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脑回路和普通人从来就不在一个频道,像梵高为表达内心悲痛割断自己的耳朵,这事儿除了艺术家,一般人都干不出来。在整个约访拍片的过程里,经常在凌晨两、三点钟的光景收到通知:

“明天你xx 点过来吧。”

“……”。

当然,也有那特别棒的:“我是不是穿太多了?”

通常,他们嘴里都是生命、灵魂、能量、进化这种磅礴、不食人间烟火的词语。但是,我们必须得让他们特别接地气,并且特别充满肉欲,所以我们就一块儿聊了聊性感。

王开方:话题是从物种起源开始的

王开方特.p

  • 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
    1967 出生于北京外交官家庭
    1991 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

主要奖项:
中国2012 年“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称号
2012 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称号
中国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
王开方的作品连续被中国“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搭载,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当代艺术家。

王开方.p

王开方的工作室现在是“光脚季”,无论谁,进门都要脱鞋,光脚。有不少员工会带一双拖鞋穿着,但王开方不,手里握一把折扇,身穿一件过膝衬衫长袍,一条小腿麻裤,赤脚大仙一样飘荡在工作室,哪怕脚底板走得黢黑。这在王开方看来这是一件极其舒服、自在的事儿。

和这样颇具道骨仙风的人聊性感,实在是不太容易。话题是从地球起源开始的,地球诞生于46 亿年前,水是在43 亿年前出现的,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出现在36 亿年前,而人类仅仅是在300 万年前才开始在地球上生存。那么性感,则是起源于古罗马的审美,那种审美集中表现在肌肉的形状、躯干的线条。

“不得不说,大多数现代人对躯体的审美仍然停留在这一层面。比如健身,就是不断刺激局部肌肉,从而形成极致的壮实效果。”在王开方看来,这是人类在探索极限的各种试验,可是这种探索对人体自身并没有太多好处,也是伤害,“在所有的智慧之上,还有一种大智慧的存在,它设计了万物,也包括人类。这种大智慧西方是耶稣,东方是释迦摩尼,也可以是别的什么东西。”在这里,王开方提醒我注意,“我用的是设计这个词,设计就意味着存在极限,正如人类无论跑多快,也不可能比豹子快。”所以,在他眼中,这种对于极致的过分追求是一种病态,包括对美好、快乐以及幸福的追求。

王开方跨界甚广,建筑、设计、雕塑、油画,正如他的人生哲学:比道家的无为更具有力量,比无限进取更加平和,追求一种包容、自在并且不断进化的和谐。在旅行中,他会看到大理石雕刻层层叠叠中表现的柔软和轻飘,也会欣赏在肌肤曲面下,充满生命的弹性和张力。正是这样的表达, 让原本冰凉的石材有了温度和情感,变得质感而性感。他说:“这样的体验会使整个旅行都轻松美妙起来。”在他最喜欢的作品《一平米风》中,他试图把非物质性的东西以物质化的形态呈现出来。把本身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风,以黄金物化,以平米量化,将来自苍穹的风在一平米绸布上的瞬间停留表现了出来。作品的姿态也通过线条形态的变化,呈现一种飘逸、自在的东方禅意。

“这也是我自己身、型的附着。不同的姿态就是我不同的情感,同样也是我对性感的表达。”

他伸展、扭转着手臂和腰,试图用自己的肢体临摹作品。

但艺术家怎么可能将表达停留在物质层面?如今王开方又在探寻新的哲学问题——虚物质。依据物种起源的理论推进,物质到虚物质的演化,也是进化的必然结果。

王开方说:“文化应该是一种进化,在过去文化与哲学的平面上,我们应该向上走。我们的祖宗如果看到我们依旧抱着过去的那些,他们会失望的。进化这并不是否定他们。”当然,在王开方的哲学体系中,性感也是需要进化的。他认为,未来人的性感,无论是暴露、张扬,也无论是矜持、儒雅,只需要去看这是不是符合他的性感?是不是能够表达他的真实、愉的本来面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种性感。

“那如果让您找一个未来性感的代言,你会选择什么呢?”我问。

“你看,你讲的还是物质。”王开方哈哈笑着回答。

崔岫闻:你的灵魂在一起成长,那才性感

崔岫闻.p

  • 当代独立女性艺术家
    生于中国哈尔滨
    1990 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6 年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毕业

主要奖项:
2010 年度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全球华人女性艺术家大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2008 萧淑芳艺术基金优秀女艺术家奖”

崔岫闻2.p

崔岫闻一袭长及脚踝的金色长炮,一个高高梳起朝着天空的发髻,盘腿坐在沙发上,跟你讨论“身、心、灵、命”以及“生命空间”时,你很难再看到当年那个前卫的、离经叛道的性主题画家影子。

从出道时的《玫瑰与水薄荷》,到记录夜店洗手间里来来往往的人性工作者和洗手间清洁工的暗拍视频作品《洗手间》,到以怀孕少女为临摹对象的《天使》。

早年的崔岫闻饱受争议,尤其最初的作品《玫瑰与水薄荷》系列中,刺眼的男性器官成为画中的主要表象,处在画面的焦点,而那个以审视姿态出现的女人差不多始终是背影。在她的画面中,无论男人女人都没有明确的面孔,画中人的情绪与理念都是通过那些扭曲的线条和阴冷的色彩来传达。包括,此后她作品中的那些女性形象,都带着性别本能,多多少少将她自我和生命经历的投射在其中,先是应对女性和女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接着是对女人的真实处境的记录,渐渐转向对剥离了社会因素的女人的自我的探索。崔岫闻说,那个时候是她艺术创作的“生理阶段”,是用身体体验来表达这个世界。直观、感官。

而自2010 年以来,以佛学与哲学作为灵感来源,对生命与精神的探讨逐渐成为崔岫闻创作的主要线索。

现在正在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光》中,崔岫闻借着中式庭院建筑空间的深度结合,进行创作,分为身、心、灵、命四个部分,沿博物馆建筑中轴线穿庭院而过,逐渐深入地思考着生命的轨迹与能量,而展览主题“光”则象征生命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在这次展览中,崔岫闻独创性的把观众作为了作品的一部分。观众可以和作品发生互动关系。比如,“身”这部分的彩色沙发块设置,很柔软,观众可以坐、可以趴,也可以躺。而高高低低的空间布局,也改变了观众之间的对话空间。

崔岫闻说这是一次创作思维由二元对立空间转变到非二元互动关系的结果。而“身、心、灵、命”四个主题的设计也是她自己走过了这样四个阶段。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崔岫闻觉得这是自己向肉身以内的精神空间探索的结果。她说:“你的内形空间是你的精神世界,能量世界。一个人的内在生命世界有多大,精神世界有多丰富,他的能量就有多大,因为内形的空间也是生命的养份。如果没有内形空间的滋养,一个人有多年轻就是多年轻,多漂亮就是多漂亮,等到时间把这些耗没了就什么都没了。”而性感,是贯通存在于身、心、灵这三个阶段中。毕竟,命是最后的那个虚无的空间。一切都无形,一切都存在,但也都不存在。

她觉得,美女的肉身是身这一阶段的性感,到心的这个层面,你会对某一个线条、某一个场景有所感应,甚至是风雨雷电都会引起你性感的感知。到灵魂,性感是个无处不在的能量场。

“你的灵魂随着精神世界的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性感。”最后,她是这样说的。

姜杰:中国式性感就是旗袍缝里看过去的那条若隐若现的腿

姜杰.p

  • 1965 年生于北京
    1984 年7 月 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校特种工艺专业
    1991 年7 月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995 年7 月 中央美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现为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

主要奖项:
2009 年6 月 获“2009 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
2009 年12 月获“2009 时尚COSMOPOLITAN 年度时尚女性大奖”

姜杰特写.p

1984 年就进入学院的姜杰,身上充满着浓浓的学院派气质。谈话间她就像站在讲台上那样总结,“古典艺术会愿意用美来表达,而当代艺术中,美不美并不是主要的东西。当代艺术会更直观,更自我,因此有时候会是扭曲的,甚至血淋淋的。”然后,话锋一转:“但如果只是寻求一种感官的刺激,那样太表皮了,只有表面的手法和内核想表达的内容合拍了,才会觉得有些意思。”就像在给一个学生指导作品。

在某种程度上,姜杰的境遇有点像弗吉尼亚• 伍尔夫,有完好的私人生活,也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如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 布鲁姆所言,“并非意指一个人独自 潜心研读之所,而更多是指一种环境”。在此环境中,姜杰以幻象和比喻替代了现实情欲。在相对狭窄规律的日常生活中,姜杰野心勃勃,正当被人比作这个或那个女性艺术家时,她悬挂起海明威式的强悍之作。

姜杰不再做也不再谈“婴儿”和“粉红色高跟鞋”,而是在工作室正中悬挂起了一个直径11 米,实际重量接近3000 公斤的巨大男性生殖器,被命名为《大于一吨半》。这是她近几年来非常满意的作品,在上海浦东、北京都进行过展出,看过展览的不少观众觉得这口味太重,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毕竟面对性或性别有关的私密话题,国人往往内敛腼腆甚至嗤之以鼻。

但其实大家对这个话题也都是津津乐道的,谁又不熟悉几个黄段子其中的隐秘内涵呢?

姜杰并不过多解释作品的含义,只是说这是巨大的、无力的、脆弱的。诗人欧阳江河这样评价这个作品:“在这之前我们放大尺寸的都是脸,但男根是私处,是不能掏出来亮着看的,结果姜杰这个颠覆很厉害。中国形象原来是中国脸,而且是坏笑,中国男根其实也是笑,黄段子的笑。中国系列已经从脸到这里了,这个变化也是颠覆性的。”尽管创作手法是颠覆的,但姜杰的作品始终致力于表现存在的脆弱和易逝,事实上,《大于一吨半》也延续着这种语言逻辑,虽是一庞然大物,具有强烈的视觉压迫感,亦有着纪念碑式的敬畏,同时却也是一种极端的倦怠和任人撕扯摆布的存在。在她工作室拍照时,姜杰一件麻布衬衫,一条工装裤,一双短靴的中性装扮,像一身戎装的川岛芳子。其实,这样的女人不需要过多装扮,也不需要过多扭捏的造型,只随意地一坐,一抬腿,照片就有了。

在姜杰眼中,西方的性感就是比较猛、比较直接的开放姿态,而东方的性感则是来自遮盖。“越捂着越盖着就越性感。比如日本的和服强调的是脖子和领口的关系,而中国则是在旗袍缝里看过去的那条若隐若现的腿。”姜杰说。

对于姜杰个人来说,则更希望含蓄而微妙的性感表达,有些偏于局部。可能是一个手臂、一根手指。她说,前一阵子去景德镇看到一个制陶的老工匠,他讲他的窑,他的工具,以及他的工作室,那种平和、淡定、柔和并且专注的神态,也给她一种特别性感的感觉。

 蔡志松:长得特一般,你说她性感,那不是骗人嘛!

蔡志松1.p

  • 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1972 年生于沈阳
    1997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主要奖项:
巴黎秋季沙龙最高奖“泰勒大奖”
“洛克菲勒中国杰出青年艺术家大奖”
“岗松家族基金奖”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奖”等大奖

蔡志松.p

“蔡老师,您跟我说实话,您那组玫瑰的作品到底是要表达什么?”这是蔡志松的作品《玫瑰》发表后,一个朋友把他拉到角落里偷偷问他的话。

那组作品是铅制作的玫瑰,有绽放的,有含苞的,厚重的铅被制作成薄薄的花瓣,一层层包裹缠绕在花心四周。花蕊这东西的象征含义着什么,我不说,相信你也能懂,电影《迷墙》就对这象征含义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和演绎。此时此刻,蔡志松朋友问话时真诚又坏坏的笑容似乎都浮现在了眼前。但是蔡志松却不断强调,玫瑰的创作本意并非想要表现性,而是要表现爱情。以铅作为材料,因其光泽既绚丽又沉静,既柔软又沉重,既可以塑造又容易损毁,其性质很稳定,但在融化消亡的刹那会释放毒素。蔡志松说,人们总是把得不到或希望得到的东西想象得很美好,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所以只追求享受过程的快乐,却没有做好承担结果的准备。正与反、过程与结果共同构成事物,这是一个不变的法则,就像这永不凋零的铅玫瑰。”这段他对媒体重复过无数次的话,他说起来就像背课文一样流利不需要思考。

蔡志松在艺术圈很有名,一方面因为他是首位获得法国巴黎秋季沙龙最高奖“泰勒奖”的华人艺术家,也是因为他曾三次创造中国国内雕塑家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颇高的颜值。拍摄那天,蔡志松准备了三套衣服,白衬衫、白裤子、马甲、礼帽;立领白衬衫、黑裤子、黑马甲;还有一件从国外收回来的纪念版工作风衣。每一套都搭配得一丝不苟,头发更是纹丝不乱。

因为熟悉雕塑,而对人体结构有过深入研究的蔡志松清楚地知道如何通过服饰来扬长避短。在他看来,亚裔人种的身材结构天生不如欧罗巴人种。所以像性感这种全方位的事儿,必须也得全方位的武装起来。开玩笑自称是“纯外貌协会”的蔡志松并不喜欢纯粹肉欲的性感,像赫本那种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美人儿才能获得他的青睐。

出生于沈阳的蔡志松不喜欢用玄幻的大词来表达自己。他并不会刻意去思考如何让作品看起来“性感”,只是在创作中将材料用到极致,把结构尽可能做到完美。不少人都觉得他《故国》系列的铜像人体“很性感”。对此,蔡志松只是平淡地说:“也许当作品的各种结构达到完美的比例状态时,自然而然就会让人觉得性感。”

蔡志松认为,对性感的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年轻时,可能更看重外形的性感,成熟了会更多考量一些综合的其他因素,“当然,只有内在没有外在是肯定不行的。长得特一般,你说她性感,那不是骗人嘛!”

郝友:性感是生命的原动力

郝友.p

  • 阿波罗艺术网董事长
    2002 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
    2008 年意大利艺术学院佛罗伦萨分院艺术硕士。
    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奖项:
雕塑《生命系列—- 生命的麦浪》入选2010 年法国美术家
协会沙龙展并获得沙龙奖

郝友特写.p

郝友的身份十分跳跃,但都与艺术相关。她在意大利艺术学院佛罗伦萨分院艺术系硕士学位,并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后来担任多家机构的艺术顾问。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她又开始创业做起了阿波罗艺术网。这是一家致力于前沿艺术传播和商业探索的艺术品交易电商,上线仅仅一年时间的Artpollo 阿波罗艺术网已经成为艺术品交易领域的领先者。

创业实施阿波罗计划的初衷,是郝友在做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中国有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但大众对艺术作品并不是很理解。于是她决定建立一个欣赏和理解艺术的桥梁。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时代,郝友和来自英国伦敦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原易淘食网创始人邝苗等发起阿波罗艺术网,建立保存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精华的艺术基因库,实行探索艺术的艺术阿波罗计划。

郝友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在各种身份之间的跳跃都游刃有余,就像她的画作与雕塑作品之间的跳跃。郝友的画,大红、大绿、大紫各种色彩在画布上跳跃,鲜明抢眼。但她的雕塑作品完全是中性的,冰冷的。甚至有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女性作者的作品。在做创作的过程时候,她也关注生命本源的表达。就像她的作品《生命的麦浪》,那是一颗颗“精子”像千军万马的出发,象蝌蚪般涌动着,穿过一片片金黄色的麦浪,穿过炼狱,走过天堂,挺拔着,挣扎着,一直向上……

在她眼中,性感是母亲的角色,是生命的原动力。性感也应该是由内而出的,是已经写进生命中的密码,那应该是阳光一般的感觉,她觉得站在这样的人面前,就像晒着阳光一样舒服。事实上,人类自祖先开始就已经知道美的概念了,这种美来自于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远古时期,人类会把狩猎、生活等画在岩壁上。也会以丰乳肥臀的形象来比表现大地母亲,古罗马会把裸露的人体做成雕塑被永久纪念。

郝友觉得,“面对性感,我们应该是坦然的。不掺任何杂念的,美好的肉体,就是上帝的雕塑。无论我们用画、用雕塑任何手段来还原展现它,都应该是美好的。而人体也是生命的本源。”

孟禄丁:性感最重要的是体验过程

孟禄丁特.p

  • 抽象风格画家
    1962 年出生于北京
    1979-1983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83-1987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7 留校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奖项:
2008 “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 (la Caixa Forum 美术馆) 巴塞罗那和马德里,西班牙
“孟禄丁艺术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09 “意派—世纪思维”(今日美术馆)北京
“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 年”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0 “伟大的天上的抽象”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1 “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澳大利亚
“伟大的天上的抽象”21 世纪的中国艺术展 罗马市当代美术馆,意大利
2012“ 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2012中国文化年,卡尔舒特艺术中心, 德国

孟禄丁.p (1)

孟禄丁已经画了很多年圆,红的、蓝的、黑的、白的,各种颜色的点组成的圆。与其说他是“画”出来的,不如说是“甩”出来。五、六米高的工作室正中,是一个工作案台,巨幅画布被固定在案台下一个机器上,扭开开关,那个机器就会带着画布高速地旋转起来。孟禄丁带着帽子,嘴里衔着烟,上窜下跳。

他的创作看起来是简单的重复,只不过是用吊瓶将颜料一滴一滴滴在画布上,然后这颜料随着画布的旋转、甩落,或点、或簇、或聚拢、或散驰,看似偶然的生成。但仔细品味,那些点又宛如在无数次的重复命运的挤迫,存在并各自散发着失控般的扭曲。

有人说他画的是佛光,有人说是起点,也有人说是精子。孟禄丁从不愿意做任何理念的解释,“每个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每个人的感受远远比理念复杂得多。”

孟禄丁的艺术起源于80 年代启蒙年代。社会上不管是政治环境,还是文化艺术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美院的小环境也应当与之呼应。因而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孟禄丁就完成了写实造型、表现性的作品、超现实主义以及抽象的探索。他和张群创作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被誉为’85美术新潮运动的开端,在短短的两年内,他的画风从超现实、表现,发展为抽象,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孟禄丁看来,抽象是一种语言方式,而且是一种经典的方式,可以与其他方式互补、互动,吸收和启示,可以相互充实和丰富各自的语态。

在创作中,孟禄丁一直觉得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也是他一直在强调的,“因为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捕捉到很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一旦要设定一个结果,往往是不真实的,只有在偶发中才可能找到新的创作方式或者语言,再把它提纯、衍生。过程不仅仅是对艺术,对生活、对一切都很重要。现在的人都太注重结果所以活的很纠结,如果注重过程,人会活的很自我很真实,会体验很多更细腻、更深入的东西。”

孟禄丁对性感的理解,也是要在建立在互动体验之上的。“性感不能是单方面的,不是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它是互动的过程。”

在他的理解里,性感是分为大众口味的和重口味的,有时候非大众趣味的东西往往会给人性感的感受,简单来说,有些人看起来坏坏的,但会给人性感的感受。“而像恋物癖、恋足癖等等这些非大众口味的性癖好,他们眼中的性感一定比大众口味更强烈。”

孟禄丁觉得,有时候人对性感的体验掺杂了情感的,尤其是来自文明、道德、宗教等等制约,把原始动物性的性和性感束缚并屏蔽掉了很多。“可是当性是朦胧的时候,不是更诱人么?”我问。“朦胧和克制的前提,是经过体验后的自制,就像画画,用过了红的、蓝的、黄的这样直接的表达之后,就开始愿意用灰色这种中间的色调表达。”在孟禄丁看来,性的领域应该非常宽广的,是物理的,是心理的,也是精神的。而性和性感更应该是纯粹的,是来自视觉的刺激、来自触觉的感受,来自于和谐互动的体验,以达到心理的感应。

(完)

编辑+采访+文字=由之 摄影=姜南( ASTUDIO) 摄影助理=赵烨+小飞+小达   化妆=李诺(东田造型)+李晓东 特别鸣谢=阿波罗艺术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