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當代文學作家——王朔,2007年他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從而引發廣泛地關注。

他自1978年開始創作,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無知者無畏》等長篇小說。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在文學領域中,大部分的人認爲王朔的小說是變形,是扭曲,是誇張,是荒誕,是玩弄哲學,然而,他的小說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揭露中國的真實。

在他的筆下有一羣人,他們由於受盡生活中他人的輕視和壓抑,而比同時代的人先一步發現了人的可憐,可悲和可笑。他們被迫採取了一種"一點正經沒有"的"頑主"的生活方式。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也正是因爲如此,王朔的小說就受到了20世紀末年輕人親兄弟般的認可和歡迎。

2006年,葉京導演了小說《玩的就是心跳》,其講述的是主人公方言因爲被懷疑是一場謀殺案的兇手而不斷追尋自己過去記憶的故事,他將電視劇改名爲《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這部劇是已經是上映12年之久,但它的豆瓣評分在同性質的電視劇中佔據高榜。

這部劇的所有年輕人的身份都定格在北京人,因爲處於和平年代,他們思想上自由,行爲上自由,生活上得以物質的滿足,不會感到物資的匱乏,在他們心裏,認爲"整個北京都是自己的。"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方言由佟大爲飾演,作爲他們那一批年輕人裏的活躍分子,他和大院裏的那些孩子的感情是從小到大的。

用方言的話來說:"他們從小就一塊偷幼兒園的向日葵,從樓上往過路人身上吐痰玩……"一直都生活在一起,那份友誼很讓人深刻!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可能是因爲他們自身所處的年代特殊,他們在物質上相較於戰爭時代而言,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但在精神層面似乎顯得就較爲空虛了。

他們每天不是打架,就是打撲克,看電影,無所事事的樣子,他們沒有什麼特別在意的東西,但軍裝是他們存在的精神依託。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可能也由於時間的洗禮,他們的意識再慢慢的發生改變,但荷爾蒙還是很旺盛!

在這部劇裏,最爲複雜的應該是這一羣年輕人的情感問題了,似乎誰和誰都能套上點兒關係。

方言,有人說他一點也不專一,因爲他喜歡過的女人有很多:李白玲、喬喬、百姍、譚麗等。對於後三個女性而言,他們之間存在更多的是男女關係,而不是男女朋友關係,也不是什麼喜歡和愛。

真正能談上喜歡和真正交往過的,也就只有李白玲,他們兩個能在一起,還是要感謝這羣孩子中的老大高洋,在知道二人相互喜歡之後犧牲自己的感情併成全了他們,開始了二人真正接觸的時候。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都說"兄弟妻,不可欺",但方言從某個角度也還是欺負了自己的兄弟,即使沒有發生男女之間的關係。

這就要由於許遜因打架而受到牢獄之災,方言幫忙傳信,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喬喬並且產生情愫。

某天與李白玲獨處的晚上,方言突然生氣地不辭而別,鬼使神差的來到喬喬家,兩人相安無事的處了一晚,但還是被汪若海所誤會。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譚麗,一個配角的存在,她和方言之間有過頻繁男女關係,但二人都知道兩個人不合適,但彼此在心裏都有着不小的位置。

另外說到百姍,她是李白玲的表姐,最開始迷上她的是卓越,然而百姍對她只是弟弟的感覺。

後面一起到了廣州也經常都混在百姍家裏玩,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方言和她不知道怎麼就相互有好感起來,特別是方言最後坐上回北京列車時的嚎啕大哭。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僅僅從這四個女性而言,方言絕對不是一個好男人,他不夠專一,不夠純情,但他對李白玲還是存在真正的愛。

但他和李白玲卻又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並不是因爲二人之間的摩擦,而是因爲李白玲過分地愛着他,是那種瘋狂,誇張的愛,是那種沒有他就不能活那種,正是因爲這樣的愛,才讓方言更想逃離。

大結局讓人感到不寒而慄,並不是說什麼恐怖之類,而是讓人感到唏噓!

國產青春劇要都這麼拍,誰還捨得罵?

他們幼時的玩伴只能相約在卓越的墓前,各人的狀態,前途都很好,有着自己的歸宿。

方言是小有名氣的作家; 高洋得到衆人的原諒之後,開始經營着房地產公司; 許遜經營着他的酒吧; 喬喬正準備與人合夥經營美容院; 馮褲子成爲著名影視導演; 夏紅仍在廣州白雲機場工作; 金燕還在醫院婦產科擔當白衣天使; 李白玲癌症晚期……方言和高洋的淚水又流到一起。

整個電視劇的情調是悲傷的,感情是狗血的,但某個角度而言,這部劇真的很真實,那些與青春相關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正如最後臺詞所說:"曾經在某一瞬間,我們都以爲自己長大了。但是有一天,我們終於發現,長大的含義除了慾望,還有勇氣、責任、堅強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