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是牛的膽結石。宰牛時,如發現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陰乾即可入藥。關於牛黃,據說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某日,神醫扁鵲爲鄰居故陽文鍛制青礞石,準備研末做藥,治其中風偏癱。正逢陽文家殺牛,問其故,原來是一頭久病老黃牛,此牛近年日見消瘦,不能耕作。忽聞喧譁,陽文之子報曰:牛病之由知矣,牛膽中生一石,色黃,大如卵。扁鵲奇之,留以研究,隨將石置青礞之側。陽文病急發,扁鵲趨就觀之,陽文已目白痰鳴,肢冷氣促,十分危急。急令陽寶取礞石,研細末,灌之陽文。頃刻,陽文安,氣息平靜,神志清醒。扁鵲返,礞石依然,牛膽石乃失小半,驚而問之,方知陽寶誤用之,複診陽文,病若輕。方悟牛膽石之奇效。後漸試以入藥,不幾日,陽文中風之症竟愈。因石出於牛,色黃,扁鵲名之牛黃,曰:“此石久浸於膽汁之中,苦涼入心肝,能清心開竅,鎮肝熄風。”,自此牛黃方傳。

至今,牛黃及牛黃方劑已經成爲我國中醫藥的經典之作,深受喜愛。中國藥典記載:

牛黃

【性狀】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氣清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性味與歸經】甘,涼。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用法與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遮光,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壓。

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是目前牛黃入藥的巔峯代表之作。因其關鍵時刻可以救命,現在越來越貴,而且一丸難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