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云港终于出伏啦!但接下来的天气疯狂反转!除了下雨,更惨的是…

苦夏40天,真是难熬啊

昨天

连云港终于迎来三伏的最后一天!

喜大普奔

除了开心还是开心

根据传统推算方法,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今年为7月17日)起为“初伏”,

7月27日起为“中伏”,

8月16日起为“末伏”,

8月26日“出伏”。

这个加长版的三伏天终于走到尽头~

走好不送!

终于出出出出伏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虽然今年暑热的待机时间长

但是高温的强度并不算很强

相信这样的日子里

多少含着台风的功劳

“安比”、“云雀”、“摩羯”、

“温比亚”和“苏力”

在它们或大或小的影响下

有惊有喜更有了片刻的清凉

天气变凉爽了,那入秋了吗?

盼望着盼望着

我们终于熬过今年的三伏天

连云港的温度也有所降落!

尽管降温还不是明显

但是好在已经没有月初的近40℃+的高温

而且最低温度都维持在25℃左右!

这才是秋天应有的态度啊!

不仅如此

连云港的昼夜温差也将拉大到7℃

现在晚上出门

可能还有点凉

有句老话:“三伏带一秋!”

连云港人都知道,这个“一秋”,

指的就是秋老虎!

前两年连云港入秋基本都在9月底10月初,

所以未来并不排除,“秋老虎”发威的可能。

小编斗胆看了下9月初的温度

最低温普遍在18°C——23°C左右徘徊

看样子今年的秋老虎不一定发威了!

别高兴的太早,接下来都是雨!

打开中国气象网,

连云港的雨水也是不间断

往后一看

满眼都是雨雨雨雨雨...

▲ 8-15天预报属于客观预报产品,反映的是未来天气变化趋势、请随时关注最新预报....

“一场秋雨一场寒”

到时候伏也出了,热也散了

就真正凉快下来了

不过连云港这片地方信不了天气预报

主要还得看“天意”

一年中最为"凶险"的29天来了

8月26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

这29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夏秋交替的时间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人最怕“一冷一热”一折腾,

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记住这5点,健康少风险

1

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

这10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

2

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有助于调节血压。

3

喝得“多一点”

这个阶段,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下面3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平稳血压的神器!

4

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5

穿得“暖一点”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很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凉爽是好事,但要注意养生

你都记住了吗?快告诉家人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