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後,擔任過日本菲律賓軍參謀長的和知鷹二少將作爲戰犯被盟軍逮捕,李宗仁出面證明其爲中國抗戰提供了大量情報,並派夏文運赴菲律賓作證,從而使和知鷹二被無罪釋放。夏文運先後擔任廣西省政府顧問、僞北京市和天津市參議、僞山西省建設廳長等職,不僅給李宗仁提供了大量的日軍絕密情報,而且,據夏文運的女兒夏綠蒂回憶,她的叔叔夏文玉跟她講過,夏文運在擔任僞山西省建設廳長期間,曾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經常與八路軍進行物質交換,並掩護、解救過包括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在內的許多共產黨人的性命。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餘 音

臺兒莊大捷的諜報英雄夏文運

夏文運

現代戰爭,首先是情報戰爭。事隔多年以後,李宗仁才向世人披露,臺兒莊戰役的勝利,與準確、及時的情報是分不開的。他在回憶錄中感慨地寫道:“何君(即夏文運,化名何益之)冒生命危險,爲我方蒐集情報,全系出乎愛國的熱忱。渠始終其事,未受政府任何名義,也未受政府分毫的接濟。如何君這樣的愛國志士,甘作無名英雄,其對抗戰之功,實不可沒。”“其情報的迅速正確,抗戰初期可說是獨一無二。”

夏文運是誰?他是怎樣爲李宗仁提供絕密情報的?他是哪一年逝世的?他的家庭生活及其後代情況如何?經過多年的研究,記者終於首次解開了夏文運身世之謎,糾正了一些以訛傳訛的史實,使“抗日無名英雄”的事蹟昭示於天下。

情報猶如“及時雨”

第五戰區的參戰部隊多爲“雜牌軍”,雖有兵力數倍於日軍,但新兵多,武器裝備低劣,每人平均還不到一支槍,不少人使用的是大刀、長矛,而日軍裝備有火炮、坦克、飛機等先進武器。“我軍在京滬線上有百萬貔貅,尚且一敗塗地,今敵人挾新勝之威,自南北兩路傾巢而來,我膽敢以七八萬疲憊之師,與之周旋,也未免有螳臂擋車之感了。”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李宗仁認爲集中優勢兵力,能夠痛擊一個方向的敵人;如果日軍南北夾擊,則我軍首尾不能相顧,有可能被敵軍圍殲。

1938年1月18日,日本華中方面軍佔領了淮南重鎮明光,與中國守軍隔河對峙,形勢嚴峻。李宗仁本應派兵增援,又擔心北線日軍南下而腹背受敵。就在他舉棋不定之際,夏文運發來絕密電報:日軍南動而北不動。李宗仁轉憂爲喜,立即命令于學忠的五十一軍在淮河北岸佈防,又把張自忠的五十九軍從北線調到淮河前線;2月11日,日軍竄到淮河北岸時,五十一軍、五十九軍將士一起上陣,打得敵軍人仰馬翻。經過激烈的拉鋸戰,日軍損兵折將3000多人,被趕回淮南。

日軍南線攻擊失利後,被迫組織北線進攻,坂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從青島向魯南進犯、磯谷廉介的第十師團沿津浦線南攻,2萬多名日軍以餓狼撲食之勢直逼臺兒莊,如果得手,徐州則危在旦夕。如能在津浦線上將敵人拖住數月,使武漢後方有充分時間重新部署,則抗戰還能繼續。因此,李宗仁決心背水一戰,在臺兒莊地區與日軍決戰。

曾任李宗仁祕書的程思遠先生生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1938年2月上旬,李宗仁接到夏文運密報:坂垣師團從膠濟線進軍蒙陰、沂水等地,李宗仁據此料定坂垣將進攻臨沂,因此命令龐炳勳軍團馳往臨沂,堵截敵人。龐軍團實際上只有5個步兵團,浴血奮戰到3月中旬,漸漸抵擋不住號稱“陸軍之花”的坂垣師團,向李宗仁求援;而此時南北戰線都很喫緊,李宗仁手下無兵可派。危急關頭,夏文運又從上海發來密報:日軍北動而南不動。李宗仁像喫了一顆定心丸,迅速抽調張自忠的五十九軍北上。龐部、張部並肩作戰,在臨沂殲敵3000多名,使日軍後退90餘里,徹底粉碎了坂垣、磯谷兩師團會師臺兒莊的企圖,從而爲臺兒莊大捷創造了條件。

同年4月7日,臺兒莊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在一個多月時間內,中國軍隊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汽車11輛、大小戰車8輛、輕重機槍1000餘挺、步槍10000餘支。同時,也付出了犧牲3萬將士的沉重代價。

臺兒莊戰役是抗戰初期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臺兒莊被譽爲“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李宗仁臨終前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臺兒莊地區,讓自己永遠陪伴着臺兒莊戰役中爲國捐軀的英靈們。

文學碩士誤入敵穴

那麼,夏文運是怎麼成爲李宗仁諜報員的呢?

夏文運是大連市金州七頂山人,父親名叫夏日明,在兄弟中排行老小,俗稱“夏老九”,是個車把勢。1905年12月,夏文運出生。他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夏文玉,而叔伯兄弟有好幾十個。由於他長得白白淨淨,又聰明又靦腆,所以被大人們戲稱爲“夏大姑娘”,深討奶奶的歡喜。當時還未分家,全家老少、僱工有100來口子。8歲那年,當家的奶奶夏劉氏發了話:以後就別讓“夏大姑娘”學農活了,讓他讀書吧。從此,夏文運背上了小書包,進了當地的老虎屯第一普通學堂。夏劉氏去世,九兄弟分了家,但大家仍然齊心協力地供養夏文運讀書。

1925年,夏文運以前三名的成績從日本人開辦的旅順師範學堂畢業,到廣島高等師範學校留學,攻讀歷史和法學。1929年,他又考入了京都帝大文學部碩士研究生。由於經濟拮据,他過着半工半讀的生活,以綠蕉爲筆名,先後翻譯、出版了廚川白村《小泉八雲及其他》、《歐美文學評論》等多部著作和日本小說集,在中國新文學史上留下過深深足跡。1931年春,他回國應聘爲奉天(現瀋陽)馮庸大學教授兼校長祕書。同年暑假,他再次返回日本進行論文答辯,拿到了京都帝大文學碩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了東北,馮庸大學被迫遷往北京,夏文運因此失業。在生活無着、報國無門之際,經人介紹進入了僞“滿洲國”政府機關工作,不久,受關東軍司令部情報課長和知鷹二中佐的邀請,擔任其隨身翻譯,深受器重,並與土肥原賢二、坂垣徵四郎、岡村寧次等日軍高層關係密切。因“夏”字與“何”字在日語中發音相似,所以,夏文運對外自稱“何益之”。

報效祖國,萬死不辭

1935年6月,夏文運陪同和知長駐廣州,做李宗仁及其兩廣軍隊的“和平”(即策反)工作。李宗仁與和知的歷次會談,都由夏文運翻譯。李宗仁得知日本軍方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東條英機、土肥原等人爲代表的“南進”派,主張迅速佔領中國及東南亞,攫取資源,以戰養戰;另一派是以荒木貞夫大將爲代表的“北進”派,主張集中力量對付蘇聯。和知屬於“北進”派,不支持擴大侵華戰爭,並與土肥原有矛盾。在會談中,李宗仁對和知曉之以理:日本侵略中國,必將促成中國結成抗日統一戰線,中國幅員廣大,人口衆多,日本想打敗中國決非易事;日本與德國、意大利結成軸心,大搞法西斯,橫行世界,中國必將獲得有力的外援,並與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共同打敗日本法西斯。和知聽後,深表同感。

據李宗仁回憶:他與夏文運多次見面,覺得其爲人正派,年輕熱情,才華橫溢,便想喚醒他的良知。一天,李宗仁密約夏文運到私邸傾談。李宗仁誠懇地問道:“我看你是位有德有才的青年。現在我們的祖國如此破碎,你的故鄉也被敵人佔據,祖國的命運已到生死存亡的邊緣,你能甘心爲敵人服務而無動於衷嗎?”

經此一問,夏文運的心絃被拔得轟然作響,猶如流浪的孩子找到了親人,頓時淚飛如雨。他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受到日本人的欺凌,即使無意中多看了日本人一眼,也會被打得鼻青臉腫;現在雖然聲名顯赫,但時常受到日本人的奚落,多次遭到日本憲兵的刁難。日本人嘴上高喊“大東亞共榮”,其實他們的心目中是把中華民族視爲劣等民族,把中國人看作亡國奴。夏文運擦了一把眼淚,鄭重地表示:“如有機會報效祖國,當萬死不辭!”

李宗仁見他情真意切,語出誠摯,便與他私下約定,讓其做祕密情報人員,刺探日方機密,並通過地下電臺和專用密碼與自己單線聯繫。夏文運一口答應,還謝絕了任何報酬。

從此,夏文運身在日營心在華,利用和知的庇護,長期爲李宗仁提供絕密情報。1936年上半年,他提供了日本派遣大批特務到印度支那活動的戰略情報,李宗仁分析出日軍將施行南下戰略,於是,同年秋,他果斷地將廣西省會從毗鄰印度支那的南寧遷往內地桂林,實施戰略轉移;時隔半年,日本就發動了“七七”事變,拉開了全面侵華的帷幕,並出兵印度支那。之後,關於敵軍進攻徐州,突入皖西、豫南,以及圍攻武漢的戰略及兵力分佈,我方無不了如指掌……這些情報實際都是夏文運從和知處獲得後提供的。嗣後和知因反對侵華而調職,直至太平洋戰事發生,日軍進入租界,夏文運因間諜嫌疑爲日方搜捕而逃離上海,我方情報始斷。戰後,擔任過日本菲律賓軍參謀長的和知鷹二少將作爲戰犯被盟軍逮捕,李宗仁出面證明其爲中國抗戰提供了大量情報,並派夏文運赴菲律賓作證,從而使和知鷹二被無罪釋放。兩個中國夫人,兩個日本妻子

夏文運先後擔任廣西省政府顧問、僞北京市和天津市參議、僞山西省建設廳長等職,不僅給李宗仁提供了大量的日軍絕密情報,而且,據夏文運的女兒夏綠蒂回憶,她的叔叔夏文玉跟她講過,夏文運在擔任僞山西省建設廳長期間,曾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經常與八路軍進行物質交換,並掩護、解救過包括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在內的許多共產黨人的性命。夏文運重情重義,親友們投奔他,他總是熱情招待,幫助他們解決就業、生活等實際困難。

然而,夏文運的情感生活並不幸福,並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大夫人那氏,滿族,金州三十里鋪人。當年,婚姻都由父母包辦,而且,時興娶大媳婦,爲的是能持家,好管教丈夫。那氏比夏文運大8歲,沒有文化。那氏爲夏文運生了兩女一兒。大女兒夏桂枝生前是北京市宣武區政協委員。二女兒何蔚敏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生前是上海打浦中學教師。兒子夏尊江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80年病死在北京。

二夫人佐佐木,是夏文運當年在日本讀書時的同學。婚後,沒有子女,兩人離婚,但仍保持朋友關係。夏桂枝、夏尊江在日本留學,喫住都在她家。

三夫人陳桂珍,上海人,有文化,漂亮而善持家,比夏文運小16歲。夏文運雖然接受過現代高等教育,但思想深處仍存在着“男尊女卑”、“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因爲陳桂珍接連爲他生了碧蒂、綠蒂兩個女兒,他很不滿意,逐漸冷落了陳夫人,並與一個舞女趙小姐關係曖昧。1946年2月,經軍統特務頭子戴笠批准,他被祕密逮捕,陳夫人立即去面見北京行轅主任李宗仁,才使他被無罪釋放。1948年,夏文運與陳夫人離婚。夏碧蒂留學於巴黎大學,與父親分別20年後才重聚, 1969年在日本成婚時,日本國鐵總裁十和信二親自爲其證婚,現居臺灣;夏綠蒂畢業於某水產學院,現已退休。

四夫人藤田智榮。1955年,孤身在日本的夏文運窮困潦倒,因糖尿病住院,與小自己25歲的護士藤田相識、相愛。同年底,兩人在一間只有6平方米的陋室內結婚,育有一兒一女。1970年11月15日,夏文運因腦溢血而瞌然去世,葬於著名公墓東京上野林光院。女兒夏蒂子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兒子夏尊潮畢業於明智大學,文學博士。

夏文運已逝世多年,但家鄉人民一直沒有忘記他在抗日戰爭中所做出的特殊貢獻。他的英名已載入《大連人物誌》,其故居也被有關部門列入修復規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