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家進行了一次針對基本物理學常數的超精密測量實驗。結果發現,一種傳說中的神祕粒子可能並不存在。但具體的實驗結果卻又相當地令人迷惑不解。

這種神祕的粒子叫暗光子,是一種假想中的粒子。在假說中,暗光子和光子是雙胞胎。它的存在,可以爲我們解釋暗物質爲何存在。

此次測量所針對的,是所謂的精細結構常數。這個常數決定了電子和光子相互作用的強度,也叫耦合強度。測量結果在非常大範圍的質量和耦合強度條件下,排除了暗光子的存在。如果暗光子依然存在,那麼它們的重量可能要比預期的重很多。

物理學家需要用標準模型,來預測精細結構常數的值。首先,需要知道電子的一個物理特性:它的磁矩。此前物理學家測量精細結構常數,運用的是間接預測法,是將標準模型預測和磁矩測量實驗結合起來完成的。新的測量實驗更加直接。

科研人員首先製造了一個“銫原子噴泉”。他們用銫原子製造了一條單一的原子流。原子流在激光的作用下,會進入一種特殊的狀態——疊加態。處於疊加態的原子流,能夠同時身處兩個空間位置。所以這時候的銫原子流實際上變成了互相平行的兩條,且由完全相同的原子構成。

科研人員隨後將兩條原子流合併,合併發生時,原子流中的原子會和它們自身發生干涉,科學家利用這一過程,對原子的運動速度進行計算。原子的運動速度,能夠反映它們被激光光子擊中時的受力程度,進而能夠反映耦合強度。通過這個方法,科研人員可以以空前的精度,來測算精細結構常數的值。

那麼這個實驗和暗光子有什麼關係呢?暗光子和光子一樣,是一種電磁力的載體。但是暗光子不會和普通帶電粒子相互作用,而是隻和暗物質粒子發生相互作用。

暗光子並不是標準模型內的粒子,因此假如它們存在,那麼實際測量結果,一定會和標準模型的預測不一樣。也就是說,通過直接測量法獲得的精細結構常數,一定會和通過間接測量法以及標準模型預測獲得的值有區別。

有意思的是,這次測量實驗獲得的數值,還真的和標準模型預測值不一樣。但卻不能證明暗光子存在。因爲實際情況非常古怪。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表示,測量所獲的數值確實出現了異常,但這種異常,卻出現在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上。

也就是說,這種差異不但不能證明暗光子存在,反而證明了暗光子不存在。

但與此同時,這個結論本身的有效性又出了問題。

一般來說,判斷粒子物理學的測量結果是否有效,有一個通用的標準。一個真正有效的結果,其隨機性帶來的誤差率,必須小於350萬分之1,此時其有效性大約是5個西格瑪。而此次測量結果中出現的差異,其有效性只有2.5個西格瑪,誤差率達到了200分之1。遠遠沒有達到通用標準。

然而科研人員認爲,無論如何,暗光子存在的可能性基本上就被否認掉了。因爲雖然其差異的有效性不那麼強,但畢竟是出現在了錯誤的方向上啊。這就好像我們原以爲有小偷在偷我們口袋裏的錢,結果卻感覺到,兜裏的錢好像越來越多了一樣。

參考: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0/6385/1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