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的状元郎,电视剧上的都是风流倜傥,公主见了要嫁,侠女见了立马退出江湖的男神级人物。而在课本之中,他们又是八股取仕制度下的读书机器,呆板木讷,对皇权卑躬屈膝的小官员。而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举史,也诞生了诸多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在官场外颇有成就的状元郎,他们有的敢对封建官场的叫板,有的将一生奉献给了科学事业,也有的是热衷慈善的商业奇才。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代状元们的正确打开方式。

论古代状元郎的正确打开方式——个性张扬,坚持自我,敢爱敢恨

高颜值高智商的爱国状元——文天祥

关于文天祥忠勇爱国的事迹,数百年来世人歌颂,成为中国文人气节的典范。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文天祥其实是状元出身,还是个颜值颇高的状元。

在古代,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如果能在三十岁考上进士就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幸事了,而文天祥在二十几岁就中了状元。在殿试之上,文天祥和宋理宗面前从容应答,脱稿演讲了上万字。宋理宗不得不惊叹其才华,最终钦点为状元。

论古代状元郎的正确打开方式——个性张扬,坚持自我,敢爱敢恨

文天祥

对于文天祥的样貌,本就惜字如金的宋史,竟然用了一个长句详细描写——"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这位身姿挺拔、肤白貌美、眉目清秀、让人过目难忘的美男子,骨子里非常倔强的。蒙古铁骑的进攻,宋军连连败退,贪生怕死的得宠太监董宋臣,连连劝说宋理宗把都城迁往福建和广东一带以避锋芒。文天祥一纸奏疏,请求宋理宗斩杀董宋臣。宋理宗不愿理睬,文天祥直接辞官回家。后来文天祥回归官场,再度弹劾董宋臣,后来因为大胆出言得罪贾似道,三十七岁时被迫退休。很快文天祥才被再次任用,为荆湖南路提刑。

经过这十七年的官场生涯,文天祥已经成长了许多。这一年,他遇到了曾经的宰相江万里。一生清廉的江万里,对文天祥有提携之恩,是文天祥的恩师和偶像。在面对这个晚辈时,江万里语重心长道:"我看了那么多人,而治理国家的重任,还在于你,你要努力。"因为江万里的这句话,文天祥肝脑涂地立身为国。而在这场师生之间交谈后仅仅十年,文天祥从容死在刑场之上。

论古代状元郎的正确打开方式——个性张扬,坚持自我,敢爱敢恨

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个官场,对于这个皇帝,文天祥可能充满了不满,但他终究没有放弃过他的君主和国家。二十岁中状元并不值得夸耀,而一生都坚持初心,才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状元科学家——吴其濬

对于古代的仕子们来说,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是唯一一条提高家族阶层的道路。而对于吴其濬来说,官场再混乱,工作再繁忙,也不能阻止他的学术梦——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不同于俊才群出的江苏,在整个清朝,河南省仅仅出过一个状元吴其濬,而且这个状元还是个涉猎甚广的全才,做上了封疆大吏,光耀了门楣,还完成了数本科学巨著。有学者曾言,吴其濬可能是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唯一一个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状元了。

论古代状元郎的正确打开方式——个性张扬,坚持自我,敢爱敢恨

(吴其濬故居匾额)

吴其濬出身在书香世家,他的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是举人,他在21岁考上了举人,28岁考中了状元。吴其濬光耀了门楣,父子三人均在朝中任职,吴家一时风光无二。可仅仅过了四年,吴其濬父亲逝世,吴其濬与兄长奉柩归里,在家丁忧。而命运多舛,归乡后,吴其濬的母亲和兄长都相继去世,吴其濬在家丁忧八年,也就是这八年,他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其濬潜心修建了自己的植物园"东墅","堤上种桃八百株,栽柳三千株",同时建茅屋数间,"半藏农具半藏书","亦种奇花亦种菜"。在归乡之前,吴其濬在翰林院任职,可以接触到很多植物学的古文献。吴其濬在这片属于自己的沃土之上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亲自栽培观察,还经常徒步山野,对家乡的植物进行观察。

吴其濬对于植物的潜心研究,道光帝都十分敬佩,关于植物方面的问题道光帝也会常常请教,不仅仅拿宫中的珍稀花草给他识别,还询问他黄瓜何事从西域传入中国这种问题。

论古代状元郎的正确打开方式——个性张扬,坚持自我,敢爱敢恨

道光二十年(1840年),吴其濬开始外放为封疆大吏,先后出任湖南、浙江、云南、福建、山西巡抚,并曾署湖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他宦游了大半个中国,也对各地的生态环境、植物动物、甚至于矿产冶炼都进行了系统的统计了研究。在云南,他深入矿区,总结采矿和冶炼生产,写出《云南矿厂工器图略》、《滇南矿厂工程图略》。而在植物学之上,他更是如鱼得水。这位正省级高官对吃喝玩乐、拉帮结派丝毫不感兴趣,闲暇时间全在田间山野,为了了解一个植物,他会谦虚地询问农夫、药农甚至于放牛娃。

吴其濬白日工作,晚上写作,积劳成疾。他本想在山西正式辞职,安心完成自己的著作。而他的《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尚未完成好,他却因病与世长辞。后继任的山西巡抚陆应谷用了两年时间潜心整理,并校勘印行。

这两本书超过了历代本草名著,是中国古代史上记载植物种类最多的着作。所记植物分布19省,绘图谱精美准,曾被翻译为德文、日文、英文,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

商业奇才,走后门的状元——张謇

士农工商,这是中国固有的社会等级,商人为最末。而清末著名的状元张謇,却一直在商场摸打滚爬,想要在这里找到一条救国之路,

不同于上面的两位天才型状元,张謇的考试之路相当曲折,他16岁考上了生员,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五次前往南京参加江南乡试都没有考中。一直到光绪十一年,33岁的张謇才考上举人。之后张謇参加了四次会试都以失败告终,一直到张謇41岁的这一年,慈禧六十大寿,张謇考上第六十名贡士。当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先生十分欣赏张謇,他向慈禧提议,能否打破常规,举张謇为状元,以六十名贡士为状元,以示太后的六十寿诞之庆。慈禧觉得有意思,就同意了。

张謇这个状元是"开后门"得来的,他心理清楚的很。所以当家人欢欣鼓舞的时候,他的日记之中并没有多少兴奋。张謇中状元的消息传到家乡后不久,他的父亲撒手而去。

论古代状元郎的正确打开方式——个性张扬,坚持自我,敢爱敢恨

张謇

因为慈禧六十大寿而让第六十名做状元,本来就是个极其不公平又荒诞的决定。而如今,人们提起状元张謇,不会有一人觉得他对不起状元这个名号,甚至可以称为清朝状元的典范。张謇苦读考试几十载,在考场里的时间加起来有4个月,精力最旺盛的时光都浪费在了考场之上,等到真的做上官,张謇已经迈入中年。但他并非固执守旧之人,他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创办了20多家企业,大多数与民生有关,他创立了370多所学校,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并且将慈善事业坚持到底。在辛亥革命前,张謇是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在辛亥革命后,他毫不犹豫地剪下辫子,受孙中山邀请担任实业总长。

张謇是个文人,也是个商人,但从来没有人用"文人"或者"商人"简单地概述他。他的一生太过不平凡,虽然没有做上大官,也没有积累成巨富,但在社会上,张謇的声望极高,人们称之为——绅商。

总结

状元,一个让人惊羡的身份。历朝历代,中状元都是民间仕子的最高梦想,是话本戏剧之中男主角咸鱼翻身的最高形式。

如今,国家已经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利用高考状元搞营销,卖情怀。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牛逼的人来说,状元只是狭隘的身份定位,只是漫长人生之中一夜疯狂的喜悦。只有愚昧的人才会进入两条歧途——在经历失败之后一蹶不振,在经历成功之后失去谦卑之心。

高考快到了,这是人生重要的检验,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检验。如果你有文天祥的演说才华、爱国情怀、哪怕是惊人的颜值;如果你有吴其濬的耐心和对梦想的坚持;如果你有张謇的人生觉悟、经商才华和善良的心……十年后,二十年后,你一定会拥有一个让自己舒适的职业,可以养家,可以偶尔奢侈奖赏自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之中让人称赞的专家……

希望这些状元们的故事,可以给高考生们带来好运,也带来一些人生的顿悟。祝你们一路顺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