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腦回路和普通人從來就不在一個頻道,像梵高爲表達內心悲痛割斷自己的耳朵,這事兒除了藝術家,一般人都幹不出來。在整個約訪拍片的過程裏,經常在凌晨兩、三點鐘的光景收到通知:

“明天你xx 點過來吧。”

“……”。

當然,也有那特別棒的:“我是不是穿太多了?”

通常,他們嘴裏都是生命、靈魂、能量、進化這種磅礴、不食人間煙火的詞語。但是,我們必須得讓他們特別接地氣,並且特別充滿肉慾,所以我們就一塊兒聊了聊性感。

王開方:話題是從物種起源開始的

王開方特.p

  • 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
    1967 出生於北京外交官家庭
    1991 畢業於北京建築大學,建築系

主要獎項:
中國2012 年“最具影響力藝術家”稱號
2012 年“中國設計年度人物”稱號
中國公共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專家委員
王開方的作品連續被中國“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宇宙飛船搭載,是目前中國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當代藝術家。

王開方.p

王開方的工作室現在是“光腳季”,無論誰,進門都要脫鞋,光腳。有不少員工會帶一雙拖鞋穿着,但王開方不,手裏握一把摺扇,身穿一件過膝襯衫長袍,一條小腿麻褲,赤腳大仙一樣飄蕩在工作室,哪怕腳底板走得黢黑。這在王開方看來這是一件極其舒服、自在的事兒。

和這樣頗具道骨仙風的人聊性感,實在是不太容易。話題是從地球起源開始的,地球誕生於46 億年前,水是在43 億年前出現的,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出現在36 億年前,而人類僅僅是在300 萬年前纔開始在地球上生存。那麼性感,則是起源於古羅馬的審美,那種審美集中表現在肌肉的形狀、軀幹的線條。

“不得不說,大多數現代人對軀體的審美仍然停留在這一層面。比如健身,就是不斷刺激局部肌肉,從而形成極致的壯實效果。”在王開方看來,這是人類在探索極限的各種試驗,可是這種探索對人體自身並沒有太多好處,也是傷害,“在所有的智慧之上,還有一種大智慧的存在,它設計了萬物,也包括人類。這種大智慧西方是耶穌,東方是釋迦摩尼,也可以是別的什麼東西。”在這裏,王開方提醒我注意,“我用的是設計這個詞,設計就意味着存在極限,正如人類無論跑多快,也不可能比豹子快。”所以,在他眼中,這種對於極致的過分追求是一種病態,包括對美好、快樂以及幸福的追求。

王開方跨界甚廣,建築、設計、雕塑、油畫,正如他的人生哲學:比道家的無爲更具有力量,比無限進取更加平和,追求一種包容、自在並且不斷進化的和諧。在旅行中,他會看到大理石雕刻層層疊疊中表現的柔軟和輕飄,也會欣賞在肌膚曲面下,充滿生命的彈性和張力。正是這樣的表達, 讓原本冰涼的石材有了溫度和情感,變得質感而性感。他說:“這樣的體驗會使整個旅行都輕鬆美妙起來。”在他最喜歡的作品《一平米風》中,他試圖把非物質性的東西以物質化的形態呈現出來。把本身不具有物質形態的風,以黃金物化,以平米量化,將來自蒼穹的風在一平米綢布上的瞬間停留表現了出來。作品的姿態也通過線條形態的變化,呈現一種飄逸、自在的東方禪意。

“這也是我自己身、型的附着。不同的姿態就是我不同的情感,同樣也是我對性感的表達。”

他伸展、扭轉着手臂和腰,試圖用自己的肢體臨摹作品。

但藝術家怎麼可能將表達停留在物質層面?如今王開方又在探尋新的哲學問題——虛物質。依據物種起源的理論推進,物質到虛物質的演化,也是進化的必然結果。

王開方說:“文化應該是一種進化,在過去文化與哲學的平面上,我們應該向上走。我們的祖宗如果看到我們依舊抱着過去的那些,他們會失望的。進化這並不是否定他們。”當然,在王開方的哲學體系中,性感也是需要進化的。他認爲,未來人的性感,無論是暴露、張揚,也無論是矜持、儒雅,只需要去看這是不是符合他的性感?是不是能夠表達他的真實、愉的本來面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種性感。

“那如果讓您找一個未來性感的代言,你會選擇什麼呢?”我問。

“你看,你講的還是物質。”王開方哈哈笑着回答。

崔岫聞:你的靈魂在一起成長,那才性感

崔岫聞.p

  • 當代獨立女性藝術家
    生於中國哈爾濱
    1990 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美術系
    1996 年中央美術學院研修班畢業

主要獎項:
2010 年度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年度青年藝術家獎”
全球華人女性藝術家大獎——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
“2008 蕭淑芳藝術基金優秀女藝術家獎”

崔岫聞2.p

崔岫聞一襲長及腳踝的金色長炮,一個高高梳起朝着天空的髮髻,盤腿坐在沙發上,跟你討論“身、心、靈、命”以及“生命空間”時,你很難再看到當年那個前衛的、離經叛道的性主題畫家影子。

從出道時的《玫瑰與水薄荷》,到記錄夜店洗手間裏來來往往的人性工作者和洗手間清潔工的暗拍視頻作品《洗手間》,到以懷孕少女爲臨摹對象的《天使》。

早年的崔岫聞飽受爭議,尤其最初的作品《玫瑰與水薄荷》系列中,刺眼的男性器官成爲畫中的主要表象,處在畫面的焦點,而那個以審視姿態出現的女人差不多始終是背影。在她的畫面中,無論男人女人都沒有明確的面孔,畫中人的情緒與理念都是通過那些扭曲的線條和陰冷的色彩來傳達。包括,此後她作品中的那些女性形象,都帶着性別本能,多多少少將她自我和生命經歷的投射在其中,先是應對女性和女藝術家的社會地位,接着是對女人的真實處境的記錄,漸漸轉向對剝離了社會因素的女人的自我的探索。崔岫聞說,那個時候是她藝術創作的“生理階段”,是用身體體驗來表達這個世界。直觀、感官。

而自2010 年以來,以佛學與哲學作爲靈感來源,對生命與精神的探討逐漸成爲崔岫聞創作的主要線索。

現在正在的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光》中,崔岫聞藉着中式庭院建築空間的深度結合,進行創作,分爲身、心、靈、命四個部分,沿博物館建築中軸線穿庭院而過,逐漸深入地思考着生命的軌跡與能量,而展覽主題“光”則象徵生命的方向和最終目標。

在這次展覽中,崔岫聞獨創性的把觀衆作爲了作品的一部分。觀衆可以和作品發生互動關係。比如,“身”這部分的彩色沙發塊設置,很柔軟,觀衆可以坐、可以趴,也可以躺。而高高低低的空間佈局,也改變了觀衆之間的對話空間。

崔岫聞說這是一次創作思維由二元對立空間轉變到非二元互動關係的結果。而“身、心、靈、命”四個主題的設計也是她自己走過了這樣四個階段。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變化,崔岫聞覺得這是自己向肉身以內的精神空間探索的結果。她說:“你的內形空間是你的精神世界,能量世界。一個人的內在生命世界有多大,精神世界有多豐富,他的能量就有多大,因爲內形的空間也是生命的養份。如果沒有內形空間的滋養,一個人有多年輕就是多年輕,多漂亮就是多漂亮,等到時間把這些耗沒了就什麼都沒了。”而性感,是貫通存在於身、心、靈這三個階段中。畢竟,命是最後的那個虛無的空間。一切都無形,一切都存在,但也都不存在。

她覺得,美女的肉身是身這一階段的性感,到心的這個層面,你會對某一個線條、某一個場景有所感應,甚至是風雨雷電都會引起你性感的感知。到靈魂,性感是個無處不在的能量場。

“你的靈魂隨着精神世界的一起成長,纔是真正的性感。”最後,她是這樣說的。

姜傑:中國式性感就是旗袍縫裏看過去的那條若隱若現的腿

姜傑.p

  • 1965 年生於北京
    1984 年7 月 畢業於北京市工藝美校特種工藝專業
    1991 年7 月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1995 年7 月 中央美院研究生課程班結業 現爲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

主要獎項:
2009 年6 月 獲“2009 年度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大獎”
2009 年12 月獲“2009 時尚COSMOPOLITAN 年度時尚女性大獎”

姜杰特寫.p

1984 年就進入學院的姜傑,身上充滿着濃濃的學院派氣質。談話間她就像站在講臺上那樣總結,“古典藝術會願意用美來表達,而當代藝術中,美不美並不是主要的東西。當代藝術會更直觀,更自我,因此有時候會是扭曲的,甚至血淋淋的。”然後,話鋒一轉:“但如果只是尋求一種感官的刺激,那樣太表皮了,只有表面的手法和內核想表達的內容合拍了,纔會覺得有些意思。”就像在給一個學生指導作品。

在某種程度上,姜傑的境遇有點像弗吉尼亞• 伍爾夫,有完好的私人生活,也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如美國文學批評家哈羅德• 布魯姆所言,“並非意指一個人獨自 潛心研讀之所,而更多是指一種環境”。在此環境中,姜傑以幻象和比喻替代了現實情慾。在相對狹窄規律的日常生活中,姜傑野心勃勃,正當被人比作這個或那個女性藝術家時,她懸掛起海明威式的強悍之作。

姜傑不再做也不再談“嬰兒”和“粉紅色高跟鞋”,而是在工作室正中懸掛起了一個直徑11 米,實際重量接近3000 公斤的巨大男性生殖器,被命名爲《大於一噸半》。這是她近幾年來非常滿意的作品,在上海浦東、北京都進行過展出,看過展覽的不少觀衆覺得這口味太重,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畢竟面對性或性別有關的私密話題,國人往往內斂靦腆甚至嗤之以鼻。

但其實大家對這個話題也都是津津樂道的,誰又不熟悉幾個黃段子其中的隱祕內涵呢?

姜傑並不過多解釋作品的含義,只是說這是巨大的、無力的、脆弱的。詩人歐陽江河這樣評價這個作品:“在這之前我們放大尺寸的都是臉,但男根是私處,是不能掏出來亮着看的,結果姜傑這個顛覆很厲害。中國形象原來是中國臉,而且是壞笑,中國男根其實也是笑,黃段子的笑。中國系列已經從臉到這裏了,這個變化也是顛覆性的。”儘管創作手法是顛覆的,但姜傑的作品始終致力於表現存在的脆弱和易逝,事實上,《大於一噸半》也延續着這種語言邏輯,雖是一龐然大物,具有強烈的視覺壓迫感,亦有着紀念碑式的敬畏,同時卻也是一種極端的倦怠和任人撕扯擺佈的存在。在她工作室拍照時,姜傑一件麻布襯衫,一條工裝褲,一雙短靴的中性裝扮,像一身戎裝的川島芳子。其實,這樣的女人不需要過多裝扮,也不需要過多扭捏的造型,只隨意地一坐,一抬腿,照片就有了。

在姜傑眼中,西方的性感就是比較猛、比較直接的開放姿態,而東方的性感則是來自遮蓋。“越捂着越蓋着就越性感。比如日本的和服強調的是脖子和領口的關係,而中國則是在旗袍縫裏看過去的那條若隱若現的腿。”姜傑說。

對於姜傑個人來說,則更希望含蓄而微妙的性感表達,有些偏於局部。可能是一個手臂、一根手指。她說,前一陣子去景德鎮看到一個製陶的老工匠,他講他的窯,他的工具,以及他的工作室,那種平和、淡定、柔和並且專注的神態,也給她一種特別性感的感覺。

 蔡志松:長得特一般,你說她性感,那不是騙人嘛!

蔡志松1.p

  • 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雕塑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1972 年生於瀋陽
    1997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主要獎項:
巴黎秋季沙龍最高獎“泰勒大獎”
“洛克菲勒中國傑出青年藝術家大獎”
“崗松家族基金獎”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獎”等大獎

蔡志松.p

“蔡老師,您跟我說實話,您那組玫瑰的作品到底是要表達什麼?”這是蔡志松的作品《玫瑰》發表後,一個朋友把他拉到角落裏偷偷問他的話。

那組作品是鉛製作的玫瑰,有綻放的,有含苞的,厚重的鉛被製作成薄薄的花瓣,一層層包裹纏繞在花心四周。花蕊這東西的象徵含義着什麼,我不說,相信你也能懂,電影《迷牆》就對這象徵含義進行了充分的詮釋和演繹。此時此刻,蔡志松朋友問話時真誠又壞壞的笑容似乎都浮現在了眼前。但是蔡志松卻不斷強調,玫瑰的創作本意並非想要表現性,而是要表現愛情。以鉛作爲材料,因其光澤既絢麗又沉靜,既柔軟又沉重,既可以塑造又容易損毀,其性質很穩定,但在融化消亡的剎那會釋放毒素。蔡志松說,人們總是把得不到或希望得到的東西想象得很美好,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所以只追求享受過程的快樂,卻沒有做好承擔結果的準備。正與反、過程與結果共同構成事物,這是一個不變的法則,就像這永不凋零的鉛玫瑰。”這段他對媒體重複過無數次的話,他說起來就像背課文一樣流利不需要思考。

蔡志松在藝術圈很有名,一方面因爲他是首位獲得法國巴黎秋季沙龍最高獎“泰勒獎”的華人藝術家,也是因爲他曾三次創造中國國內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頗高的顏值。拍攝那天,蔡志松準備了三套衣服,白襯衫、白褲子、馬甲、禮帽;立領白襯衫、黑褲子、黑馬甲;還有一件從國外收回來的紀念版工作風衣。每一套都搭配得一絲不苟,頭髮更是紋絲不亂。

因爲熟悉雕塑,而對人體結構有過深入研究的蔡志松清楚地知道如何通過服飾來揚長避短。在他看來,亞裔人種的身材結構天生不如歐羅巴人種。所以像性感這種全方位的事兒,必須也得全方位的武裝起來。開玩笑自稱是“純外貌協會”的蔡志松並不喜歡純粹肉慾的性感,像赫本那種各方面都優秀的綜合美人兒才能獲得他的青睞。

出生於瀋陽的蔡志松不喜歡用玄幻的大詞來表達自己。他並不會刻意去思考如何讓作品看起來“性感”,只是在創作中將材料用到極致,把結構儘可能做到完美。不少人都覺得他《故國》系列的銅像人體“很性感”。對此,蔡志松只是平淡地說:“也許當作品的各種結構達到完美的比例狀態時,自然而然就會讓人覺得性感。”

蔡志松認爲,對性感的認知是隨着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年輕時,可能更看重外形的性感,成熟了會更多考量一些綜合的其他因素,“當然,只有內在沒有外在是肯定不行的。長得特一般,你說她性感,那不是騙人嘛!”

郝友:性感是生命的原動力

郝友.p

  • 阿波羅藝術網董事長
    2002 年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
    2008 年意大利藝術學院佛羅倫薩分院藝術碩士。
    法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主要獎項:
雕塑《生命系列—- 生命的麥浪》入選2010 年法國美術家
協會沙龍展並獲得沙龍獎

郝友特寫.p

郝友的身份十分跳躍,但都與藝術相關。她在意大利藝術學院佛羅倫薩分院藝術系碩士學位,並開始從事藝術創作,後來擔任多家機構的藝術顧問。現在在互聯網時代,她又開始創業做起了阿波羅藝術網。這是一家致力於前沿藝術傳播和商業探索的藝術品交易電商,上線僅僅一年時間的Artpollo 阿波羅藝術網已經成爲藝術品交易領域的領先者。

創業實施阿波羅計劃的初衷,是郝友在做藝術創造的過程中,發現中國有很多有才華的藝術家,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品。但大衆對藝術作品並不是很理解。於是她決定建立一個欣賞和理解藝術的橋樑。在互聯網時代、全球化時代,郝友和來自英國倫敦的互聯網創業團隊,原易淘食網創始人鄺苗等發起阿波羅藝術網,建立保存時代思想、文化、藝術精華的藝術基因庫,實行探索藝術的藝術阿波羅計劃。

郝友是個精力旺盛的人,在各種身份之間的跳躍都遊刃有餘,就像她的畫作與雕塑作品之間的跳躍。郝友的畫,大紅、大綠、大紫各種色彩在畫布上跳躍,鮮明搶眼。但她的雕塑作品完全是中性的,冰冷的。甚至有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女性作者的作品。在做創作的過程時候,她也關注生命本源的表達。就像她的作品《生命的麥浪》,那是一顆顆“精子”像千軍萬馬的出發,象蝌蚪般湧動着,穿過一片片金黃色的麥浪,穿過煉獄,走過天堂,挺拔着,掙扎着,一直向上……

在她眼中,性感是母親的角色,是生命的原動力。性感也應該是由內而出的,是已經寫進生命中的密碼,那應該是陽光一般的感覺,她覺得站在這樣的人面前,就像曬着陽光一樣舒服。事實上,人類自祖先開始就已經知道美的概念了,這種美來自於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遠古時期,人類會把狩獵、生活等畫在巖壁上。也會以豐乳肥臀的形象來比表現大地母親,古羅馬會把裸露的人體做成雕塑被永久紀念。

郝友覺得,“面對性感,我們應該是坦然的。不摻任何雜念的,美好的肉體,就是上帝的雕塑。無論我們用畫、用雕塑任何手段來還原展現它,都應該是美好的。而人體也是生命的本源。”

孟祿丁:性感最重要的是體驗過程

孟祿丁特.p

  • 抽象風格畫家
    1962 年出生於北京
    1979-1983 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1983-1987 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7 留校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主要獎項:
2008 “意派:中國‘抽象’藝術三十年” (la Caixa Forum 美術館) 巴塞羅那和馬德里,西班牙
“孟祿丁藝術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09 “意派—世紀思維”(今日美術館)北京
“向祖國彙報—新中國美術60 年” (中國美術館)北京
2010 “偉大的天上的抽象” (中國美術館)北京
2011 “新境界—中國當代藝術展”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澳大利亞
“偉大的天上的抽象”21 世紀的中國藝術展 羅馬市當代美術館,意大利
2012“ 無形之形—中國當代藝術展”2012中國文化年,卡爾舒特藝術中心, 德國

孟祿丁.p (1)

孟祿丁已經畫了很多年圓,紅的、藍的、黑的、白的,各種顏色的點組成的圓。與其說他是“畫”出來的,不如說是“甩”出來。五、六米高的工作室正中,是一個工作案臺,巨幅畫布被固定在案臺下一個機器上,扭開開關,那個機器就會帶着畫布高速地旋轉起來。孟祿丁帶着帽子,嘴裏銜着煙,上竄下跳。

他的創作看起來是簡單的重複,只不過是用吊瓶將顏料一滴一滴滴在畫布上,然後這顏料隨着畫布的旋轉、甩落,或點、或簇、或聚攏、或散馳,看似偶然的生成。但仔細品味,那些點又宛如在無數次的重複命運的擠迫,存在並各自散發着失控般的扭曲。

有人說他畫的是佛光,有人說是起點,也有人說是精子。孟祿丁從不願意做任何理念的解釋,“每個人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每個人的感受遠遠比理念複雜得多。”

孟祿丁的藝術起源於80 年代啓蒙年代。社會上不管是政治環境,還是文化藝術環境都發生了變化,美院的小環境也應當與之呼應。因而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裏,孟祿丁就完成了寫實造型、表現性的作品、超現實主義以及抽象的探索。他和張羣創作的《在新時代——亞當夏娃的啓示》被譽爲’85美術新潮運動的開端,在短短的兩年內,他的畫風從超現實、表現,發展爲抽象,並一直延續至今。在孟祿丁看來,抽象是一種語言方式,而且是一種經典的方式,可以與其他方式互補、互動,吸收和啓示,可以相互充實和豐富各自的語態。

在創作中,孟祿丁一直覺得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這也是他一直在強調的,“因爲只有在過程中才能捕捉到很多新鮮的、有生命力的東西,一旦要設定一個結果,往往是不真實的,只有在偶發中才可能找到新的創作方式或者語言,再把它提純、衍生。過程不僅僅是對藝術,對生活、對一切都很重要。現在的人都太注重結果所以活的很糾結,如果注重過程,人會活的很自我很真實,會體驗很多更細膩、更深入的東西。”

孟祿丁對性感的理解,也是要在建立在互動體驗之上的。“性感不能是單方面的,不是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它是互動的過程。”

在他的理解裏,性感是分爲大衆口味的和重口味的,有時候非大衆趣味的東西往往會給人性感的感受,簡單來說,有些人看起來壞壞的,但會給人性感的感受。“而像戀物癖、戀足癖等等這些非大衆口味的性癖好,他們眼中的性感一定比大衆口味更強烈。”

孟祿丁覺得,有時候人對性感的體驗摻雜了情感的,尤其是來自文明、道德、宗教等等制約,把原始動物性的性和性感束縛並屏蔽掉了很多。“可是當性是朦朧的時候,不是更誘人麼?”我問。“朦朧和剋制的前提,是經過體驗後的自制,就像畫畫,用過了紅的、藍的、黃的這樣直接的表達之後,就開始願意用灰色這種中間的色調錶達。”在孟祿丁看來,性的領域應該非常寬廣的,是物理的,是心理的,也是精神的。而性和性感更應該是純粹的,是來自視覺的刺激、來自觸覺的感受,來自於和諧互動的體驗,以達到心理的感應。

(完)

編輯+採訪+文字=由之 攝影=姜南( ASTUDIO) 攝影助理=趙燁+小飛+小達   化妝=李諾(東田造型)+李曉東 特別鳴謝=阿波羅藝術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