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十二艺节”演出资讯预告 |《老虎来喝下午茶》作者朱迪斯·克尔去世 | 惊艳西方媒体的中国插画师《权游》作品 |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图画书界奥斯卡”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 上海的今天与解放前(制图:黄海)

今天5月27日,是上海解放70周年。

70年前的5月27日,清晨,上海市区一些早出门的市民走到马路上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们看到了什么?以至于匆匆忙忙的跑回弄堂大呼小叫起来──马路两边睡着许多军人的事在弄堂里传开了,这些军人头上戴的不再是美式钢盔,军帽上也已经不是青天白日的帽徽了,许多军人中分不出谁是官谁是兵,军衣上满是尘土绑腿上还沾着泥,看上去很累很疲劳他们睡的很熟很香……那就是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时,不住民房,而全体在马路上露宿的壮观场景,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时的真实情况。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 《露宿街头》原版照片现藏于军事博物馆

5月底6月初,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蒙蒙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就这样和衣抱枪,整夜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令上海百姓感动不已。其时移居上海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曾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的点滴情景:“26日。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这个历史瞬间,对中外舆论产生了极为强烈的震撼力。当时美国合众社的报道也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中共军队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与费正清齐名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A.DoakBarnett),看到这张照片说,“我与中共同年诞生于上海,因此我关心中共,也关心上海。这张照片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

然而,此刻的黎明静悄悄,背后却是历史的波澜壮阔,以及繁重复杂的接管工作,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银行已经被国民党掏空,粮食储备只够上海市民吃半个月;社会治安动荡,散兵、土匪、强盗在上海横行,甚至敢袭击落单的解放军战士;大量特务从事暗杀、破坏和情报搜集工作,对共产党干部的生命和工作造成极大威胁……

这场严峻的历史考验却诞生了“奇迹”:在炮火连天、硝烟密弥漫的激烈战斗中,城市没有遭到毁坏,电灯依然通明,公共交通依然运行不断,600多万市民保持了安稳的正常生活。代价也是巨大的,从丹阳集结到月浦血战,从杨树浦火线劝降到苏州河冒着弹雨突击,8000多名烈士为上海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这些历史细节在70年后触动了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统,在《战上海》这部作品里,他以大量历史资料与图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短短一年间稳定住上海的局面,并让上海市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在重温历史和写作过程中,我由衷地佩服这些共产党人。你说他们是土包子,怎么精明的投机商都败在他们手下?国民党的特务都难以藏身?海上的封锁和空中轰炸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不被任何困难吓倒。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赢得了上海人民的拥护。几百万人团结一致,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刘统如是说。

这些共产党人的身影、革命者的热血故事,在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笔下,有了更丰富的血肉和动人细节。何建明正在创作中的新著《革命者》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他以倒叙笔法切入,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直到上海解放前,在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的故事一一打捞,写作过程中,何建明最大的感受是这些普遍年轻的革命者,因为对理想和信仰的坚持,无惧被时代的黑暗吞没,一个接一个奋力迎来革命的曙光,并将这种精神之火种融入这座城市的一砖一土。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70年来,“上海解放”的题材贯穿于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创作,成为一座城市回溯精神之源的母题之一。比如上海中国画院珍藏着的一组创作于1957年的上海解放主题国画,尘封已久,本月对公众开放(即日起至6月12日)。而云集贺友直、冯远、汪观清、颜梅华、丁斌曾、韩和平、端木勇等二十余位连环画名家代表作的《五月的鲜花——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连环画专辑》也在本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五月的鲜花——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连环画专辑》也出现在了正在思南书局举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展》中的“红色文化”板块。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解放上海》手卷分别为董天野《军民一家抢救生产》、潘志云《刘行战斗》、吴青霞《攻掉敌人最后碉堡》、周錬霞《引路》、朱梅邨《反驻军》、汤义方《组织起来》,以及汤义方、郑慕康、朱梅邨合作的《扫雷》。

创作形式的创新从未停下探索步伐,面对当今时代的年轻观众,“上海解放”的故事又该如何讲述?

本月初首演于美琪大戏院的杂技剧《战上海》,是由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推出的原创精品,一经上演即引来年轻观众群体的热议,年轻的演员、年轻的演绎以及年轻的心灵,正是艺术创新的魅力,促使我们穿透历史时空的渺茫,让今天与过去再次交错对话,感悟身后这座城市缔造之难,珍惜当下。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以杂技来呈现这场历史战役的惊心动魄,可谓耳目一新,更特别的是,杂技剧《战上海》大胆创新杂技与戏剧的深度融合,在展现杂技惊险、刺激、柔美的本体特质的同时,融入现代戏剧表演元素。丰富的剧情为杂技展示提供更多艺术表演空间,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也为故事推进提供更多精彩亮点。

历史的细节与情怀,需要通过优质作品来传递给现代观众,从文字到视觉,从一代人的讲述、演绎蔓延到另一代人的阅读、观看。历史的千里云月奔涌,汇聚到这里缓慢下来,形成了静谧的日常,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也尽显其中。

下面推荐这篇对杂技剧《战上海》的评论,分享了艺术形式如何创新经典题材,更讲述了每一个时代都不能忘记对崇高价值的追慕。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 文 / 俞霞婷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近日,由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推出的杂技剧《战上海》在美琪大戏院首演,这是海派杂技艺术对红色题材创作的首次试水,一经上演即引发热议。

作为杂技剧,毋庸置疑,杂技仍是其最本质的“核”。《战上海》的每个篇章都充盈着传统杂技追求的“新、难、险、美”,其中包括17个保留和新创节目,并在技能转化、道具活用方面进行了繁复改革,诸如传统地圈穿梭于街头巷尾、传统大绳演化云梯、狮子舞的梅花桩成为雨夜飞渡的行军暗道、绸吊寄托革命恋人相思之情、黄包车上的跌打滚翻等系列创新,还大量吸收舞蹈、哑剧等表演,综合声、光、电等现代舞美科技,全景式展现解放军攻坚战斗的壮烈场面,带领观众穿越烽火岁月、感受崇高情怀。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 舞台剧照,官方供图

从杂技到杂技剧,究竟何谓“剧”?显然,“剧”的情感力量与思想内涵是杂技剧的灵魂,其中的杂技节目则织成了杂技剧灵魂表达的声谱。用杂技讲故事,以节目链接的逻辑性和叙事性赋予杂技与戏剧的有机结合,并趋抵剧场欣赏想象的同步,这是杂技剧成功的一个关键。杂技剧《战上海》在戏剧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以85岁的“小战士”庆生的回忆导入往事,以画外音的连缀铺陈剧情,通过正面战场和地下斗争两条故事主线交替展开,全剧由“七杀之令”“血战外围”“智取密件”“暗巷逐斗”“青春誓约”“铁骨攻坚”“雨夜飞渡”“生死黎明”等八个篇章组成,加之序幕尾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就此而言,《战上海》较好完成了杂技剧叙事应有的观赏性和完整性,同时开辟了“杂技诗”《时空之旅》、杂技集锦《欢乐马戏》等杂技表演之外的另一个“战场”。然而,从衔接的巧妙性、舞台节奏、个性人物的灵魂刻画及情感的细腻表达等方面也仍有可提高之处。纵观杂技发展史,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萌芽,自秦汉至唐宋,宫廷杂技一直相当发达,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元代以后,宫廷杂技日渐式微,清代杂技则出现了技艺、幻术、马戏、滑稽四大门类,这也形成了现代杂技艺术的基本构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杂技事业和杂技创作发展迅速,在国内外广受青睐,但我国的杂技长期侧重于技艺本身,忽略了后三者。固然魔术和马戏在《战上海》的“暗巷逐斗”和尾声“碑”中都有体现,但“滑稽”冷热的调剂元素还较少,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事实上,就中国传统戏剧(戏曲)的演变来说,从秦汉“百戏”的滥觞到宋元“杂剧”的成型,杂技与戏剧历来亲缘有自,迄至现代,经过了几度“合——分——合”,移步换形之中,创作思维与神韵提升已焕然非昨。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当今,开放的文化氛围和多元的产业市场,营造了杂技艺术更大的开拓空间,也期许着杂技剧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那么,一部好的杂技剧究竟应具备什么?技巧素质、艺术意境、人文思想,缺一不可。杂技剧——从杂技到戏剧,意味着创意、技巧、编排、表演、音乐、舞美等所有技术层面的交互和叠加后,必须向着戏剧屋宇的艺术之窗的攀升和拭亮,这就需要在肉身表现里注入情感和灵魂、思想和意境,完成由传统杂耍“炫技”到现代剧场艺术的飞越。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2018文学报合订本 已上线微店

如果您不想错过每日我们推送的资讯,

可将公号设为星标,

作为特别关注。

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战上海:千里云月奔涌,汇入城市静谧黎明 |“上海解放70周年”作品聚焦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