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羅森伯格(Jacob Rosenberg)對坐飛機放屁的興趣始於一次飛往新西蘭的長途航班。登機後,他發現自己的肚子明顯地鼓了出來。打開行李後,包裏的一個空瓶讓他明白了脹氣的原因:在低氣壓下,空瓶膨脹了起來,飛機落地時,空瓶又被重新壓扁。他意識到,同樣的過程一定也發生在了肚子裏的氣體中。

“從那之後,我就開始留意人在飛機上會產生多少脹氣。”他說道。“很多。”

雖然遠沒有氣流顛簸那麼讓人反胃,飛機上的空氣質量也常常是乘客們的抱怨對象。“人們都在飛機上聞見過怪味,”羅森伯格介紹道;他是哥本哈根大學的一位臨牀醫學教授。但直到他下了飛機,和同事們喝過幾杯小酒之後,他纔開始認真地思考這一現象的科學影響;思考的結果是一篇關於如何緩解飛行過程中的不適的論文。

就算在地面上,人們每天也都會放出數量驚人的氣體。一項估計認爲,人每天平均會放10次屁,排氣總量足有1升之多。這些氣體來自胃腸未能吸收的食物,它們被細菌分解後產生了氮氣、二氧化碳和氫氣——以及氣味更濃烈的硫化物。

人人都會放屁,但羅森伯格在閱讀有關放屁的醫學文獻時發現,人們對屁其實誤解頗多。研究顯示,與通常的看法相反,男性並不比女性更容易放屁(雖然男性放起屁來可能更肆無忌憚);事實上,女性的屁裏面硫化物濃度更高,而且——據一羣倒黴的裁判員評價——聞起來更臭。再比如說,雖然人們常說喫豆子會產氣,但最近的一項實驗表明,豆子的產氣效果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強,而且人與人間的差異也很大。能減少放屁的食物有魚類、米飯、奶製品和果汁,因爲這些食物中不能被消化道吸收的成分更少。

 

 

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有多少難言之隱?

在地面上,絕大多數屁都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覺(至少別人能假裝沒注意到),但在封閉的機艙裏,放屁就相當不受歡迎了。飛機上更容易放屁的原因是簡單的物理原理,羅森伯格解釋道:“氣壓下降時,氣體就會佔據更多空間。”1升氣體在飛機上需要佔據30%的額外體積,使人產生難受的脹氣感。對飛行員們來說,脹氣是個常見問題——超過60%的飛行員自述經常脹氣,比普通白領的比例高得多。

當然,你也可以憋着不放,但可不一定是個好主意。不舒服不說,羅森伯格認爲憋屁可能還有輕微的風險:“如果你是個身體健康的年輕人,那沒什麼問題,但對健康狀況不佳的老人來說,憋屁可能對心臟功能造成壓力。”

 

 

宇航員放了屁也沒法通風,天長日久可能直接炸裂?NASA還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不憋也可能會造成新的問題,特別是在高空中。一篇1969年的論文強調了在封閉的太空艙裏,宇航員的屁不斷積累導致起火的危險。謝天謝地,迄今爲止,這樣的事故還沒有發生過。即便如此,加拿大太空署的一支團隊仍然認爲發酵豆製品或許是完美的太空食品:豆製品發酵得到的豐富的益生菌可以與導致產氣的微生物競爭,因而緩解宇航員的脹氣問題。

雖然機上脹氣的最壞結果也就是不適或尷尬,但航空公司已經對此採取了措施。在研究過程中,羅森伯格訪談了哥本哈根的航空工程師,他發現,許多航空公司已經在空調系統中安裝了木炭過濾器。多孔的木炭能吸收多種氣味,因此,安裝木炭過濾器能阻止有異味的氣體繼續在機艙中循環。航空公司還提供低纖維、高碳水化合物的飛機餐——這樣的組合更容易讓人們的消化道消停下來。我們並不清楚航空公司們是怎麼得出這些結論的,但可以想象,航空公司大概很早就停止供應花菜和捲心菜了。

 

 

飛機餐一般都會選擇不易產氣的食材(但還是不好喫)。

儘管如此,羅森伯格還是認爲航空公司可以做得更多——尤其是因爲飛機上不能抽菸,其他異味會更爲明顯。他建議道,在座位裏放置木炭是個可行的選項,但先前的研究顯示這樣做的效果並不明顯,這或許是因爲大多數褲子和裙子會導致“隧道效應”,排出的氣體並不會接觸到坐墊;他認爲,織入了木炭的毯子效果可能更好。他還指出,特別擔心自己產氣的人可以選擇添加了木炭的內褲;據《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報道,木炭內褲能吸收幾乎全部的異味,而在褲子裏放置可更換(而且可重複使用)的墊子只能吸收大約70%的異味。

 

 

添加了木炭的吸味內褲;外觀上好像並沒有什麼區別……

除此之外,羅森伯格還有別的“妙招”。肚子脹氣的人更可能經過食道,從口腔排出來自食物發酵的有異味的氣體,因此,航空公司可以用吹氣測試把腹中有氣的人提前甄別出來,然後在登機時把他們安排到特別的艙位,比如接近廁所的位置——或者乾脆不讓他們上飛機。

雖然在飛機上放屁是很煩人,但必須承認,因爲這等小事就不讓人登機實在有點過頭。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或許是別對放屁感到尷尬。正如羅森伯格所說,“放屁一點都不罕見,但人們就是不會討論這件事。”希望他的論文能成爲改變這種情況的一小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