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我們放眼於紀錄片出品的那個時間段,就會發現一個現象:由於F22在紅旗軍演中顯示的巨大代差優勢讓全世界倍感驚慌,更多人開始高度關注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是否能夠推出某種堪與F22抗衡的五代機。深諳美國軍方高層想法的紀錄片出品人自然心領神會,纔會將現實中幾乎沒有任何威脅的對手說得如狼似虎,只有這樣,美國國會纔會給美軍的各種新武器預算大開綠燈。

近年來,某些報道經常會說,某某新型武器讓美國陷入恐慌,時至今日,很多人認爲這種報道不夠客觀,然而,美國的確經常因假想敵很多所謂的大殺器而恐慌。儘管美國依舊穩居世界頭號大國交椅,但其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另一面一直存在。在一部出品於2006年前後的CG紀錄片中,美國居然將一種當時十分搶眼的俄羅斯戰機譽爲F-22的剋星!

缺乏隱形設計,超音速飛行時隱患嚴重的蘇47竟被美國稱爲猛禽剋星

這部紀錄片中,美軍假定在未來的某一天,一支F22戰機編隊在歐洲某國上空執行自由獵殺任務時,突然遭遇一羣神祕敵機突襲,這些敵機正是蘇47!美軍在該片中,將蘇47描述爲超音速巡航時間近一小時,平均速度1.7馬赫以上,具備先進的等離子隱身技術和有源相控陣雷達等機載設備的超級戰機。更值得注意的是,美軍認爲同樣具有強大隱形能力的對手讓F-22失去了主動性,遠程交戰無從發起,只得陷入不利的近距離格鬥戰,最終敗北。

即使F22早已完善強悍戰力,對方同類機還在試驗,美國也會感到不安

讓我們放眼於紀錄片出品的那個時間段,就會發現一個現象:由於F22在紅旗軍演中顯示的巨大代差優勢讓全世界倍感驚慌,更多人開始高度關注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是否能夠推出某種堪與F22抗衡的五代機。恰逢此時,俄羅斯的米格1.44和蘇47兩種試驗機開始緊鑼密鼓地進入測試階段,特別是前掠翼的蘇47,其前衛的造型讓世人眼前一亮,加上俄羅斯一直宣稱其各方面性能的優越性,自然讓很多人認爲F22不再會一枝獨秀。美國自然也不會放過縝密研究兩種俄羅斯新機型的任何機會,這纔有了接下來紀錄片中的一幕。

二戰後期開始,美國航空情報機構就十分重視鑽研敵機的性能

真實的蘇47到底有無可能挑戰F22呢?俄羅斯多年聲稱的等離子隱形技術在美國也並非是全新事物,早在80年代就開始研究,但後來美國認爲這種技術弊大於利,所以很快放棄。而機電方面更是俄羅斯的傳統弱項,即使今天蘇35的雪豹E型雷達已被證實很難在正常距離探測美國隱形機,十多年前的蘇47在機電水平的差距可想而知。即使只比機動性,蘇47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它沒有矢量發動機技術,先天就拉開了和F22的差距;其發動機壽命和推重比也和美國頂級發動機差距明顯,再加上結構強度問題,使其無法做到真正的超音速巡航;該機迴旋180度的時間超過F22的一倍!更主要的是,由於俄羅斯在複合材料方面的瓶頸限制,導致蘇47實際上只是弱點超過優點的試驗機,基本無法用於實戰,所以在一番試驗後,寥寥幾架原型機最終不見蹤影,直到被T50(即蘇57取代)。

美國經常用急速擴大先進武器生產規模的方式提高所謂安全感

蘇47不斷湧現巨大問題的同時,F22一路走向成熟。既然如此,美國爲何還要在紀錄片中將其形容成猛禽剋星呢?其根本道理就在於美國的所謂絕對代差優勢戰略所致,二戰前,美國曾因過度輕視日本航空技術而在開戰後陷入零式恐懼症,從那時起,美軍情報機構就將分析敵軍新型武器作爲重點工作目標,料敵從嚴成了慣例。今天,美國認爲即使假想敵的五代機工程只停留在試驗階段,也要將其視爲重大潛在威脅,要以六代機進行壓制。深諳美國軍方高層想法的紀錄片出品人自然心領神會,纔會將現實中幾乎沒有任何威脅的對手說得如狼似虎,只有這樣,美國國會纔會給美軍的各種新武器預算大開綠燈。

在美國看來,殲20的威脅性遠超過當年蘇47,所以纔會仿造研究

過分誇大對手,不但可以讓美軍新型武器繼續得到保持代差的預算,更能反過來刺激他國,使其繼續投入重金髮展對應武器,最終被美國牽着鼻子走,最後美國依舊能夠仗着技術積累和經濟優勢,重演讓蘇聯解體的一幕,對美國堪稱一舉兩得。所以,如果美國突然盲目誇大其假想對手的某種武器,可是別有目的的,將其當真,你就輸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