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當時北宋正處於積貧積弱的狀態,財政情況很不樂觀。宋神宗急於扭轉這個局面,司馬光等人又想不出行之有效的辦法,這個時候王安石走上了歷史舞臺,主持了“熙寧變法”。

王安石在釣魚的時候誤喫魚餌,第二天皇帝跟大臣說:這個人不可信

結果變法運動失敗了。一是朝中老臣、守舊派的阻撓,二是因爲新法本身就有問題。平心而論,王安石的經濟頭腦是很超前的,他的思想放到現在也不過時,但是卻不適用於當時北宋的社會背景。因爲沒有一套完善的檢察系統,新法到基層官吏實施的時候就變了味,反而給人民造成更大的負擔。總之北宋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王安石在釣魚的時候誤喫魚餌,第二天皇帝跟大臣說:這個人不可信

王安石受到重用是在宋神宗時期,其實早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就表露出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對國家的關懷。王安石寫了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但是沒有受到宋仁宗的採納。而且宋仁宗對王安石這個人也頗有微詞。

王安石在釣魚的時候誤喫魚餌,第二天皇帝跟大臣說:這個人不可信

宋仁宗有一天和羣臣舉行宴會,一邊賞花、一邊釣魚。宮裏的內侍給這些人一些魚餌,用金揲盛裝,放在桌子上。結果王安石不拿它釣魚,反而一粒一粒喫個精光,跟魚搶食兒喫。宋仁宗看到這一幕,對王安石感到不滿,把它暗自記在心裏。

王安石在釣魚的時候誤喫魚餌,第二天皇帝跟大臣說:這個人不可信

第二天的時候,宋仁宗特意囑咐宰輔大臣,說王安石這個人性格奸詐,不能大用。原因就出在喫魚餌這件事上。宋仁宗是這樣說的:“誤喫魚餌倒是有可能,但是常人喫掉一粒就會發覺過來,不再喫了。王安石把它們都喫光,不合情理,足以看出他是一個欺世盜名之人。”

王安石在釣魚的時候誤喫魚餌,第二天皇帝跟大臣說:這個人不可信

不過小編以爲,宋仁宗其實錯怪王安石了。怎麼說呢?王安石在生活上就是一塌糊塗。他不洗澡,不洗衣服,蟲子順着鬍鬚爬;因爲太久不洗臉,臉色鐵青,門人甚至以爲他生病了,給他請醫生;和別人喫飯的時候,只喫身前那盤菜;家裏來了親戚,他拿胡餅招待,客人不愛喫,他就把客人喫剩下的胡餅再拿過來自己喫。說得好聽點,王安石這是不拘小節,說得不好聽一點,他就是邋遢,是個生活白癡。那麼王安石喫魚餌也就不足爲奇了,未必就是爲了沽名釣譽。

參考文獻:《邵氏聞見前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