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殲20戰機是制勝空天第一戰力

十年前,象徵着中國航空工業最高設計水平的殲20隱身戰機原型機正式下線,兩年後,殲20在成都的首次飛行震驚了整個世界。用美國人的話說,殲20的突然出現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因爲放眼在十年前,所有的普遍都認爲,中國想要開發出與美國F22猛禽類似的隱身戰機,至少要到2020年纔可能。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殲20不僅順利服役,而且成軍速度也是令人詫舌。在殲20首飛八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就讓我們來扒一扒中國發展隱身戰機過程中的曲折和辛酸淚水。

上個世紀80-90年代,世界掀起發展隱身戰機的浪潮,以美蘇爲首,B2“幽靈”、F117“夜鷹”、F22“猛禽、米格1.44、蘇47等隱身作戰飛機接連被推出,這些隱身飛機有的夭折,有的服役,更有甚者經歷了多場戰爭的考驗。但毫無疑問,隱身戰機代表着未來,然而隱身戰機的研製門檻無疑是相當之高的,以至於到了今天,在五代機研製發展上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國家也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而已,那麼中國又是如何在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幫助下製造出屬於自己的隱形戰機呢?

目前,關於殲20研製歷程的資料可謂是少之又少,國外的很多說法是:殲20的外形整體設計基於俄國的米格1.44和殲10輕型戰機,殲20的隱身塗料技術和先進航電系統則很可能來自南斯拉夫被擊落的F117隱身戰機,其電子設備的技術來源可能根源於迫降海南的美軍P3C電子偵察機,而最後的發動機系統則因爲俄羅斯的出口限制和技術難度較高,發動機預計到2020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和生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殲20其實從裏到外均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成果,其外形是依靠多年的風洞積累數據進行優選設計的,電子設備也是基於多年電子裝備產業的蓬勃向上,隱身塗料更是有賴於多年化工產業的積澱。雖然在發動機方面尚存問題,但是下一代核心機已經研製成功,未來幾年內我國新一代大推力發動機的井噴相信也即將到來。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殲20隱身戰機的研製借鑑了許多國外的技術,然而很難想象,在F22剛剛首飛不久後,中國是如何在殲10戰機尚未研製完畢的情況下,有遠見的認識到了同是鴨翼的米格1.44隱身戰機纔是更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在這背後,恐怕不僅僅是戰略遠見,更是頻繁的測試和驗證才造就的。而僅僅用殘缺的技術就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恐怕也沒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到,其難度可以說甚至不亞於對於瓦良格號的重新翻修。

中國並不是隱身戰機領域的開路人,然而中國在隱身戰機發展領域上的建樹和研製模式卻值得尊敬,一篇新聞、一張圖片、一堆殘骸、一條生命,中國經歷了遠比美國苛刻的條件和環境纔有了今天的殲20。最好的時代也好,最壞的時代也罷,但毫無疑問,殲20的出現開啓了中國空軍的新紀元,而中國發展殲20的歷程和模式也將成爲21世紀最具勵志色彩的傳奇,並被大多數國家所借鑑。最後小編想說,“威龍”不僅是個稱號,更是中國強大的標誌!(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