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藝術目的地 | 悲情畫家自殺前最偉大的作品:羅斯科教堂

人活一輩子,不能只關注生活周圍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滋味很重要,夢想也很必要。

《布林客BLINK》像最初那些還活在自己幻想裏的孩子,保持一份對世界的敬畏和好奇。於是,我們精心策劃了一個“藝術目的地”系列。希望通過他人的經驗和描述,在藝術史和文化印記中找尋一場屬於心靈的旅途。

“藝術目的地”第一期 list:

法國莫奈的花園

美國羅斯科教堂

墨西哥弗裏達故居

日本直島和地中美術館

法國馬蒂斯教堂

歡迎大家關注這個系列。

你們有什麼心中必去的“藝術目的地”,也一定記得留言告訴我們哦~

心靈與信仰的避難所:

羅斯科教堂(The Rothko Chapel)

文· 蘇也

1903年9月,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出生在沙俄時期的陶格夫匹爾斯,今屬拉脫維亞。他的父親的是一位猶太裔的藥劑師和知識分子。在當時,羅斯科一家並沒有因爲身份而遭受排猶主義的暴力影響,但是,猶太人在那時大環境下依然被視爲邪惡的化身,因此羅斯科的童年充滿了壓抑與擔憂。

隨着兒子漸漸長大,父親擔心兒子要進入俄羅斯帝國軍隊服役,同時身處充滿排猶情緒的環境,他決定舉家移民美國。1913年,羅斯科和家人抵達紐約的埃利斯島,在無數波折後,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安下家。可是,幾個月之後,父親就因爲結腸癌去世。少年的馬克·羅斯科必須在叔叔的倉庫工作,向員工出售報紙。父親的死對羅斯科產生了嚴重的打擊。一年後,馬克·羅斯科在猶太會堂哀悼父親,之後,他發誓再也不會踏進猶太會堂。

從那時起,羅斯科似乎就在心裏埋下了憂鬱的種子。艱辛的童年,家人的離世,他不斷在心底拷問信仰的力量與意義。雖然他現在是被印在郵票上的大畫家,但羅斯科他這一生過得並不順利。爲了求學,他不斷打工賺錢,當過演員、場記、插畫師、餐館招待,還捱過餓,並且長期患病,抑鬱,最終走向了酗酒和過度服用鎮定劑和抗憂鬱藥物的道路。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梅尼爾家族收藏的美術館公園內,有一座小小的羅斯科教堂(The Rothko Chapel)。它是這位悲情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受到梅尼爾夫婦的邀請後,專門設計和建造的一座小教堂。

? 教堂歷史

約翰·梅尼爾(John de Menil, 1904-1973)和多明尼克·斯倫貝榭(Dominique Schlumberger, 1908-1997)是著名的美國藝術收藏家夫婦。他們認爲,藝術可以讓人更接近真理,因此,爲了保護和展示更多的美,他們的收藏要一直持續下去。

梅尼爾收藏的主館於1987年開幕,收藏大致可分爲三個部分:文藝復興及之前的西方文化古物、歐美大師的現當代藝術,以及來自非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文化。

在主館的周圍,梅尼爾收藏還包括1995年爲美國抽象畫家賽·託姆佈雷(Cy Twombly)單獨建造的專館,1997年開幕的拜占庭福斯科禮拜堂(Byzantine Fresco Chapel),藏有13世紀的珍貴壁畫,還有1998年開始向外開放的里士滿展廳(Richmond Hall),裏面是美國裝置藝術家丹·弗拉文(Dan Flavin)專門製作的定域燈光裝置作品,再加上羅斯科教堂,構成了整個梅尼爾收藏美術館花園區。

羅斯科教堂在1971年正式開放,是整個收藏館中第一個完成的建築,甚至比主館的完成都要早。因爲,這一座教堂的心願早在1964年起,就浮現在了梅尼爾夫婦的心中。

他們一直很欣賞羅斯科的抽象畫,認爲他那些巨大的單色畫伴隨着相互融合的顏色,賦予了人們最深沉的想象與解讀,破除了繪畫的再現與敘事功能之後,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完成了直白而真誠地傳遞人類情感的功能。

同時,梅尼爾夫婦一直想建造一個空間,用於展現和歌頌人文主義精神和逐漸被人們淡忘的人道主義。他們希望給世界留下一個獨一無二的空間,成爲人們在藝術世界裏追求真理時的精神避難所。

而羅斯科的繪畫常常帶着憂鬱的氣質,談論了人類精神的重要性。

這位深沉而抑鬱的畫家一直在強調他的色域繪畫(color field painting)是在傳遞一種純粹的人類情感,例如悲傷、沉默、憤怒、希望等。就這樣,羅斯科成爲了梅尼爾夫婦的委託人,同意在他們的贊助下,用自己的藝術理念和對於信仰的理解設計和打造一座獨一無二的教堂。

小小的羅斯科教堂歷時七年才完工,然而,羅斯科本人並未親眼見到教堂落成的樣子。他因爲疾病纏身,健康惡化,終日酗酒和過量使用抗抑鬱藥物,再加上當時家庭的變故,精神崩潰,終於在教堂開幕的前一年,1970年2月25日,羅斯科在自己於曼哈頓的工作室內割腕自殺了。

羅斯科的死並沒有影響這座教堂的完工。他的設計方案和室內壁畫都已完成。反倒是他的突然離世使得羅斯科教堂更加具有藝術家的個人情緒和悲劇氣氛。整座教堂在一股嚴肅與落寞之情中向公衆開放,這裏也成爲了羅斯科的追隨者前來悼念這位畫家的場地。而羅斯科的好友,美國作曲家莫頓·菲爾德曼(Morton Feldman,1926-1987)更是爲羅斯科教堂做了一首曲子,向這位好友致敬,並對他的離去表達哀悼。

? 藝術宗旨

羅斯科教堂有三個特別的看點。第一,是這座教堂本身,這個八角形的磚結構禮拜堂建築;第二,是羅斯科專門爲此繪製的14幅系列抽象繪畫;第三,是教堂前方,美國雕塑家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 1905-1970)在一座水池上建造的大型雕塑作品《斷碑》(Broken Obelisk)。這座雄偉的雕塑如一個堅硬的倒影,立在平靜的池水中,被人們稱爲“破碎的方尖碑”。

梅尼爾夫婦認爲,這一座教堂和周圍的廣場旨在爲每一個有信仰的人提供親密的避難所。他們希望,羅斯科的壁畫和教堂本身可以營造出一種寧靜的冥想環境,用於紀念人類歷史中許多傑出的靈魂,和無數的無名奉獻。它雖然是一座教堂,但並非有特定所指。作爲一個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的避難所,任何宗教的信徒,或者是並沒有特定信仰的人,都可以前來參觀。

同時,作爲一個非關宗教宗派(nondenominational)的教堂,羅斯科教堂也是一個活動的表演地。古典音樂或是當代音樂的演奏會、學術研討會、讀書會、婚禮等活動都可以在此舉辦。每年,這裏會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六萬人次的參觀者。自成立以來,羅斯科教堂就成爲了20世紀西方藝術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獨立空間,展示和歌頌了一種純粹的人文主義精神。

參觀這座教堂,包括整個梅尼爾家族收藏都是免費的。進門處很有心的擺放了各種語言、各種宗教的書籍,例如聖經、古蘭經,我注意到唯一的中文書是《道德經》。2001年,羅斯科教堂就被列了爲美國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 教堂建築

教堂是一座不規則的八角形磚建築,配有灰色、粉色的灰泥牆壁和天窗。自然的光線從天窗照進建築體內,會隨着天氣、季節的變化而改變。

羅斯科一直很執着於設計自己的作品的展示空間。他曾受邀爲紐約西格拉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創作壁畫,這些壁畫原本預定要放置在四季酒店的餐廳內,但羅斯科認爲這個環境和他的作品格格,於是果斷終止了與飯店的合作,並將壁畫撤回。同樣的例子還有他爲哈佛大學霍利約克中心(Holyoke Center)所作的“哈佛壁畫”(Harvard murals),羅斯科會因爲對於作品展示空間的個人要求,而對不合心意的安排毫不妥協,即使是委託案件,羅斯科仍然可以毅然決然的離開。

甚至是,他一直拒絕在藝術展覽中把自己的作品與其他畫家的作品放在一面牆上,甚至對展廳裏的座位設計也有要求。他執着於簡單的木質長凳,而不可以用沙發。對於這個可以完全自己設計的教堂,羅斯科也堅持,室內不採用任何照明設施,全部的採光都來自於教堂正中央的一塊天窗。因此,教堂內的光線有限,整個空間在這些深色油畫的包圍下,都顯示出一種神祕而沉靜的氛圍。

一開始,人們進入到這個空間會首先感到非常嚴肅和壓抑,會馬上變得輕手輕腳,低聲細語,但我在裏面坐了一會兒,仔細看羅斯科的畫,如此乾淨的建築理念,還有天頂上瀉下來的自然光,又感到非常平靜。那種讓人無可逃避地直面黑紫色的畫面,大面積地存在,如同深海的沉靜,又有深淵般的未知,帶來一種絕對的“空”和絕對的“可能”。這個教堂裏沒有某一宗教的定義,也沒有文字語言的訴說;在這個空間裏,你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感受的。

? 深色油畫

教堂內部有羅斯科的14幅巨幅畫作,掛置在八面牆上。北面的牆上是三張畫相連的三連畫,呼應着教堂的半圓壁龕,南面牆上是直立的單張繪畫,東西面牆上也是一樣的三連畫,四張大型單作則放在其餘的對角牆面上。羅斯科的繪畫作品,其創作初衷並不是爲了妝點教堂牆壁和提高建築的格調,他想要的是一個整體性的空間和非宗教的宗教性體驗。

這14幅深色油畫,都是典型性的羅斯科單色漸變油畫,繪畫形式屬於他晚期的憂鬱風格“暗油畫“(dark painting),顏色在黑色和深紫色之間,不好定義。第一眼看和看久了之後看到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但是給人凝重和壓抑的情緒。主題情緒和色調明暗一邊重複又一邊有些起伏。近看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畫家的筆觸,而且作品並不是完全的單色繪畫,而是由一層又一層帶有一點紫紅色的色彩堆積而成的。

在羅斯科一生的創作中,他費了許多心力在創作一幅畫作的“深度”,如一種“黑色”,他期望可以表現出這些“黑”的迷人。而教堂內部的一些單幅畫,會讓人聯想到羅斯科的經典單色畫作:畫幅底部有略帶紅色的矩形堆疊,且在邊緣的地方垂直向上延伸形成邊框——猶如一扇扇窗戶,裏頭通往的則是更深層的黑。但是,這些漸變色的邊緣,不再是過去常見的曖昧模糊,或是交疊混雜色彩痕跡;它們都變得幾乎全黑了,像是在邊沿處被一股巨大的能量吸附,製造出一種聯通無限的錯覺。

? 如何體會

教堂內部排有一些長凳,地上也有一些深紫色的蒲團,供人們休息和欣賞牆上的作品。這些長條椅子的擺放會隨着需要而改變,有時是正方形排列,有時會因爲活動而添加,我去的時候長條椅在佈局上呈現出八卦陣的形式,和教堂八邊形的外形相吻合。人們可以在地上隨便坐下,也可以在長椅上看書,冥想,或者是解讀牆上的繪畫。

和其他教堂相比,羅斯科教堂名爲教堂,卻沒有聖像。這樣“無圖像”的無主題的呈現方式卻顯得比任何一座教堂都更具有包容性。羅斯科的深色抽象畫,只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情感的模樣,製造出宛如夜晚的審美環境。如同上帝所說:“夜晚是我最美麗的創造物”,羅斯科的這些室內壁畫也是如此,仔細看去,宛如繁星點點的夜空,最爲真誠,也最爲美麗。

羅斯科的作品一向以追求精神性著名,他的繪畫就像是在邀請我們去發散自我認知的可能。剛進入教堂時,你可能先感到一片漆黑,但是漸漸的黑暗會褪去,然後開始吐露出彷彿黎明之前的曙光。如果你能領受到這種充滿詩意的過程,那就如同被某一宗教啓迪的經驗。

羅斯科曾說,希望他爲教堂所作的繪畫最好能讓人們“不會想看。”一方面是希望觀衆不被傳統的藝術欣賞方式所侷限,最好能夠忽略形式與色彩等構成條件,另一方面也不願觀衆把過多的關注放在作品身上,用參觀美術館的角度來審視這些繪畫,而是把體驗的能量儘可能多的放在自己的內心感受上。

? 如何前往

羅斯科禮拜堂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機構,每天都免費向所有人開放。

這一個神聖且安靜的地方,它的功能的目的只有兩個:那就是沉思和聚會。羅斯科教堂在精神上尤其支持各種人權活動的組織活動形式,它關注世界和平、自由平等、人文主義、人道精神,每年多舉辦50多個公共參與計劃,成爲許多宣傳自由和社會正義的人士的聚集地。

羅斯科教堂位於休斯頓博物館區中心的Sul Ross街拐角處的3900 Yupon Street街,在蒙特羅斯大道以西四個街區,西阿拉巴馬街以南一個街區。

大家可以坐公交車或是叫車去梅尼爾收藏。我建議大家開車前往,自由控制時間,還可以看看梅尼爾收藏館的其他展館及作品。在Yupon街,Branard街和Sul Ross街邊都有免費停車位。建議大家可以在Yupon街停車,方便進入教堂入口。同時,輪椅通道位於教堂北端的Sul Ross街。其他停車選項可在梅尼爾收藏大停車場,以及位於West Alabama和Graustark的St. Thomas'Moran大學的停車場。

羅斯科教堂的使命是鼓勵人們通過藝術作品和辯證思考去產生自我行動,培養社會對人類美好願景的崇敬,提供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可以探討的獨立空間。希望大家有機會的話,都可以親自去參觀一下。

網址:http://rothkochapel.org

電話:+1-7135249839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 10:00到下午18:00

入園票價爲:免費

若在工作日來訪,無需排隊,參觀20分鐘左右;若在週末來訪,需排隊五分鐘左右

蘇也,現居美國

《布林客BLINK》主編

新媒體藝術,藝術評論

“失去控制”

主編:蘇也 微信:suyesophia

》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