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中國商界有一句順口溜:

“永不上市三大家,華爲順豐老乾媽”

但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爲歷史

對於順豐上市的消息,刷爆朋友圈的同時

有些人首先不是恭喜,而是質疑:

順豐總裁王衛當年親自拍板說好的不上市

如今爲什麼又上市了?

很多人覺得,上市公司就是爲了圈錢

但事實究竟如何?

那些“堅持不上市”的背後

龍妹帶你去聽聽這些大佬是怎麼想的?

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公司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拿到大把大把的現金,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推動公司的快速發展。

但問題是,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集資?所以不上市的首要原因就是——

1、不缺錢

「金瑞龍」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老乾媽”陶華碧

以老乾媽爲例,它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現金交易、不賒賬、不欠款,沒有應收賬款,也沒有欠債。

因此現在老乾媽的現金流達到數億水平,速動比率高得嚇人,完全可以應付絕大部分突發情況,根本沒有必要上市。

「金瑞龍」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宗慶後

作爲曾經的中國首富,宗慶後所領導的娃哈哈集團也沒有上市。宗慶後曾表示娃哈哈不差錢,沒有通過上市融資的需要。 “我們有100億的現金”。

「金瑞龍」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許曉東

而立白集團副總裁、首席新聞發言人許曉東的話更具代表性:

“上市的目的一般來說有兩個: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資。而這兩點我們暫時都不需要。我們現在天天打廣告,也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至於資金,我們是業內第一家款到發貨、打破行業三角債的企業,所以資金很順暢。”

2、保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企業要上市,就要發行足夠量的股票,企業股東的股權必然會被稀釋。最讓企業創始人、管理層擔心的,就是自己對於公司的控制權是否還在。

簡單來說就是,上市之後,老闆的“江山”能不能保住?

對於上市企業來說,股權之爭每天都在上演。“國美股權之爭”、“雷士照明股權之爭”......類似的事件數不勝數,可見融資有風險,上市需謹慎。

3、保護企業價值觀

“你聽說過安利嗎?”

「金瑞龍」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安利集團就是一家堅決不上市的公司,安利集團總裁德·狄維士就說,這是爲了保證和延續安利幾十年如一日的價值和理念,是着眼於長遠發展的考慮,而且安利的財務狀況非常健康,不需要通過上市來籌集資金。

無獨有偶,在國內,任正非就是這一觀點的絕對支持者。

任正非在接受新華社採訪的時候,曾經談到華爲28年不上市的原因。他說:因爲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爲理想和目標而奮鬥。

“如果上市,“股東們”看着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金瑞龍」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這句話聽着有點讓人摸不着頭腦,但是想想他以前的言論就明白了:

(公衆)股東總是很貪婪,他們希望儘可能快地榨乾一家公司的每一滴利潤,而擁有這家公司的人則不會那麼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爲的成功。

華爲內部的股權結構中,任正非只持有1.4%股份,其餘都是由公司員工持股。任正非認爲,這種股權結構是華爲能夠趕超業界同行的原因之一。

英雄所見略同,娃哈哈的宗慶後也是這麼想的。

「金瑞龍」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宗慶後一直認爲,“小步快跑”是娃哈哈擴張過程中規避風險的不二法門,所以他一直在採訪中強調,“人家說我們比較傻,不會用銀行的錢。我想還是穩定點好,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們堅決不做心裏沒底的事。”

4、創始人的價值觀

成功的企業家分爲很多種,有的就像馬雲這樣,整天想着改變世界,企業規模越大越好;有的就像“老乾媽”陶華碧,小富則安,對於他們來說,錢不是越多越好,夠用就可以了,上市只是自找麻煩。

5、保密需要

企業上市以後,與上市以前最重要的一點區別就是,你已經變成了一家公衆公司。你需要如期披露年報,需要嚴格依照要求公開各種信息。而有的企業是不能接受這一點的。

這倒不是說,他肯定有什麼見不得光的東西,而是每個企業的運作模式不同,有些企業的很多信息是不能公開的,否則極易遭到競爭對手的拷貝甚至打擊,或者會帶來其他的一些災難和麻煩。

譬如順豐掌門人王衛,之前就因爲這一點堅決不上市,他說:

在國內快遞行業面臨着國際上四大快遞巨頭的競爭,一旦上市的話,就要信息披露,企業就要變得透明,這樣將不利於我們制定戰略性的計劃,作爲一家正在快速成長的企業,更加有需要保護好自己的商業祕密。

不過現在,形勢比人強,順豐對於資金的渴望遠勝從前,所以即便上市之後信息被披露,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金瑞龍」如果我不缺錢,幹嘛還要上市?

在資本市場

面對猛烈的競爭,有時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並不是你想不上市就可以不上的

現在我們看華爲、娃哈哈和老乾媽

這些行業巨頭,暫時沒有上市的需要

但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所以,凡事不能光看表面

就像我們看互金平臺,瞭解平臺的實力是一方面

但是深入瞭解其背後的產品及服務水平

纔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