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辨析:「×功」「×工」咋区分?

《现代汉语词典》“功”释义③为“技术和技术修养”,举例“唱功、功架、基本功”;“工1”释义⑦为“技术和技术修养”,举例“唱工、做工”。

在“技术和技术修养”这一含义上“功”、“工”相通,于是形成了“×功/×工”系列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一般首选“×功”,如“武功”、“基本功”、“底功”、“唱功”,但“画功/画工”首选“画工”。若考虑到系统性原则,《现代汉语词典》似应改为首选“画功”。

类似的还有“刀功/刀工”、“雕功/雕工”,虽然《现代汉语词典》未收,但也很常用,似乎以首选“刀功”、“雕功”为宜。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武功】wǔgōng ①〈书〉[名] 指军事方面的功绩:~赫赫|文治~。② [名] 武术功夫:他练过~。③ 同“武工”。

【武工】wǔgōng [名] 戏曲中的武术表演。也作武功。

《现代汉语词典》第6、7版:

【武功】wǔgōng [名] ①〈书〉指军事方面的功绩:~赫赫|文治~。② 武术功夫:他练过~。③ 戏曲中的武术表演。也作武工。

【武工】wǔgōng 同“武功”③。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武功】wǔgōng ① [名] 军事方面的功绩 |> 文治~。② [名] 武术功夫 |> ~过人。③ [名] 指戏曲中的武术表演。

【武工】wǔgōng 见本页“武功”③。现在一般写作“武功”。

《汉语大词典》:

【武功】1.军事方面的功绩。《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郑玄笺:“武功,谓伐四国及崇之功也。”唐李峤《饯薛大夫护边》诗:“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文武大臣或阵亡,或军营病故,武功未成者,均不得拟用‘襄’字。”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民还不安定,应该要先务内政,不要去图武功。”2.指武事。《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𫎆,献豜于公。”孔颖达疏:“至二之日之时,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猎,则继续武事,年常习之,使不忘战也。”3.指武力。宋苏轼《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太宗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启戎心。”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自古开国之主,以武功龛定祸乱,而继体蒙业之君,恒以文德致太平。”4.武术功夫。唐张𬸦《游仙窟》:“张郎才器,乃是曹植天然。今见武功,又复子南夫也。”《太平天囯歌谣传说·好和尚》:“老和尚,听说你的武功不坏,我带了几个教师来和你比比武。”徐迟《牡丹》一:“这边看不行了,也搭起三张桌子,把观众又吸引了回来。可是,他没有武功底子,翻下来摔断了腿。”

【武工】武术功夫。多指戏曲中的武术表演。

台湾《国语辞典》:

【武功】wǔ gōng ① 以武力征服人的功绩。《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② 武术。唐·张𬸦《游仙窟》:「张郎才器,乃是曹植天然。今见武功,又复子南夫也。」也作「武工」。③ 县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陇海铁路经此。④ 山名。位于武功县南一百里,县因山而得名。

【武工】wǔ gōng 武术。也作「武功」。

-----------------------------------------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基本功】jīběngōng [名] 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基本功】jīběngōng [名] 从事某项工作或学习某种技艺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汉语大词典》:

【基本功】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徐迟《牡丹》二:“她有科班中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秦牧《〈李可染山水画集〉序》:“一直到晚年他还是坚持不懈地锻炼基本功。”

台湾《国语辞典》:

【比附】bǐ fù ① 互相依附。如:「由于怀抱的志向相同,他们鱼帮水、水帮鱼,在官场比附互助。」《晋书·卷六○·列传·索靖》:「枝条顺气,转相比附。」② 以近似的事物比拟。如:「修辞为文,比附譬喻为基本功之一。」《书经·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唐·孔颖达·正义:「人之所犯,不必当条,须探测刑书之意,比附以断其罪。」

-----------------------------------------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底功】dǐgōng [名] 基本功夫(多指戏曲表演技艺等):~扎实。也作底工。

【底工】dǐgōng 同“底功”。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底功】dǐgōng [名] 功底;基本功夫 |> ~很扎实。

【底工】dǐgōng 现在一般写作“底功”。

《汉语大词典》:

【底工】基本功。多指戏曲表演技艺等。

台湾《国语辞典》:

【底工】dǐ gōng 基本工夫。多指戏曲表演技艺等。如:「从他表演中就可看出他的底工不错。」

-----------------------------------------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唱功】chànggōng (~儿) [名] 戏曲中的歌唱艺术:~戏。也作唱工。

【唱工】chànggōng 同“唱功”。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唱功】chànggōng [名] 声乐、戏曲中有关演唱方面的艺术功底 |> ~戏|演员的~好。

【唱工】chànggōng 现在一般写作“唱功”。

《汉语大词典》:

【唱工】戏曲中的歌唱艺术。也写作“唱功”。瞿秋白《〈乱弹〉代序》:“昆曲的唱工是要拗转了嗓子,分辨着声母介母韵母,咬准那平上去入。”徐迟《牡丹》:“这边唱《空城计》,那边也一样。两边都得把唱工演技,各种功夫和噱头拿出来,吸引观众到自己台前。”

台湾《国语辞典》:

【唱工】chàng gōng 戏曲中指伶人的歌唱技艺。如:「这出戏对演员的唱工是一项严苛的考验。」

-----------------------------------------

《现代汉语词典》第5、6、7版:

【画工】huàgōng [名] ① 以绘画为职业的人。② 指绘画的技法:~精细。也作画功。

【画功】huàgōng 同“画工”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画工】huàgōng ① [名] 以绘画为职业的工匠。②见本页“画功”。现在一般写作“画功”。

【画功】huàgōng [名] 指绘画的技巧和方法;绘画的功力 |> 这位画家的~很深。

《汉语大词典》:

【画工】1.以绘画为职业的人。汉王充《论衡·齐世》:“画工好画上代之人。秦汉之士,功行谲奇,不肯图。”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宋梅尧臣《观居宁画草虫》诗:“毗陵多画工,图写空盈辐。”冰心《寄小读者》二六:“﹝银湾﹞光景的奇丽,是诗人画工,都不能描写得到的。”2.指从事绘画的工匠。唐张读《宣室志》卷一:“初,殿宇既制,寺僧求画工,将命施彩饰绘。”3.指雕饰的工巧之物。《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蜀汉扣器九带佩刀,并不复调。止画工三十九种。”4.谓雕琢刻画工巧。明李贽《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参见“化工”。

台湾《国语辞典》:

【画工】huà gōng ① 以绘画为职业的匠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文明小史·第四○回》:「瞧了一会,忽然瓜子脸上含著微笑,一种憨痴的神情,连画工也画他不出。」② 人工雕琢,有失自然的艺术表现。明·李贽〈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

【凹版印刷】…… 雕刻师以刀代笔,在钢板上以娴熟的刀工,流畅的线条,深浅、疏密的刻线组合,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变化和质感,艺术地再现原稿人物、风景的神韵。……

【江苏菜】…… 原料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刀工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

【杨德生】…… 他的刀工爽快利落,大小刀口兼用,刀法细腻,线条多变,错落有致,繁而不乱,密而不杂。……

【工官】…… 如漆耳杯往往是由素工、髹工、上工、铜扣黄耳工、画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多人分工协作制成的。……

【奉国寺雕塑】…… 七佛背光高约16米,正中最大,左右逐次减小,狭而薄,雕工繁缛,可能为后世所补。……

【开封铁塔】…… 塔上琉璃面砖的花饰图案有飞天、降龙、麒麟、菩萨、佛龛和宝相花等50多种,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是中国宋代砖雕艺术的珍贵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