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疯狂乱象谁之过?

我国鼓励互联网金融创,虽起步较晚,经过10年的探索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两万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年累计交易量几乎追平GDP。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行业运营的风控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完整甚至欺诈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疯狂乱象,究竟谁之过?

一、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乱象频出。

互联网金融疯狂乱象谁之过?

大量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实际是集资诈骗的团队,混入了队伍。他们从最开始吸储时就没打算归还,还有极端案例是上午开业,下午就卷钱跑路。这重创了整个行业,波及数百万用户。根据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张景利曾说,2015年,非法集资立案数由上一年的三千起大幅攀升至上万起,涉案金额达2500亿。仅2016年一季度,立案数达2300余起。预测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金额达到万亿级别,给投资者带来极大财产损失,累积了不少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疯狂乱象,究竟谁之过?

①政府监督管理尚存“真空”地带。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九龙治水各管一头”, 面对多元主体逐利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协调不顺畅、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例如钱宝实际控制人张小雷,本人就是恶行累累失信之人,却控制600多亿互联网金融帝国达到6年时间…,因政策和监管相对滞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增长野蛮,乱象频生。

②无良媒体与专家从中推波助澜,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一些也互联网金融产品披上新概念、新科技外衣,花费公众巨额资金做足包装宣传,有的在××TV打广告,标榜国家品牌计划, 在民众中营造“大而不倒”的公司形象。有的重金聘请经济学家站台,误导众多投资者。

③投资者缺少合适投资渠道,且期待一夜暴富,缺少辨别风险能力。股市三次股灾,众多投资者损失累累,纷纷清仓撤离股市,现有股市波动大,难重新吸引投资者重返市场;国内一、二线城市飞速上涨,也不是普遍人能买得起;正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利息高,投资灵活,吸引一批批投资者,甚至养老金都拿出来投资。

互联网金融疯狂乱象谁之过?

自2014年“互联网金融”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最初的“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再到“警惕风险”,然后是今年的“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措辞的变化反映了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态度,也显示了互金行业五年来经历的从高速发展到规范整治的历程。作为个人投资者,谨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