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太誇張的假睫毛不再是最時髦的做法,但“睫毛長長才是美”成爲了一個不二準則。你可以用睫毛膏,用睫毛增長液,去種個睫毛啥的,還有一種快捷方式就是貼假睫毛。

這麼多年,人類的標準依然是:睫毛還是長一點好看

法國人曾說過:女人最性感的地方不是酥胸,而是長長的睫毛。

可是睫毛不夠長怎麼辦?你可以用睫毛膏,用睫毛增長液,去種個睫毛啥的,還有一種快捷方式就是貼假睫毛。區別是:睫毛膏是更現代的產物,而假睫毛並不只是現代人的小聰明,古代人很早就會玩了。

不過,在遙遠的中世紀,審美往往都會讓位於社會規約。

因爲教會認定任何形式的毛髮裝飾都是一種色情引誘,中世紀強制人們拔掉假睫毛。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當時有教養女子更願意留露出額頭的髮型,她們甚至要拔掉眉毛(你可以在中世紀的肖像上見到類似的特徵)。

然而,不管教會怎麼抑制,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上,長睫毛都被公認爲好看又時尚。

古羅馬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家,著有《自然史》的老普林尼曾這樣評價眼睫毛:“眼睫毛是極度性感的化身,所以女人有着正常長度的睫毛就好,這樣可以示貞潔。”

老普林尼也許太保守。但這並沒有妨礙古羅馬的女人們畫眼線,就跟現在做的差不多。大概是長長的睫毛和眼線膏有異曲同工的功效吧——讓眼睛看起來更深邃。

儘管眼線膏會讓你的眼睛看起來更有存在感,但眼睫毛的魅力一直無法被眼線膏取代。

大家都說自然就是美,假睫毛爲什麼還魅力不減?

1882 年假睫毛縫入眼皮的插畫

大家都說自然就是美,假睫毛爲什麼還魅力不減?

粘着式睫毛

大家都說自然就是美,假睫毛爲什麼還魅力不減?

1936 年美容室睫毛嫁接

這也是爲什麼到了 19 世紀,當長睫毛成爲一種風潮,一些很極致的美容方法出現了——就是把頭髮移植到眼瞼上。

據說,做這種手術的人要經受相當程度的痛苦。法國巴黎人發明這種殘忍的手術,最初的使用方法是使用天然毛髮縫進眼皮,這種方法不打麻醉,痛苦的過程可想而知。

所以,那些無法做這種手術的人更願意選擇使用粘着式的假睫毛。這種睫毛用天然的毛髮製成,粘在絲綢或者紗布,或者魚皮上。

不過,粘着式的假睫毛產品在進化的途中惹來了不少麻煩。1879 年,The Royal Cornwall Gazette 的一位作家曾譏誚評論:“幾根假睫毛飄在她喝的茶上,這位女士還在忘情與人聊天,全然不知。”

儘管在 1911 年,Anna Taylor 獲得了假睫毛的發明專利,但直到 1916 年,假睫毛也沒成爲一種更普及的美容產品,電影演員是主要消費羣體。同年,D.W. Griffith 在拍攝電影 Intolerance 時,他想要女演員 Seena Owen 的睫毛“像扇子一樣梳眼簾”,於是讓助手用在萬聖節貼假鬍子的膠水爲 Seena Owen 貼了假睫毛。

據另一位演員 Lilian Gish 後來寫道:“早上,Seena Owen 來到攝影棚,眼睛簡直像被睫毛糊住了。可是在鏡頭裏,她美若天仙。”

到了 1921 年,演員們都很喜歡佩戴假睫毛——有些人甚至說,戴了假睫毛可以保護眼鏡防止日光燈的照射。女人們紛紛湧向沙龍種貼假睫毛。

有一位專欄作家後來寫道:“如果一個美妞看着你,透過她又長又濃密的眼睫毛看着你,不要任意就傾心了。你要知道,這勾人心絃的睫毛可能不屬於她,至少在她用錢買來之前。”

大家都說自然就是美,假睫毛爲什麼還魅力不減?

大家都說自然就是美,假睫毛爲什麼還魅力不減?

大家都說自然就是美,假睫毛爲什麼還魅力不減?

1929 Greta Garbo 她濃密細長的睫毛成爲當時所有女性的模仿對象

大家都說自然就是美,假睫毛爲什麼還魅力不減?

另一位大眼“睫毛女神”Twiggy

到了 20 世紀 30 年代,假眼睫毛變得無處不在,種類也變多,從顏色上就有黑色、褐色、金色。1923 年,Willian Beldue 發明的睫毛夾也促進了假睫毛的進一步推廣,因爲睫毛夾讓假睫毛與真睫毛能夠對齊,看上去更逼真。Vogue 這樣讚美:“假睫毛給了女人魅惑人心的忽閃忽閃。”

也是在這時出現了睫毛嫁接技術。當時的睫毛嫁接與現代的沒有太多不同,都是使用一種很強的膠,用鑷子把單個的睫毛粘在眼皮上,完成後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假睫毛的種類就越來越多,並且使用塑料的人造毛代替真毛髮。

一些化妝品製造商比如 1963 年誕生在美國的 Andrea 開始倡導消費者選出所謂的“睫毛女神”。那時,Andrea 已經生產了 20 種假眼睫毛。在整個 20 世紀 60 年代,有 2000 萬副假眼睫毛售出。以濃密的眼妝在時尚界走紅的英國名模 Twiggy 總是上下眼瞼都掛着濃密的假睫毛,她也被公認爲是“大眼睫毛女神”。

然而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流行更自然的妝容。假眼睫毛的妝容不再那麼走俏。特別是到了 90 年代,美學流行的是極簡的妝容。貼太誇張的假眼睫毛不是那麼時髦的事——更何況,它們有時候真的會掉到你喝茶的杯子裏。只有麥當娜會花 1 萬美元一副的、戴着狐狸毛和鑽石一起做成的假眼睫毛去開演唱會。

雖然太誇張的假睫毛不再是最時髦的做法,但“睫毛長長才是美”成爲了一個不二準則。

不過大概每天都去撕扯假睫毛是一件挺糟心的事情,要知道女人愛美也是要講究效率的。現在,20 世紀 30 年代就出現的睫毛嫁接技術是更受歡迎的一種讓睫毛變長的方法。美妝博主 Tracy Quan 稱這些由人工合成纖維、貂毛製成的嫁接睫毛是“女人的第二個酥胸”。

那麼,這些假睫毛到底來自哪裏?

2013 年,英國的 Victoria & Albert 博物館曾展出過一副水果姐 Katy Perry 戴過的假睫毛。這副假睫毛由誕生於 1946 年的 Eylure 公司提供,水果姐還和這個品牌推出過聯名系列。 Eylure 不僅是 Elizabeth Taylor,Nicole Kidman 等衆多明星的心頭愛,它也是英國皇室指定專供商品,在歐洲市場佔有率達到 60% 左右,英國佔有率達到 75% 以上。

而 Eylure 爲 Katy Perry 提供的那副假睫毛則出自印度尼西亞的 PT Royal Korindah 公司。

印度尼西亞的中爪哇省是全球假睫毛的集中生產地,包括 L'Oréal,Shu Uemura,MAC,Kiss,Make Up For Ever 等品牌都在此生產假睫毛。

這些假睫毛由印度尼西亞的女工製成。她們的工資大約是每個月 50 英鎊,時薪大約是 29 便士,也就說製作每一副假睫毛,她們能賺 8 便士。但最終這副假睫毛在英國的售價是 5.95 英鎊。

儘管造價便宜,但女人對眼簾上的這點愛美之心還是給這個產業帶來了不少的利潤。

2010 年,僅在美國,女人用來買睫毛膏的錢就有 5.37 億美元(這個數據還不包括沃爾瑪賣場的銷售數據)。而假睫毛的生意每年帶來大約 4400 萬的收入。因爲睫毛嫁接在美國的平均單次消費至少是 200 美元,因此,睫毛嫁接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