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現場觀摩採訪札記產業篇

編者按 這是一次真槍實彈的“集中檢閱”,也是一次成果質效的“擂臺比武”,更是一次互促互學的“現場教學”。

5月23日至25日,與會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山水林間、小鎮街巷,現場觀摩了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海天旅遊度假區的26個項目。從觀摩情況看,去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按照“全域化謀劃、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精品化打造”要求,以鄉村振興爲總攬,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林水會戰、城鎮精細化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鄉村振興全面起勢、林水會戰漸入佳境、城鎮精細化管理初戰告捷,夯實了基層基礎,歷練了幹部隊伍,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即日起,本報推出一組採訪札記,聚焦有關日照鄉村振興、林水會戰、城鎮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成果、新亮點,以期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探索日照路徑、提供日照方案、貢獻日照力量。敬請關注!

初夏的日照,草木葳蕤,一股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正在廣袤的原野上迸發。

5月23日下午,嵐山區巨峯鎮,層層疊疊的綠色,讓人仿若置身綠色的海洋。“家有小茶園,不缺零花錢”的宣傳標語綿延在茶園道路兩旁,訴說着當地百姓的滿足與自豪。

“作爲全市的產茶大鎮,綠茶是巨峯的名片,也是百姓致富的產業。”嵐山區政協副主席、巨峯鎮黨委書記王東亮算了一筆賬,“一畝茶園一年只賣鮮葉,全鎮的平均收入是15000元,管得好的能達到30000元!茶農真真切切嚐到了種茶的甜頭。”

打造“江北綠茶第一鎮”“山清、水秀、茶綠、花香”無性系茶園示範區、“茶田花海”———在大河嶺流域林水會戰片區,王東亮講解的關鍵詞,連綴起一幅綠意濃濃的產業發展藍圖:在抓好茶產業體量的基礎上,做好茶業發展的“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工作,初步構建起以茶爲綱、道路連網、林水相依、文旅交融的農業生態體系,實現從“茶廣林茂”到“金山銀山”的“二次創業”。

一隅觀全局。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產業優勢,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日照大地的田野沃土上流傳———

東港區陳疃鎮,藍莓大棚林立道路兩旁,“中國藍莓之鄉”“日照藍莓,莓美噠”等宣傳標語不時映入眼簾。通過發展藍莓種植、加工和旅遊觀光業,該鎮努力拉長藍莓產業鏈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勢格外引人注目,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打造了鄉村產業振興的“升級版”。

“果莊油桃達到1.5萬畝,年銷售額3億元,是山東油桃示範基地、山東油桃第一鎮,已經實現了三季有桃。”“今年市場行情特別好,油桃最貴的時候賣到了15塊錢一斤,這一茬一個棚就能賣6萬多塊錢。”在青峯嶺湖區果莊油桃基地項目現場,伴隨着果莊鎮黨委書記張運濤的講解,“中國油桃之鄉”正呼之欲出。

果莊油桃方興未艾,招賢玫瑰也在發力奔跑,已發展到6000畝,正致力打造北方最大的鮮切花基地和鄉村振興標杆項目;碁山桑園面積已突破1萬畝,是名副其實的“全省桑蠶第一鎮”;小店綠蘆筍達到1.5萬畝,“全省綠蘆筍第一鎮”當之無愧……莒縣20個鄉鎮街道中,已有13個形成了規模化的特色產業,“一鎮一業”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1至4月,全縣存款餘額538.36億元,比年初增加40.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7.14億元,這些都凝聚着林水會戰的成果,見證着產業振興的實績實效。”一個個鮮活的數據,讓莒縣縣委書記孟青如數家珍。

既看得到成績,更尋得到不足。儘管新產業生長態勢強勁,可叫得響的品牌卻屈指可數。“在產業振興過程中,品牌打造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打響品牌,才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着眼產業的長遠振興,市委書記齊家濱在觀摩現場便把脈問診開“良方”,並鄭重囑託相關部門的同志落實落細。

走鄉村,看振興,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因地制宜規劃佈局特色產業項目,“農村有看頭、農業有奔頭、農民有勁頭”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