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西洪:專注紡織行業28年,秉持工匠精神專啃“老大難”

李西洪,47歲,畢業於濱州技術學院,於1991年5月進入華紡股份有限公司,現任華紡股份有限公司打底機組長。2019年,獲得濱州市五一勞動獎章。

堅持和細心是“法寶”

進廠28年來,李西洪身邊不少同事調動了崗位,但他日復一日地堅持下來,並靠着日積月累成長爲諳熟於染整技藝的行家裏手。李西洪說:“沒有這種堅持,這山望着那山高,我將一事無成。”言語間有一種很享受的意味兒。打底機出檢工石會珍評價說:“李師傅不光自己細心專注,也要求我們同機臺三班成員都要做到,這已養成了我們的習慣。”也正是憑着這種執着堅守、細心專注,李西洪帶領的機組得以多年來在公司同類機組產質量考評中領先於其他機臺。

抓質量、講效率,解決生產流程中“老大難”

在印染生產流程中,李西洪擔任機組長的打底機、水洗機等機臺,都是容易影響質量穩定的關鍵環節。比如影響質量的“老大難”——邊中差問題,由於坯布在織造過程中工藝的改變,使這一問題在印染過程中變得更爲突出,特別是CVC32×21+70D蘭綠等幾個敏感顏色。李西洪通過車間領導和技術人員溝通,採取循環引布500米以上,降低風量、風速等一系列措施,使敏感顏色的邊中差問題得到有效控制,都能達到質量標準,回修率由改進前的2.33%降低到了0.5%以內。

“公司要求我們抓質量和單機效率,單機效率與當班計劃完成情況是我們生產考覈的重要指標。”李西洪這樣認爲。批量小、顏色多、生產難度大,他就帶領機組成員以最快速度做好生產準備,連續不斷地試樣、合理安排刷車,將切換時間最大化地縮短。在試樣環節,由於單一試樣耗時多,他就進行集中試樣。他固定下來的流程標準是:試第一個樣子要循環引布500米,帶料100米;第一個樣子出軋車後,馬上試第二個、第三個樣子,中間不停車,引布一直在車上循環,這樣做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提高了試樣的準確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李西洪以執着堅守和細心專注,在公司內連續10年被評定爲“優秀技師”,使自己成爲獲得“優秀技師”稱號次數最多的員工。2011年底,李西洪以突出的操作技能獲得“全國紡織行業操作能手”稱號,2017年獲得“華紡工匠”稱號。近年來,他主導或參與完成的“提高色布一等品率”、“320定型機一等品率提高”等CQI項目改進成果,獲得公司優秀CQI項目表彰。李西洪說:“工匠精神,就是不斷進取,把產品做到極致的追求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