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電話聯繫了拓影影視中心客服人員,客服人員說:“首先是上海拓影影視拿到了《邀請函》這部電影的出品權,然後委託我們(溫州拓影)掛牌,OK我們給他掛牌了,然後上海拓影他們就有這個項目(《邀請函》鋼筆),他們用這個項目經營電影,然後你通過支付購買這個產品,然後雙方簽署合同,OK交易完成。購買電影《邀請函》鋼筆是在“拓影影視中心”微信公衆號裏進行,業務人員張先生向記者發來“拓影影視中心”微信公衆號的二維碼,掃描後即可自動加入。

《邀請函》是一部電影的名字,國家電影局發佈的《關於2019年01月(下旬)、02月(上旬)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顯示:編劇“張欒、徐偉”,備案單位“驫馬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備案結果“修改後同意拍攝”。資料顯示:《邀請函》尚在襁褓中,並未走向觀衆。

然而,《邀請函》卻被上海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拓影影視)推向了前臺,推向前臺的並非電影《邀請函》,而是“《邀請函》版權鋼筆”。今年以來,拓影影視以購買《邀請函》版權鋼筆(1200元/支)贈送票房收益爲誘餌,向社會公衆銷售發行“無生產廠家、無廠址、無產品合格證”的“三無”產品《邀請函》版權鋼筆。

揭祕:電影《邀請函》鋼筆騙局曝光

“電影《邀請函》鋼筆”是一場投資盛宴還是一場騙局?記者從4月上旬開始,歷時半個多月先後到深圳、溫州、蘇州、上海、北京等地展開調查,揭開拓影影視發行銷售《邀請函》版權鋼筆的廬山真面目。

版權鋼筆只是牟利的道具

揭祕:電影《邀請函》鋼筆騙局曝光

張先生介紹:《邀請函》演員陣容來自於《開心麻花》,總投資4.8億,製片方讓出了25%的股權份額也就是1.2億推向市場,“讓大衆來參與宣傳和認購版權,投資的這些人呢,就是咱們的大衆合夥人。尋找大衆合夥人來參與的目的就是利用粉絲效應爲這部影片做一個前期的宣傳,達到一個微商家喻戶曉的一個效果。”張先生告訴記者:“其實這部電影他不缺錢,製片方也不缺錢的。”“我舉個例子,象2018年年底上映的一個電影《無名之輩》。這部電影當時也是爲了做好宣傳,然後知名度。票房也是拿出了30%的份額讓大衆來投。這樣一來呢,大衆也可以參與票房分賬,但是要幫忙宣傳電影。這個就是利用粉絲裂變的效應,達到一個大規模的宣傳,從而鞏固咱們這個電影票房。”

《邀請函》這部電影起投一份是1200;10份爲一股 ;個人限購20股。“你買一份有一支鋼筆,買一股就有10支,這鋼筆是電影裏面用到的一個道具,生產出來作爲一個紀念品發送給咱們的大衆合夥人。它可能會隨着電影的火爆有收藏價值,有多少份額就有多少鋼筆,多的一個也沒有。”

張先生邀請記者去蘇州拓影影視公司考察,記者於4月16日根據張先生髮送的地址,來到蘇州工業園區圓融大廈1603、1604室,記者看到的是“長潤影視中心”並未看到拓影影視,前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長潤影視與拓影影視是一家,併爲記者引薦了負責《邀請函》項目的朱經理,朱經理的介紹與張先生所述內容基本一致。

所謂《邀請函》版權鋼筆其實是電影《邀請函》的衍生產品,既是電影裏的道具,也是拓影影視用來誘惑購買《邀請函》版權鋼筆牟取鉅額利益的道具。

荒誕與欺騙並存的合同

無論是張先生還是朱經理,在銷售發行《邀請函》版權鋼筆的介紹中,均帶有明顯的欺騙性。因爲民事的法律責任應以民事合同爲依據,而“電影《邀請函》鋼筆購買服務合同”內容與他們的介紹大相徑庭。

揭祕:電影《邀請函》鋼筆騙局曝光

“電影《邀請函》鋼筆購買服務合同”甲方爲上海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乙方爲購買人。記者詳細閱讀了合同條款,竟找不出一條有關甲方“服務”的條款。那麼是乙方爲甲方宣傳服務?如果是宣傳服務,甲方給予服務報酬纔對。

合同中對產品《邀請函》鋼筆有幾段文字說明:“1、《邀請函》鋼筆爲《邀請函》版權所有人特別授權制作的用於紀念該電影的版權產品,極具收藏價值;2、《邀請函》鋼筆後期價格可能會受到市場不確定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波動產生時對收藏者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由收藏者自行承擔;3、《邀請函》鋼筆一經購買,不接受退貨退款。鋼筆爲最終享受贈送收益缺一不可的證明材料,需妥善保管,不得轉讓或再次出售或設置其他權益,否則喪失獲得贈送收益權利。”

這段說明值得玩味。《邀請函》能不能上演何時上演都不確定,《邀請函》鋼筆卻已“極具收藏價值”;《邀請函》鋼筆是否可以交易?“不得轉讓或再次出售”說明不可以交易,既然不可交易,何來價格波動?讓人匪夷所思。

合同第二條是《邀請函》收益贈送,1、2款內容是購買《邀請函》鋼筆後乙方必須要承擔宣傳的義務,才能享受收益贈送。“3、乙方履行了本條1、2款義務並提交相應憑證經甲方確認無誤後,甲方將向乙方贈送《邀請函》的國內票房收益。收益標準爲乙方購買鋼筆總金額與《邀請函》投資總金額之間的比例乘以該電影國內票房淨收益。”

《邀請函》電影總投資是多少?合同中沒有說明;購買人是購買鋼筆還是投資?合同中沒有說明;如果是社會投資,《邀請函》電影總共融資是多少?合同中沒有說明;如果是社會投資,資金的使用有沒有第三方監管?只是“將聘請專業會計事務所對相關帳目進行覈算匯款。甲方統一公佈院線票房收益結果等訊息。”何時聘請?合同中沒有說明。所謂“票房收益”只是“贈送”而非必須享受,購買人只有義務,沒有權利。

“電影《邀請函》鋼筆購買服務合同”是買賣合同?還是投資合同?還是服務合同?這一問題已超越了記者的判斷力,因爲“電影《邀請函》鋼筆購買服務合同”第二條明確規定:“上海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對《邀請函》鋼筆有最終解釋權。”

版權產品竟然是“三無”產品

購買電影《邀請函》鋼筆是在“拓影影視中心”微信公衆號裏進行,業務人員張先生向記者發來“拓影影視中心”微信公衆號的二維碼,掃描後即可自動加入。

點擊“系統登錄”後進行註冊,註冊成功後即可進入“拓影影視中心”微信公衆號系統。頁面最下方顯示:“首頁、熱銷產品、我的商品、個人中心。”點開“熱銷產品”一欄後,即出現“熱銷商品一覽表。產品名稱:《邀請函》鋼筆;價格¥1200.00;產地:中國內地;瞭解詳情”,再點擊瞭解“詳情”――“公司簡介:影視融資中心揚帆起航――開創IP影視版權交易新紀元。”

如果購買,點擊“立即購買”即能進入頁面,頁面展示了《邀請函》鋼筆圖片和《邀請函》電影介紹。頁面最下方是“□我已閱讀並同意 《商品購買服務合同》”,在方框中打勾後即可看到合同,合同名稱爲“電影《邀請函》鋼筆購買服務合同”。與張先生髮給記者的內容完全一致。

但購買必須完善“個人中心”裏的“個人信息”。4月23日記者註冊成功並在“個人中心”充值,充後記者查閱帳單發現“商戶全稱:溫州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充值也是雁過拔毛:自動扣取充值6‰手續費,如果提現,則每提一筆扣取2元人民幣。

拓影影視中心客服人員告訴記者:溫州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幫上海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銷售版權鋼筆融資的,投資人員購買鋼筆的款子全部轉給上海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記者在溫州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註冊地址溫州市平陽縣沒有找到溫州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客服人員說:他們實際是在蘇州工業園區圓融大廈1603、1604室“長潤影視中心”辦公,也是蘇州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註冊地址。

記者充值1240元后購買了1支1200元的《邀請函》鋼筆。一週後,記者收到《邀請函》鋼筆和沒有公章的發貨單。《邀請函》鋼筆包裝盒上印有“美國邀請函”和劇照,盒內一張紙片上印有鋼筆使用說明,鋼筆身上印有“拓影影業”字樣外,《邀請函》鋼筆無生產廠家、廠址、合格證,其實就是一款“三無”產品。拓影影視中心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邀請函》原名叫《美國邀請函》,因爲在備案時未能通過,所以現存改名《邀請函》。《邀請函》鋼筆與《美國邀請函》鋼筆本質上是相同的。

揭祕:電影《邀請函》鋼筆騙局曝光

拓影影視給購買人畫出的“贈送票房收益”的大餅,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鋼筆賣到1200元/支,其巨大的利益差不可告人,這可能纔是《邀請函》鋼筆爲什麼“三無”的癥結所在。

影視融資中心?NO!

業務人員張先生在微信裏介紹:《邀請函》“項目由國家扶持,在國家深圳文交所掛牌監管。合法合規,公開透明。”

揭祕:電影《邀請函》鋼筆騙局曝光

這段文字關鍵點是告訴人們:拓影影視中心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指定授權的文化產業板影視融資中心,是合法合規可以融資的。這是真的嗎?

4月19日,記者在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瞭解相關情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電影《邀請函》沒有在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掛牌,只有影視項目《美國邀請函》掛過牌,但由於信息不實已經於2019年4月17日公告摘牌。

記者在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官網上查詢到相關公告:“鑑於影視項目《美國邀請函》信息不實,《美國邀請函》項目信息無法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信息覈實一致,且此項目收到較多公衆質疑,現本所決定停止掛牌權利,終止掛牌資質。”

“信息不實”和“此項目收到較多公衆質疑”是《美國邀請函》項目摘牌的原因,“在國家深圳文交所掛牌監管”純屬虛構。

關於拓影影視中心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指定授權的文化產業板影視融資中心的問題,4月26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法律顧問給記者來電:“溫州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業務合作單位,所謂業務合作就是給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業務推薦掛牌項目。掛牌只是一種宣傳,不能進行融資,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也從未授權溫州拓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融資。”

記者電話聯繫了拓影影視中心客服人員,客服人員說:“首先是上海拓影影視拿到了《邀請函》這部電影的出品權,然後委託我們(溫州拓影)掛牌,OK我們給他掛牌了,然後上海拓影他們就有這個項目(《邀請函》鋼筆),他們用這個項目經營電影,然後你通過支付購買這個產品,然後雙方簽署合同,OK交易完成。”

打出“拓影影視中心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指定授權的文化產業板影視融資中心”的旗號,顯然是別有用心另有所圖。假的就是假的,僞裝應當剝去。

拓影影視推出的買版權鋼筆贈送票房收益是從2019年1月開始,整個過程都充滿欺騙與陷阱。業務人員張先生稱:現在這部電影份額也是快沒有了,到4月底就結束。也就是說,4個月時間已賣出1億多的“三無”產品《邀請函》鋼筆。那麼,拓影影視是銷售鋼筆還是融資投資電影呢?江蘇昊信律師事務所蔣主任認爲:《刑法》對詐騙罪的認定是“以非法佔有爲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爲”,拓影影視銷售所謂的版權鋼筆行爲如果“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事實成立,則有可能涉嫌詐騙。

5月6日,記者就相關問題來到上海拓影影視公司註冊地點採訪,兩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總部在北京。5月8日記者來到拓影影視北京總部,因具體負責人不在,工作人員讓記者留下采訪提綱,但截止發稿日記者並未收到答覆。本刊將繼續關注。當代商報

揭祕:電影《邀請函》鋼筆騙局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