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似柚而香的广橘

汪鹤年

在柑橘家族中,橙是较早成熟的一种。当橘、柑的果实还是青翠满枝之时,橙已以它耀眼的金黄点缀在葱翠枝头,为火红的秋色平添几分浪漫。宋人苏轼《赠刘景文》一诗对友人就有过“一年好处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叮咛。

橙又有黄果、广橘等别称,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叶椭圆或卵形,微尖。果实球形或长球形,比橘、柑都大,其色橙红或橙黄色。徐珂《清稗类钞》中对其就有准确的描述:“橙为常绿灌木,干高丈余,叶长卵形,大于橘叶,花白。实经霜早熟,形圆,色正黄,皮粗糙,易剥,瓤味酸,其皮香气甚烈。其出于广东之新会县者,俗亦称之曰新会橙。别有所谓香橙者,为常绿亚乔木,叶稍大于橘,初夏开白花,越岁实熟,径二寸许,皮厚香烈,可作清供。”

其皮厚而光滑,不易剥离,但其味甘辛,香气特浓。《昭明文选·七命》李善注引晋张华《博物志》就说“橙似橘而非,若柚而有芬香”。《埤雅》的作者在将柚与橙作比较时,也认为:“橙亦橘属,若柚而香”;“柚皮极苦,不可向口;皮甘者乃橙尔。橙可登而成之”。

橙的果肉较酸,可生食,据说有醒酒的作用。清高士奇《北墅抱瓮录》就说:“橙瓤极酸,皮甘辛而香。宿酲倦困时得此,昏思顿洗,功在茶荈之上。”

果皮即橙皮,可入药。对其特点及用途,宋人韩彦直《橘录》有此记述:“橙子,木有制,似朱栾而小。……经霜早黄,肤泽可爱,状微有似真柑,但圆正细实非真柑。北人喜把玩之,香气馥馥可以熏袖,可以芼鲜,可以渍蜜,真嘉实也。”

橙原产于我国东南部,广东、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福建以及台湾为主要产地。秦代始建、汉武帝扩建的上林苑中,橙已是栽培果木之一。汉刘歆《西京杂记》中提到上林苑中的名果异木时就有“橙十株”的记述。

东汉光武帝还用它作为款待外邦君主的果物之一。《太平御览》引汉代刘珍、延笃等撰《东观汉记》曰:“建武中,南单于来朝,赐御食及橙、橘、龙眼、荔枝。”

橙皮酱也开始出现在时人的生活之中。《太平御览》引东汉应劭《风俗通》中就有“橙皮可为酱齑”的记载。

晋代的宫廷中,还专门配备有护橙小吏。《太平御览》引《晋令》曰:“诸官有秩者,守护橙者,置吏一人。”

因橙肉较酸,果皮又厚,生食起来,既不好吃,又十分麻烦,再加上橙皮具有比橘、柑更强烈的芳香气味,而生食起来却无法体现这一长处,故而,古人似乎更热衷于将橙做成熟食来吃。至迟从西晋时起,人们就开始了这种尝试。西晋文学家张协《七命》就说:“燀以秋橙,酟以春梅。”燀即炊。在这里,人们可能是将橙皮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当然,并不排除将橙子煮熟或烧熟来吃的可能性。试想,一旦橙皮那独特的芳香融入橙肉之中,谁又能说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唐人还每将橙用于药用。唐孟诜《食疗本草》就在谈及其药用价值的同时,介绍了橙的两种吃法。一是“取其皮和盐贮之”;二是将瓤“和盐、蜜,细细食之”。

利用橙皮的芳香味制作佳肴,更被宋人发挥得淋漓尽致。林洪《山家清供》中曾记述了一种用橙子和螃蟹调制的“蟹酿橙”的制作方法:“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宋人在橙肉的生食上亦有独到之处,除前面提到的蜜渍橙外,《山家清供》中记述的“橙玉生”也是橙肉生吃的又一妙法:“雪梨大者去皮核,切如骰子大,后用大黄熟香橙去核捣烂,加盐少许,同醋酱拌匀供,可佐酒兴。”

据南宋福州地方志《淳熙三山志》载,当时仅产于福州的橙子类品种,已有佛头橙、蜜橙、青橙、皱橙、栾橙、香绵橙等数种。

南宋韩彦直《橘录》中也载有橙子、朱栾、香栾、香圆、枸橘等五种。其中对橙子的描述尤为详细:“橙子,木有刺,似朱栾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比年始竞有之。经霜早黄,肤泽可爱,状微有似真柑,但圆正细实非真柑。北人喜把玩之,香气馥馥可以熏袖,可以芼鲜,可以渍蜜,真嘉实也。若真柑则无是二三者。人自珍之,得非瞭然在人耳目者,盖真柑之细耶 !”

元人在橙子的熟食上,也摸索出许多新的方法,并每用于食疗。

元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所记的“香橙汤”据说便是“宽中、快气、消酒”之妙品,其制法是:将大橙子二斤,去核,切作片子,连皮用;生姜五两,切半片,焙干;另备檀香末半两,甘草末一两。将橙子和生姜在砂盆内研烂如泥,再加入檀香末、甘草末。然后“并和作饼子,焙干,碾为细末”备用。用时,取末一钱,加盐少许,“沸汤点服”。

元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中所记宫中制作的“橙香饼儿”,亦是“宽中顺气,清利头目”的食疗佳品。其用料有新橙皮、沉香、白檀、 (石宿)砂、白豆蔻仁、荜澄茄、南硼砂、龙脑和麝香,用量从二钱到一两不等,其中的新橙皮还需作焙干并去白的处理。将上述药品研为细末后,再用“甘草膏和剂印饼。每用一饼,徐徐噙化”。

元明之际成书的《易牙遗意》还记载了一种“蜜橙”的制法:“脆橙,每个划作四棱,煮去七八分酸水,压匾,浸蜜中,重汤顿,令干,晒收贮。仍先捻去核方煮,晒时居卤干。”

明人以橙制作的食品饮料也有自己的特色。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所记“香橙饼子”与元人“橙香饼儿”的制法大致相同,但用料略有增减:“用黄香橙皮四两,加木香、檀香各三钱,白豆仁一两,沉香一钱,荜澄茄一钱,冰片五分,共捣为末,甘草膏和成饼子入供。”

书中所载的具有“宽中,快气,消酒”之功的“香橙汤”,其原料包括:“大橙子二斤,去核,切作片子,连皮用;檀香末,半两;生姜一两,切半片子,焙干;甘草末一两;盐三钱。”制作时,先将橙子、生姜放入“净砂盆内碾烂如泥。次入白檀末、甘草末,并和作饼子,焙干,碾为细末”即成。服用时,“每用一钱,沸汤点服”。

然而,真正称得上秋橙熟食之行家的,还要算清代人。《养小录》中介绍的橙糕、橙饼就是清代美食家的代表作品:

橙糕:黄橙,四面用刀切破,入汤煮熟。取出,去核捣烂,加白糖,稀布沥汁,盛瓷盘。再炖过,冻就切食。

橙饼:大橙子,连皮切片,去核捣烂,绞汁,略加水,和白面少许熬之。急剁熟加白糖,急剁入瓷盆,冷,切片。

《广东新语》中还留下以橙制作蜜饯的记述:“其类有曰橙者,皮厚而皱,人多以白糖作丁,及佛手、香橼片为蜜煎。”

清童岳荐《调鼎集》则介绍了“香橙饼”的制作方法:“黄香橙皮四两,木香、檀香各三分,白豆仁一两,沉香一分,毕澄茄一分,冰片五分,共捣为末,甘草膏为饼。”

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述的“蒸橙”也很有特色:“以橙之大者,截顶去穰,留少液,置蟹膏于内,仍以顶覆之,用酒、醋、盐、水蒸熟,香而且鲜。”

将橙皮同橙肉一起制成糕、饼食用,今天已很少有人尝试。但用橙制作果酱、果汁、果酒、果醋等,却是今人胜过古人的创意。至于广东新会甜橙、四川江津锦橙、湖北秭归甜橙,更成为现代人艳羡的生食之佳品。

参考文献(略)

《咱们祖先的瓜果园》(连载)

版权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