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樓歷史悠久,享譽天下。它們各具特色,又都有標誌性的古詩文爲其增光添彩。黃鶴樓有號稱“唐詩七律之首”的崔顥《黃鶴樓》來代言;滕王閣有少年天才王勃的《滕王閣序》做標籤;岳陽樓有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打廣告,那鸛雀樓呢?就是王之渙的這首《登鸛雀樓》。

唐才子登樓寫了一首小詩,成就名垂青史的經典,千年無人超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名爲登樓,那一定要寫登樓所見的景象。詩人看到的是山,是水。一輪落日向着連綿起伏的羣山西沉,冉冉而沒;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向前,流入大海。這就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一個“依”字,讓我們感覺到太陽是一點一點順着山勢,慢慢落向山那邊的,形象而傳神。

唐才子登樓寫了一首小詩,成就名垂青史的經典,千年無人超越

鸛雀樓在哪呢?在今天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的黃河東岸。王之渙登上鸛雀樓,他看到的山是中條山,看到的河也是黃河,他能看到夕陽落入中條山,卻萬萬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所以,“白日依山盡”是寫眼前景,而“黃河入海流”則是詩人遙想的景象。正因加入聯想,纔有發不盡之意。

短短十個字,一幅遼闊寬廣的畫面納入視野,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唐才子登樓寫了一首小詩,成就名垂青史的經典,千年無人超越

登樓所見是白日西沉,黃河東去,這是所看到的景物,也就是景語。接下來不再寫景,而是議論,是望中所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人看到的也不過是目之所及,要想看的更遠,那就要站得更高,也就能看到更加壯麗的景色。由登樓聯想到人生的哲理,從而把詩篇引入更高的境界,詩雖樸素,含意深遠。正因爲如此,這兩句就成了千古傳頌的名句,這首詩也被譽爲“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唐才子登樓寫了一首小詩,成就名垂青史的經典,千年無人超越

這首詩的用詞精煉簡潔。寫太陽就是“白日”;寫太陽落山,就用“依山盡”;寫黃河不寫洶湧,只是點到黃河即可。用極簡的詞語,營造一個闊大的畫面,給讀者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讓讀者去豐富、去體味黃河、高山、白日、海流的氣勢。

“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縱橫的空間;“欲窮”、“更上”則包含了無盡的希望和憧憬。

唐才子登樓寫了一首小詩,成就名垂青史的經典,千年無人超越

這首詩還是全篇對仗的絕句。前一聯是正對——正正相對;後一聯是流水對——自然無痕。可謂手法精妙,技巧純熟。

一首五絕,二十個字,以千鈞巨椽,描繪出一幅北國山河壯麗磅礴的風景;尤其後兩句,以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千百年來,激勵着中華民族昂揚向上,勇往直前。時至今日,這兩句詩還幾次出現在國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場合。

寫景雄渾壯闊,寫意深邃悠遠;景物引發的哲理,既出人意料,又天衣無縫,至情至理,堪稱千古絕唱。

唐才子登樓寫了一首小詩,成就名垂青史的經典,千年無人超越

一首《登鸛雀樓》讓鸛雀樓成爲中華名樓,也讓王之渙名垂青史。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王之渙不凡的胸襟抱負,是盛唐積極進取的精神,也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