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六月,惊慌失措的宋高宗急令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进攻河南诸州,以策应被宗弼大军围攻的顺昌(今安徽阜阳)刘锜所部。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召岳飞等人前往临安,以赏功的名义,升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同时收回三人的兵权。

在南宋初年,因为与金国战争不断,南宋优秀的军事将领也如井喷般地出现。比如取得和尚原、仙人关大捷,为南宋保住巴蜀的西军将领吴玠,比如在顺昌之战中大破十万金军,力挫铁浮图的东京留守刘锜,都是一时瑜亮。

南宋名将岳飞之冤

然而无论是官方史书,还是民间口碑,南宋抗金第一名将的荣誉还是当之无愧地归属了悲剧将领岳飞。这位生活俭朴、爱护士卒、军纪严明、善于用兵的一代名将在所谓的南宋“中兴四大将”中年龄最轻、资历最浅,在德才方面却最为优秀,军事成就最引人瞩目,他的冤屈也成了千古之殇。

百战名将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岳飞少年时向同乡周同学习枪术、箭术,不到20岁就已经能拉开300斤的强弓。靖康元年(1126),岳飞在相州从军。当年十二月,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岳飞就在大元帅府担任下级军官的职务。

次年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即位称帝,岳飞迫不及待地上书,请求高宗赵构出兵恢复中原,却被以“越职言事”的罪名罢去军职。然而岳飞并没有放弃保家卫国的志向,在建炎元年到建炎二年间(1127-1128),他先后在河北招讨使张所、八字军首领王彦、东京留守宗泽等人的麾下效力,在讨伐曹成、王善、孔彦舟等“游寇”的过程中屡立战功,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形成了个人的指挥风格和军事班底。

建炎四年(1130),在大将张俊的推荐下,岳飞出任了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正式成为南宋的中级军官。绍兴元年(1131),因为平定“巨寇”李成有功,岳飞被任命为神武副军统制,成了独挡一方的大将,岳飞所部也由杂牌军跃升为南宋朝廷的主力部队。

南宋名将岳飞之冤

南宋建炎四年(1130)到绍兴五年(1135),因为不满南宋政权和地主豪强的压迫与剥削,两湖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钟相、杨么起义。建炎四年(1130)二月,钟相称帝,定国号为楚,自称楚王,建立了农民政权。后来,钟相战死,余部在杨么的领导下继续在洞庭湖一带坚持战斗,屡次击败南宋军队。

绍兴五年(1135),对义军无计可施的宋高宗只能派已是神武后军都统制的岳飞前往镇压义军。当年五月,岳飞率军赶到了鼎州(今湖南常德)前线,他采用剿抚并用的手段,招降了义军黄佐、杨钦等人。针对义军水军强大,尤其是车船战力出众的特点,岳飞命令砍伐附近君山上的树木制作木筏,堵塞湖道,再以草木投入湖中,使车船不得行驶。

当年六月,岳飞所部攻破了杨么最后的根据地夏诚寨,杨么投水自尽。镇压了杨么起义后,岳飞本人升任招讨使。同时,岳飞所部也因为收编了数万投降的义军,实力大增,被南宋朝廷改为后护军,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四人的部队并为南宋政权的王牌主力。

南宋名将岳飞之冤

绍兴六年到绍兴七年(1136-1137),岳飞所部与金国扶植的伪齐政权多次交锋,屡战屡胜。岳飞的武阶官(表示官员等级、确定品位和俸禄而无实际职务的虚衔)升为武臣中最高的太尉,职官(实际的职务)也升为宣抚使,其部下辖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背嵬军共十二军,二十二位统制官,大小将领二百五十二人,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已经成了南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然而个人的荣辱和地位的改变并没有让岳飞忘记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军人使命,他在绍兴九年(1139)上书高宗,明确表示反对与金国议和。这时的高宗已经厌倦了在金军的追击下东奔西跑、如同惊弓之鸟的日子,他任命投降派大臣秦桧担任右相兼枢密使,全权主持议和事务。岳飞的上书不但没有让高宗产生共鸣,还让后者愈发忌惮,投降派的旗帜人物秦桧更是对岳飞恨之入骨。

岳飞见高宗不纳忠言,却打算用“称臣、每岁纳银、绢五十万两、匹”来换取和平,愤懑满胸,于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写下了千古名篇《满江红》以宣泄心声。

南宋名将岳飞之冤

撼岳家军难

令人感慨的是,最终让岳飞能重新走到抗金前线的不是励精图治的南宋君主,反而是背信弃义的金国君臣。绍兴十年(1140),金国发生政变,主战派的宗弼等人掌握政权。五月,金国撕毁和议,决定发兵南下,大举攻宋。

当年六月,惊慌失措的宋高宗急令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进攻河南诸州,以策应被宗弼大军围攻的顺昌(今安徽阜阳)刘锜所部。可没等岳飞等人动手,刘锜就在顺昌大败金军,金军主力退回开封。

高宗得到这个消息后,认为危机已经解除,立刻要求前线各军采取守势,以便和金朝再开和议。六月下旬,司农少卿李若虚赶到德安(今湖北安陆),传达高宗退兵的旨意。此时岳飞已经做好了北伐中原的准备,他坚决不同意撤兵,李若虚为岳飞的慷慨陈词所打动,表示愿意支持岳飞北伐。

不久,岳飞所部迅速北上河南,连续功克颍昌、陈州、郑州等地,距离金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中心开封只有四十余里。七月一日,岳家军再取洛阳。然而由于张俊、刘锜等人已经奉诏班师,岳家军的侧翼失去了友军的保护。

金军主帅宗弼察觉了宋军的态势,亲率女真精锐骑兵“拐子马”“铁浮图”共计15000人,偷袭岳飞在郾城的指挥部。当时岳家军各部都在外线作战,岳飞手下只有背嵬亲军和游奕马军的一部分,敌我力量极其悬殊。

南宋名将岳飞之冤

可岳飞毫无惧色,指挥若定,他以精锐的重装步兵拖延、消耗敌军,用麻札刀对付金军的重装骑兵,然后再命长子岳云率五百骑兵从侧翼反复冲杀,最终大败金军的精锐骑兵。此役过后,金军主帅宗弼对部下痛哭说:“从海上之盟起兵后,我一直靠着‘拐子马’取胜,到今天终于全部覆灭了!”从此以后,南宋民谣中就有“金人有金兀术(宗弼),我有岳少保;金人有拐子马,我有麻札刀”的词句。

郾城之战后,岳家军前锋300人于临颍城南小商桥与金军遭遇,被团团包围。领兵将领杨再兴毫无惧色,奋勇杀敌,竟然斩杀金兵2000余人,直至中箭而死,金人焚烧他的尸体,从灰烬中挑出箭簇整整两升。

杨再兴殉国后,张宪等部随后杀到,再次大败金军。不甘心失败的宗弼集合了部将韩常等四个万户共30000骑兵再次围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坐镇颍昌的岳家军将领王贵以踏白军、选锋军守城,自己带领岳云、姚政和岳家军中精锐的游奕军、背嵬军出城迎战。

双方从早晨一直杀到中午,胜负未分,守城的董先、胡清趁机出城,从外线冲杀敌阵,金军全面溃败。此战杀死金国统军上将军夏金吾及千户5人,活捉大小首领78人,俘虏2000人,杀死5000人,缴获战马3000匹,铠甲器械不计其数。

南宋名将岳飞之冤

《赐岳飞批剳卷》 宋 赵构

经过颍昌大捷,宗弼主力已不堪再战,金军甚至已经打算撤离开封。然而高宗、秦桧却依旧严令各军班师,甚至把驻扎在顺昌的刘锜也调回镇江。岳飞眼见友军纷纷后撤,并且后方的粮草也逐渐停止供应,只得放弃洒下无数鲜血才得以收复的郾城、颍昌等地,退守淮中防区。

千古之冤

在绍兴十年(1140)的一系列大战中,宋军频频奏凯,宋高宗意识到金军已经不能威胁到南宋政权的存亡,这让他心中稍安。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彻底击败金朝,以免宋钦宗被释放,威胁他帝位存在的合法性。因此,高宗和秦桧这对君臣一拍即合,他们决定收回抗金大将们的兵权,尤其是岳飞和韩世忠的兵权。

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召岳飞等人前往临安,以赏功的名义,升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同时收回三人的兵权。接着,高宗和秦桧开始炮制罪状,打击主战将领,首选目标原定是韩世忠。但岳飞不予配合,反而为韩世忠诉说冤屈,这让高宗和秦桧把矛头又对准了岳飞。

当年八月,岳飞被罢官免职。然而秦桧等人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岳飞,秦桧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当年十月,岳飞和爱将张宪被抓入大理寺监狱。为了制造出岳飞谋反的“铁证”,秦桧与大将张俊相勾结,还收买了岳飞的心腹将领王贵,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来处置岳飞。

然而当主审官何铸审问岳飞时,岳飞脱下上衣,露出其母早年在其背上刻下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一切诬陷都显得苍白可笑。随后,何铸向秦桧报告岳飞无罪,秦桧立即改派心腹万俟卨担任主审。当年十二月,秉承秦桧旨意的主审官万俟卨判定岳飞为谋叛罪。

当时已经赋闲在家的韩世忠找到秦桧,追问有何证据证明岳飞谋叛,秦桧含糊其辞地回答说“莫须有”,这三个字最终决定了中国历史上的一起特大冤案。绍兴十一年(1141)大年除夕,39岁的岳飞被处死在大理寺狱中,其子岳云、部将张宪被斩首,家产籍没,家属被流放今广东、福建一带。

南宋名将岳飞之冤

表面上看,岳飞之死是秦桧的手笔,而实际上却是高宗赵构打压南宋初年武将势力、维护皇权的一种狠辣手段。岳飞本人刚直倔强,长于谋国而短于谋身,在与高宗的君臣相处中犯下了不少令皇帝忌讳的错误。

比如高宗在逃避金军途中遭遇苗刘兵变,失去了生育能力,岳飞却一再进言希望皇帝尽快确立太子,武将干涉皇室的继承问题是皇家的大忌,岳飞的行为给了赵构猜忌的理由。绍兴七年(1137),大将刘光世病死,高宗准备将刘光世的部队划归岳飞指挥。

可因为宰相张浚的反对,高宗食言而肥,岳飞一怒之下辞职,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这种负气的做法给了张浚等人攻击岳飞的口实,也让高宗产生了岳飞要挟皇帝的感觉。绍兴十年(1140)的北伐结束后,岳飞的声望如日中天,他文武双全,不贪财,不好色,不喜物质享受,又深得军心民心,这样的人如何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猜忌?

绍兴三十二年(1153),宋孝宗即位后,追复了岳飞少保、两镇节度使的职务,岳飞诸子中的岳云、岳雷、岳霖被追复官职。孝宗淳熙五年(1178),岳飞被追谥为武穆,后又被追封鄂王,这段千古冤狱终于得到了昭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