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皇帝,他統一了六國,他結束了六國常年戰爭的局面。使得各國的老百姓免受戰爭帶來的苦難,也爲以後各朝代都想着統一全國而奠定的基礎,一直以來,秦始皇是讓人保貶不一的人物。在功過之間,我覺得是功勞大於過失。

秦始皇當政期間完成了六國的統一,沒有休養生息,而是繼續發動戰戰爭,擴大自己的國土。那時候秦國的土地比戰國時期七個國家加起來的還要多,對於征服的土地,他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用自己的禮法就治理, 因爲秦國當時已經是封建社會了,相對於奴隸制度更是人性化依法治國爲秦國的統治贏得不少民心,從而使得秦國可以穩而不亂的征服別的國家的土地。

商鞅變法以後,秦國開始完善自己國家的法度建設。並開始通過律法來治理自己統治下的國家。在陳勝吳廣起義中說“秦法嚴苛,不得不反”而不是說因爲官員的原因逼得百姓謀反的,這與儒家思想提倡的“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言論大有不同。雖然說我國現在也提倡依法治國。但是受儒家幾千年的影響,法律之下無外乎人情。有多少人爲了一己私慾去溜鬚拍馬屁。

秦始皇漢修建了驛道建立了驛站站制度。這樣朝天發號的施令就可以很快地傳遞到各地。全國各地有什麼事情也可以很快的傳遞到朝廷。坐在朝堂上的皇帝就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加強了皇帝對整個國家的掌控權利。秦始皇實施郡縣制度。皇帝直接任命各方官員。可以根據官員本人的功勞的大小能力的高低,給他安排合適位置。平民百姓也可以憑藉軍功,一步一步的升官。這樣平民老百姓也可以憑藉功勞到朝堂上參政。李思,蒙敖,便是平民中奮鬥成功的代表人物。是現代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的起源。秦朝的政治制度,遙遙領先於西方國家。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秦朝的政治制度一直被沿襲使用。

戰國時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因爲文字貨幣度量衡的不同。影響到了各地的經濟和文化的相互交流。秦國統一以後,就讓小篆做爲全國統一使用的文字。圓形方孔秦國銅錢是統一的流通貨幣。還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對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非常有利。也是秦朝的統治更加穩固。

還修建了萬里長城,來抵制南下抵禦匈奴。匈奴是一個古老的有遊牧民族。最早起源在蒙古草原。戰國時期,各國之間連年不斷。無暇北顧,匈奴有充足的時間壯大,戰國末年的時候已經發展的相當壯大,就開始南下搶奪肥沃的土地,搶奪邊關老百姓的財產牛羊,首先佔據了水草肥美的核桃地區。然後不斷向南下。騷擾各國的邊境。秦國統一全國以後。就蒙恬將軍帶兵北上收復了河套地區。並且遷徙百姓去那裏耕種戍邊。秦始皇有調遣全國的百姓。修建長城。用來抵制背面的匈奴。這就是我國最爲著名的古蹟之一萬里長城。

修建長城也是世人說的暴政下的產物,民間流傳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故事就出自於這裏。新婚燕爾的夫妻,因爲皇帝的一句話,就要去邊關修建長城。最後被繁重的勞動累死。孟姜女去長城尋夫,知道夫君以死,便開始傷心痛苦。最後長城杯哭塌了。由此可見但是百姓對修建長城是多麼的不滿。但是作爲皇帝,他需要考慮全局,而不是一小部分人的意願。面對虎視眈眈的匈奴,修建長城勢在必行。並且這還是造福後人的好事情,更是有不可不做的理由了。對於秦始皇這個人來說,我們每個人的看法都有不同。但是我們不能不說他是一個很偉大的帝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