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在ST尤夫深陷多個債務危機的情況下,智航新能源難以獲得來自母公司的資金支持,使其在採購原材料、產能利用率提升、訂單接收和降成本等方面都面臨着極大的壓力,從而影響其業績發展。1月17日,ST尤夫發佈公告稱,子公司智航新能源與河南鋰想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及產品銷售框架合同》。

儘管深陷債務危機,但ST尤夫的新能源業務卻有了明顯的起色。

5月24日,ST尤夫(002427)發佈公告稱,公司(甲方)與開瑞新能源(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致力於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向長期合作發展,發揮雙方優勢,在投資、產業及其他可能層面展開廣泛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整車製造和三電系統開發、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整車開發配套、鋰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新能源產業園聯合開發以及投資等方面,在未來3年內進行戰略合作。

2018年,ST尤夫實現營業收入38.60億元,同比下降24.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47億元,同比下降423.25%。公司表示,2018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在於,報告期內全資子公司智航新能源的營業收入下降及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所致。

2018年,在ST尤夫深陷多個債務危機的情況下,智航新能源難以獲得來自母公司的資金支持,使其在採購原材料、產能利用率提升、訂單接收和降成本等方面都面臨着極大的壓力,從而影響其業績發展。

ST尤夫表示,2018年度智航新能源受到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下調、訂單不飽和及資金緊張的影響,開工率不足且財務費用大幅增加,引致其收入大幅下降並出現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9年,智航新能源連續斬獲多個鉅額鋰電池採購訂單,有利於其恢復開工率,提升經營業績,進而對ST尤夫本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產生積極影響。

1月17日,ST尤夫發佈公告稱,子公司智航新能源與河南鋰想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及產品銷售框架合同》。合同約定鋰想動力在2019年12月31日前至少向智航新能源採購1億支三元鋰離子ISR18650電芯,合同價值預計將超過8億元。

5月15日,ST尤夫再次發佈公告,子公司智航新能源與鹽城國投中科新能源簽訂框架性供貨合同。鹽城國投保證在2019 年12月31日前,至少向智航新能源採購2000萬支三元鋰離子18650-2.6Ah電芯,合同總金額約1.6億元。智航新能源保證有相應供貨能力,實際採購量以前者下達的採購訂單爲準。

高工鋰電在2019年供應鏈全國巡迴調研活動中瞭解到,在2018年底獲得航天科工系的馳援下,ST尤夫的新能源業務正在復甦,子公司圓柱電池訂單增長助力產線恢復開工,爲公司2019年業績“翻身”打下基礎。

智航新能源總經理王喚對高工鋰電錶示,2019年公司的策略重心仍然以新能源汽車市場爲主,智航堅持在新能源專用車市場穩步發展的同時,部署電動兩輪車等圓柱電池需求起量的細分市場。

同時,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對於動力電池的需求轉向,公司正在積極謀求電池技術路線的轉變,以契合市場發展需求。

目前智航新能源三期6GWh方形鋁殼電芯廠房的基建已經完成,同時在軟包產品項目規劃、技術儲備等方面也已經做好準備工作。新技術路線的產能擴張部署和產品解決方案也已提上日程。

而此次與開瑞新能源達成戰略合作,有助於進一步推動ST尤夫新能源業務在2019年發展,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爲其業績向上產生積極作用。

不過,ST尤夫當前依然深陷債務危機,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涉及訴訟、仲裁案件共49起,涉及金額合29.87億元。同時,公司還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正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面臨着摘牌退市風險。

在此情況之下,ST尤夫的新能源業務能否在2019年“翻身”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