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有没有更宜居?市场主体有没有更宜业?长三角一体化要看这两件大事!

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正迈入“快车道”,日前举行的上海论坛2019高端圆桌“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愿景、挑战、路径”,为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多方智慧。在与会的专家看来,聚焦创新的协调机制,区域改革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并不是简单补短板,而是要拉长板,发挥出区域的整体优势,为国家承担更多的改革任务。

老百姓有没有更宜居?市场主体有没有更宜业?长三角一体化要看这两件大事!

“宜居”“宜业”成两大观察指标

“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通过整合关键区域来增强经济实力,而从中国内部来看,这也是完善自身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张庭伟表示,观察长三角一体化主要看两大指标,首先是宜居,也就是各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标准逐渐趋于一致,生活质量差距减少;其次是宜业,以市场为导向形成高效的产业分工协作布局,“我们既要承认龙头城市的引导作用,又能够反映其他城市的诉求,达成区域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各个城市互惠互利的目的。”

事实上,从1982年至今,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从区域自发到区域初步协同的发展历程,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去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今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5月22日,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芜湖市召开,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行动正加速推进。

长三角地区将走向深度一体化阶段,发展目标将从地域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走向利益命运共同体,合作重点将从交通等基础设施合作、经济合作为主转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一体化合作。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院研究员陈雯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可以释放红利,形成整体合力。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规模经济,让每个城市做擅长的事情;范围经济,在更大的空间配置资源;流动成本降低,跨省更为便利,大家都是“长三角人”;交易成本降低,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认同性增强;分享经济,促进公平和互补的制度安排,更多老百姓分享红利。

陈雯进一步表示,对于很多长三角企业来说,一体化的带来的好处就是,资本选择的区域更大了,政策的限制将打破,可以在更大范围去并购、投资。而对于区域内的老百姓来说,更期待的一体化红利就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老百姓有没有更宜居?市场主体有没有更宜业?长三角一体化要看这两件大事!

政府聚焦改革,主要力量肯定在市场端

张庭伟列出了美国两大城市群作为案例,阐述城市群发展的规律。第一个是中西部区域以芝加哥大都会为中心,现代服务业成为芝加哥多元经济中的核心,使其保持了全球城市的地位,而不同城市的经济分工较为明确,建立了产业协作网。

第二个是东北部围绕波士顿、华盛顿、纽约城市群,使目前世界上公认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具有金字塔的层级结构,以纽约大都会为中心。区域中各主要城市分工明确,特色鲜明,本身都具有国际影响,纽约是全球金融商贸中心,华盛顿作为全美政治中心和首都,而波士顿则集中了教育、高科技产业、医疗服务,由此整个区域也成为了国际经济活动的集中地。

他表示,从这两大城市群的经验来看,区域内经济协作基本由市场推动,通过产业链而形成,政府主要关注区域层面是基础设施及环保方面的协作。

“高质量的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补短板,而是要拉长板,发挥区域优势,为国家承担更多任务。上海要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江苏、浙江、安徽也要各展所长。”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则指出,“在这一个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无论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要百花齐放,发挥各自的作用,而政府则聚焦在改革、服务,规划上,集中来办大事,但主要力量肯定在市场端。”

阮青表示,推进一体化,可以通过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来抓落实。其中,硬件上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环境共保联治等等,软件上则要探索改革创新的经验,尽快复制推广,逐步放大到整个区域。

摄影:慕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