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來自美洲的羊駝,以其偶爾不羈的髮型和萌蠢的外觀,成爲網友們最愛的表情包之一。

大概從1000多年前開始,人類就開始大規模馴養這種萌物。

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

歷史學家很早就注意到,羊駝和南美洲古代文明息息相關。

2011年,曾有學者發表論文說,羊駝的便便是南美洲早期農業(例如玉米種植)的重要肥料。

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

最近,英國古生態學家亞歷克斯·切普斯托-拉斯提等人發表在《考古科學雜誌》上的論文,也與羊駝的便便有關。拉斯提是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學者。他認爲,一種以羊駝便便爲食的蟎蟲,可能見證了古代印加文明的興衰。

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

文明交替與動物糞便

印加帝國是11世紀至16世紀時的古老帝國,其中心區域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附近,大約是在今天南美洲的祕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

拉斯提領頭的科研小組在一處名爲馬爾卡克查的高地溼原展開調查。馬爾卡克查曾是一處湖泊,也是羊駝車隊的重要歇腳點。販售食鹽、玉米和古柯葉的商人從這裏經過,羊駝在湖邊喝水、排便。糞便落入湖中,成爲甲蟎的食物。

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

根據鑽取的巖芯柱樣本,小組成員發現,在1483年至1533年間(也就是印加帝國最繁盛的時期),甲蟎數量激增;16世紀中葉,西班牙人佛朗西斯科·皮薩羅帶領的征服者入侵後,原住民及牲畜大量死亡,商貿停滯,甲蟎數量銳減;此後不久,從歐洲大陸引入的牛、羊、豬等家畜,在當地大批繁育,甲蟎數量復增;到了1719年,從歐洲大陸傳來的天花疫情,當地牲畜和甲蟎的數量又再次減少。

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

研究歷史有了新辦法

研究人員最早試圖通過一種被稱作“莢孢腔菌”的糞生真菌孢子作爲切入口。這種孢子曾用來指示古代大型草食性動物(如猛獁象)的數量變化。但在此次研究中,莢孢腔菌的含量波動更直接地與湖泊的旱澇變化相關,與歷史事件的關係較弱。科研小組發現,甲蟎的數量變化倒是說得通。

通過研究蟎蟲,歷史學家可能找到了一種新方法,來了解此前不太瞭解的文明。原因很簡單,拉斯提說,因爲“蟎蟲生活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

“所有微生物——尤其是那些喫糞便的微生物——都值得仔細觀察。”美國《科學》雜誌寫道。

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羊駝的便便見證了古文明的興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