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天班,晚上幹完活靜靜地玩會手機,看到朋友羣裏挺熱鬧,就聊了兩句,然後小A給我發了個私信。

她說:“你知道盆底功能障礙這個疾病嗎?我之前從來沒聽說過,現在我產後恢復接觸到這個疾病名字,是真的很恐怖麼?”

產後稍不注意,都有可能患上“社交癌”!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什麼?

我回答她說:“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這十幾年來比較新的醫學領域,屬於婦產科的亞專科,指的是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一組疾患總稱,涉及到女性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及肛腸消化系統。

盆底肌肉主要參與了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維持陰道的緊縮度及增加性快感等多項生理活動,所以以壓力性尿失禁和盆底器官脫垂爲主要表現,發病隨着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是中老年婦女常見病。

研究資料顯示我國中老年女性患病率約爲30%,這種疾病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會嚴重地影響她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當疾病較重情況下,可能在公共場所疾走、噴嚏、咳嗽時發生漏尿、尿頻、尿急等尷尬現象,所以也被稱爲社交癌,目前已成爲醫療保健和社會的重要問題。”

小A說:“聽起來好恐怖,我在愛帝宮坐月子,產後康復師跟我提起這個病,告訴我懷孕和生孩子是主要發病因素,可爲什麼是這樣呢?他們是國內首家現代醫學與傳統精粹相結合的月子中心,肯定沒說錯吧。”

產後稍不注意,都有可能患上“社交癌”!

我縷了一下思路說:“沒錯,我這樣跟你講解吧。

我們把盆底肌肉、韌帶、筋膜等結構想象成彈簧,妊娠時,隨着妊娠週數增加,盆底結構結構承託也越來越重,長期處於這種重壓狀態。彈簧都有疲勞度,更何況盆底結構,當超出其疲勞度耐受的範圍,就像彈簧一樣很難再次恢復原來狀態,但是我們人體有很強再生的能力,可通過產後盆底篩查及盆底康復治療可以恢復以前槓槓的狀態。

分娩時,尤其經陰道分娩方式會引起盆底結構再進一步極度牽拉,造成產後媽媽們盆底肌鬆弛而出現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據統計發現大概30%婦女在第一次分娩後5年內發生壓力性尿失禁,因此絕大數專家建議媽媽們在妊娠期12~24周和產褥期進行盆底肌鍛鍊預防產後尿失禁。”

產後稍不注意,都有可能患上“社交癌”!

小A感激答道:“看來現在開始更要跟着這些產後康復師好好鍛鍊,避免老了發生這類疾病,想想就感覺可怕。”

最後再次強調,盆底損傷是絕大多數女性一生當中不可避免的,重在預防、早期發現和早期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