴軍也在既定規劃中,此外,青訓建設發展非常迅速,青訓競賽體系已經構建並在完善之中。

但是,陳戌源仍舊面臨着重大的任務,目前來看,推動職業聯盟的成立便是主要任務,尤其是陳戌源原有的身份是中超職業俱樂部投資人,同時也是國有企業負責人,身兼雙重身份,讓他更容易獲得多重認可。

在此前接受採訪時,陳戌源曾經強調了建立職業聯盟的重要性,並提出了聯盟運作、規程和市場化的三原則。陳戌源認爲,中超聯盟成立和起步之後,推動職業化發展大有可爲,並可以幫助俱樂部實現自我發展。而在陳戌源出任籌備組組長之後,中國足協新聞發言人也表示,“加快籌建職業聯盟”將是新一屆足協領導班子成立後的重要任務之一。

作爲換屆會議籌備組組長,陳戌源提出加大足球改革的力度,首先要從足協自身改革做起,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轉變方法、轉變思路,抓緊推進足協換屆工作,抓緊推進職業聯盟籌建工作,抓緊推進青訓體系建設工作,頂層設計、統籌推進,通過改革使足球事業煥發出更多的市場活力、社會活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換屆工作之後便是推進職業聯盟的籌建工作,進一步推向了職業聯盟的重要性。

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一直都是關鍵難題,近期隨着中國足球的快速發展,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呈現突破性的發展態勢,陳戌源的上任,或將徹底完善中國足球的職業化管理體系,進而構建中國足協和職業聯盟更加明確的關係,爲中國職業聯賽的發展提供助力。

當然,《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提到的其他事宜,也將是陳戌源的重要任務,比如競賽秩序的維護,以及足球管理部門和公檢法方面的合作加強等。

此外,還包括促進各級政府加大對足球的投入——在這個層面上,中乙已經率先突圍,4月17日,中國足協已經率先召集中乙俱樂部所在城市領導和投資人召開了《2019中俱樂部所在城市支持俱樂部發展座談會》。在這個層面上,從中超到中甲,從中乙到中冠,需要進一步的明確和加強。

中國足協是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主體,但任何一個國家的足協,國家隊都是其工作重點。其實,國家隊建設也是《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核心組成部分。

這個國家隊不單單指中國男子足球國家隊,而是指男女足各級國家隊。

男足方面,國家隊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入圍世界盃是2002年世界盃;國奧隊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後一次通過預選賽殺入奧運會則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國青隊最後一次入圍世青賽是2005年世青賽;國少隊最後一次入圍世少賽是2005年祕魯世少賽。

女足方面情況稍好但也不容樂觀:世界盃方面,中國女足1999年曾經殺入美國女足世界盃決賽,但2011年一度無緣世界盃,2015年重回世界盃殺入八強,好在中國女足再次殺入2019年法國世界盃;奧運會方面,中國女足無緣2012年倫敦奧運會,但殺入了2016年裏約奧運會。

至於其他女足國字號球隊中:U20世界盃,中國女足無緣2016年U20女足世界盃,但入圍2018年U20女足世界盃;U17女足世界盃方面,中國隊已經連續兩屆無緣決賽圈比賽,2010年U17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U16亞少賽)將於今年9月在泰國舉行。不過,在各級國家隊中,重中之重的還是中國男子足球國家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足”。

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兩年的國家隊建設中,出現了很多亂象,雖然國家隊打中超、國奧隊打中甲等類似提議未能付諸實施,但國家隊集訓營爭議中執行,國奧選拔制有頭無尾,男女足國字號搬用紅黃隊設置,國字號教練起用和解聘隨意,違反足球規律的做法不一而足。

如何在遵循足球規律的前提下,提高國家隊水平,這需要新一屆中國足協着重解決。其中,也包括做好外教聘任、外籍球員的歸化工作。同時,與青訓建設相似,國家隊建設絕非朝夕之功,這點也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陳戌源出任中國足協換屆籌備組組長,未來將出任中國足協主席,是中央層面對足球改革決心的一種展現,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決心體現。爲了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強力推進,足協內部中高層都將面臨調整。

根據換屆籌備的公告,中國足協將按照《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有關要求,以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爲原則建立新的足協機構,明確職能定位。吸收足球、經營、法律、媒體等各方面人士加入足協,體現廣泛代表性、專業性和權威性。要以這次換屆爲契機,推動深化改革,建立完善充滿活力的足球體制機制。強化作風建設,樹立足協新形象。據悉,未來足協將從社會上大量招聘人才。

目前確認的是,除了杜兆才擔任中國足協黨委書記,陳戌源將擔任中國足協主席之外,此前的多位足協領導將調離中國足協,中國足協常務副主席、祕書長張劍已經調離中國足協崗位,出任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專職執委林曉華也已經被調離,出任奧體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

消息顯示,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也將卸任。李毓毅出生於1954年,今年已經65歲,他此前曾擔任上海體育局局長,年齡因素或是他卸任的主要原因。在擔任副主席期間,他全力推動了青訓改革和職業競賽體系改革。考慮到他對中國足協的熟悉以及和對中國職業聯賽的熟悉,不排除他在其他崗位上繼續爲中國足球發揮餘熱。

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也意味着中國足協爲陳戌源的入主留下了充足的空間。消息顯示,陳戌源還將獲得足夠的人事權,可以爲中國足協補充更多的專業人才,進一步推動中國足協的人事改革。

陳戌源的“尚方寶劍”恐怕不僅如此,未來在中國足協的改革和發展中,陳戌源或許會獲得更大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此前體育總局對足球有更多的介入,但未來,足協可能有更多的空間獨立自主地推動相關工作。在2019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表示:“要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體育總局要負起監督和指導的責任,而不是領導——我要特別強調,總局是監督和指導,不是領導。同時,內涵上要建立一個廣泛代表性、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足協機構,使得中國足協真正成爲中國足球發展的龍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