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崇武古城闲话 ▏苏忠

台风盘旋时,海里的鲨鱼都穿上了鬼魂的外衣,裹挟着黑压压的怪叫声,铺天盖地碾向海岸线。

千万万头鲨鱼露出了獠牙,崇武古城也露出了獠牙。

锋利的垛口,死死咬住乌云上空的獠牙!风可以进来,雨可以进来,唯独海浪不能进。

僵持的日子总会有三两天,惊涛骇浪是不信邪的,崇武古城也是固执的。

人们躲得远远的,过程里和后来都发生了什么。台风过后,崇武半岛不吭声,崇武古城也一如既往地沉默着。

只有惨白的月亮,睁圆了惊恐的眼,无言打量着若无其事的垛口,沙上的残枝败叶,冲烂的田埂,掀满地的瓦楞,倾覆的牌子,以及东歪西倒的人家。

当然,也不是说崇武古城就那么横,碑石上明明刻着东海和南海在这里分界,可海里的鱼儿和天上的云朵偏不买账,有时从鱼儿从东海游到南海再回到东海,有时云朵一脚踩在南海上空另一脚踩在东海上空。

崇武古城好脾气地趴着,垛口鱼鳞片般服服帖帖,海浪也缓缓拍打沙滩的肩膀,不知道都安慰些什么说些什么。

好天气时,空气晴朗,大片礁石上晒着青苔和阳光,密密层层的螃蟹和海虫子四处溜达,海水不约而同把蓝色退回天空,过路的船偶尔会拉响汽笛,不羁的白鸥时不时把太阳扑腾溅湿。

老旧的城门终日敞开,进城的亚热带季风虽然有点咸,但也是和颜悦色鱼贯而入。石子街上,香火处,城隍庙、关帝庙、崇报祠、天妃宫、恒淡庵、思德祠、东岳庙可以逛逛。红砖厝拐角,老人家的话里,戚继光、郑成功的故事可以听听。连墙商铺中,朴素招幌下,这里的鱼卷、卤面还可以尝尝。

就不要攀亲认故了,此地人不多,姓氏却有点杂,崇武先民都来自五湖四海。也不要打听崇武古城那些翻脸如翻书的传说,血与火淬炼过的来龙去脉,埋藏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时光与后来的烽火里,性格深处的基因,只存于船帆和季候的背面。

新月一弯的沙滩,现在是崇武古城的表情包,微微的笑,好客的闽南风,以及花枝招展的惠安女,偶尔出没在木麻黄的婆娑里,影子有时也会把阳光的裙摆撩起。

还有山中的草木,新石器年代的遗存,不约而合中,都一成不变将枯荣过成日子。接受因果布施的崇武古城,许多年来,也认得浪涛历历摊开来的大同小异。

——本文刊载于《青年文学》2018年第5期

【作者简介】

苏忠,福建连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理事、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著有长篇小说、随笔、诗集、散文诗集等9部。

【资料索引】

崇武古城 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崇武还有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

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

古城内外的3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庙庵堂等古建筑遗存,其占地面积多在数百以至近千平方米,每座庙宇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崇武古城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服饰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