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来,互联网造车的概念很火热,从字面上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是一帮软件公司在制造汽车,但并不是这个意思,可以理解成是创新造车,创业造车;互联网造车只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缩影,简单点说拼的并不是造车的硬实力,而拼的是热点;再简单点说就是在物联网思维作用下,哪个领域存在热度,存在流量,存在吸引人的概念,那么互联网就会到哪个领域去造东西,通俗点说就是啥玩意火热,互联网就造什么!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互联网造车企业都选择造新能源汽车?而基本没有选择造传统的燃油车?理由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没有资质,也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工业技术积累;而在国家发改委开放新能源汽车制造资质之后,资本就开始往新能源这个极具概念,人气,热度的新生事物涌来,因为新能源这个词有流量,而这些所谓的互联网造车企业也并非是想靠造车,卖车去赚取收益;但作为一个企业,盈利才是王道,况且烧掉大笔资金的互联网车企也必须对投资方有所交代,所以在巨大流量的背景下,产生了各种软盈利的方式,比如依托大数据共享,车联网,生态建设,更贴心完善的服务等等来获取更细微的利润,但终究与造车,卖车的传统理念不同;说到底互联网造车依存于流量,而传统车企拼的是技术,积累,底蕴,所以不要指望互联网造车企业可以打造出如同传统车企打造的产品,而传统车企通过不断的研发完全可以在车辆智能化方面追上互联网造车企业;那么对比传统车企,互联网造车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轻装上阵,认准什么,就做什么,毫无半点顾忌

新能源概念的兴起造就了互联网车企生存的契机;道理很简单,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就不要谈造车,因为根本造不出来,即便造出来也无法经受市场的考验,所以互联网车企并不敢涉足于这个领域,即便是涉足也不会有资本相信他们有能力打造出成熟的燃油汽车;所以在燃油车领域这些互联网车企没有足够的故事可讲,自然也不会有资本去青睐;而新能源概念的兴起则让这些互联网车企有了发挥的场景,比如他们最擅长与网络挂钩的(软件)人车交互,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技术就有了发挥的机会,所以这些互联网车企认准了新能源领域立刻就可以下手去做,完全不必有任何的束缚;但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想完成这些就非常困难了。。。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燃油车造了上百年,本来造的好好的,非得改行去做新能源,这对于传统造车体系来说都是一种破坏;主机厂可以果断选择去造新能源(EV),但培育多年的供应商体系将被无情的毁灭,比如电动车不需要变速箱,是不是像传统的爱信,采埃孚,捷特可之类的供应商就可以关门大吉了?而很多能自主设计变速箱的主机厂是不是应该解散研发制造变速箱的部门?当然发动机也不需要了,所以打造发动机的部门也该同时裁撤掉?要知道电动车的零部件不及传统燃油车的十分之一,而传统车企如果选择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概念,那么需要裁撤的部门,人员就太多,太多,传统车企根本无法承受,供应商也同样无法承受;所以玩新能源,玩车联网等等,传统车企注定没有互联网车企那般迅速,灵活,因为传统车企背负的太多,所以比拼新概念,传统车企必然没有互联网车企果断。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危机意识极强

看似气势如虹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其实是无比脆弱;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即便打造出的某款车型表现不佳,也不至于造成太过于严重的伤害,因为产品线非常丰富,某款车没人买或者出现问题,但还有其它的很多款车型来维持生存(多款产品全部死掉也存在,但概率太低);比如说当年大众双离合的死亡闪烁,如今本田1.5T的机油增多,都不会给车企造成什么伤害,大众当年也不是只有配备干式双离合的车子,而本田也不是只有1.5T一款机器(实际上这款1.5T开发了多个版本,完全是矩阵式的动力系统,并不是所有1.5T机油都增多),所以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某个或某些个产品出现问题并不会伤及到根本,充其量就是活的好,活的差的差异,但不至于垮掉。。。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但互联网造车业可没有传统车企那么强大的缓冲能力,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开发周期,足够的技术积累,所以他们的产品线极为简单,通常也就能推出一,二款产品而已;如果一,二款产品失败,那么也就没有任何回头的机会了,这个时候也就该接盘侠出场了,所以互联网造车业危机感特强,因为一次失败即会面临生死;换句话说传统车企的失败产品可以通过大幅度降价将车卖出去(能收回大部分成本),也可以将车子压在经销商手中,总之可以最大程度为自身提供足够的缓冲区;而互联网造车企业可没有经销商,所有的风险都得自己去抗着,一旦产品达不到预期,很可能被无情的资本所抛弃;这可能就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含义吧。。。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热度高,受关注度高,融资相对容易

互联网造车体系就是这样,来钱快,烧钱快,没钱也快;前文已经提到互联网造车虽然从字面上看是造车,但实际上还是在利用互联网概念进行发挥,所以很容易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大量的资本(比如某假老师),所以这些互联网车企在起步的时候往往有着充足的资金,可以让他们尽情的发挥,车造成啥样先不管,但总之钱是一定要烧的,所以正如上一段所提到的那样,钱烧完了,产品还没成功,也就瞬间垮掉了,实际上互联网概念的玩法就是这样,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在搞制造,或者说本身就不是以卖制造产品来生存!


上文写了一些关于互联网造车业的优势,而下面则是一些互联网造车的劣势,总的来说还是劣势多于优势的;实际上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体系,云计算等方式,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整个商业体系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是李先生对互联网思维所下的定义;但这种互联网思维真的适合造车,或者是整个制造业么?互联网车企所提倡的车联网,人车交互,自动驾驶对于一个用户而言真的有存在的价值么?汽车只是把人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运载工具而已,它真的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新概念吗?消费者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安全,舒适,经济的车子而已;下面简述一些互联网车企的劣势。。。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过分依赖车联网,人车交互,自动驾驶等概念

传统燃油车的精髓在于三大件,也就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正是这三部分的完美组合让车子具备很好的性能,舒适度,操控性,而大多数消费者所在意的也正是这几点;而互联网造车企业则偏离了主要方向,大力发展车联网,人车交互,自动驾驶等概念,这些对于广大汽车用户有什么意义?在家安安静静上网不好么?在家和整个互联网进行交互不好么?一天在车上的时间就那么点,谁有心情去和车子交互?至于自动驾驶就更不用提了,无论是法律框架,道德层面都很难允许它的产生,关键是开车是很快乐的,驾驶者乐于驾驶车辆,那么自动驾驶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所以互联网车企所打造出的众多概念,完全是脱离了车子只是运载工具的本质,这就好比打造一款互联网手表,可以看新闻,可以听音乐,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小说但就是看不了时间,那么这样的表有存在的意义么?所以造车的本质就在于安全,舒适,性能以及操控等四个方面,而互联网车企有做好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么?显然是没有,如果有何必去搞那些虚无缥缈的概念呢?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过分强调创新

创新很重要,创新也是好事,但过于强调创新则变成了一种吹嘘;互联网车企极为提倡创新的概念,可重点在于创新需要基础,强大的基础,没有基础又如何能创新?创新不是随口说说就能来的,在厕所里做饭,做菜是不是很新奇?可这算创新么?是不是车子里有块超级巨大的屏幕,再提供一个智能语音系统,让驾驶者(乘客)没事可以和系统聊上几句就算创新了?这叫车子的创新么?这完全是数码创新,和车子这个运载工具有什么关系?而坐在普通的车子中和手机上的SIRI聊几句也完全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嘛,对吧?所以互联网车企所提倡的创新有些偏离了航线;而传统车企也并不是不创新啊,比如丰田每年提报的专利多达数百个,这是不是创新?众多的自主车企每年也会提报一些专利,这同样是创新;创新应该针对车子本身去进行创新,比如找到更隔音,更环保的材料;比如找到强度更大,更轻的材料去给车子减重;再比如研发出更完善的安全配备,这些才叫针对车子的创新;而给车子塞进一套高度智能化的数码产品难道也能叫创新?即便把天河二号塞进车里,也和车子的创新无关!所以互联网车企所提提倡的创新脱离了车子的实际作用!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但凡是互联网车企造的车,必然顶着一块大屏幕,同质化严重

互联网制造业并不依靠产品来赚取收益

传统的制造业依靠制造出的产品来赚取收益,重点在于生产,而脱离了生产的制造业什么都不是;生产制造才是实体企业的核心,产品的品质才是重中之重,而脱离了品质却倡导那些新概念终究不符合制造业的本质;说到底不依靠产品去盈利的企业根本不属于制造业,互联网经营永远会集中在热度高的领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新能源概念的搅局,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互联网车企,所以互联网车企终究没有脱离互联网的玩法,比如滴滴,共享单位的烧钱获客模式,盈利并不靠主要经营项目;互联网的玩法在于烧钱,扩张,融资,再烧钱,在扩张,一路的烧下去,赔下去,要么找到盈利点而存活下去,要么赔到被资本放弃直接垮掉或被接盘;而如今的互联网造车业同样没有脱离这个框架,造车只是为了吸引资本的眼球,而盈利则完全靠服务模式的升级,共享大数据,车联网等方面去实现,所以互联网车企对于流量极为依赖,因为只要获得了流量,就具备了盈利的可能性,可以利用巨大的流量来繁衍周边从而获得盈利;所以说互联网车企不依靠产品,而脱离了产品的制造业是空洞的,也是没有存在意义的;造车毕竟不是造数码产品,造车对工业水平要求极高,而这些远不是造车新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互联网制造业的兴起也许并不是好事。。。

浅谈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总而言之互联网车企无法形成对传统车企的冲击,因为产品缺乏竞争力,制造业拼的就是产品的品质,这是核心;虽然传统车企动作慢,保守,但传统车企的互联网化是个必然,互联网车企的那些所谓创新传统车企也在做,只不过是循循渐进,毕竟那些如车联网,人车交互之类的概念对于提高车子本身的品质关系不大;当然在新能源领域的电池研发方面可能传统车企要落后一些,但即便电池做的再好,电池管理技术再完善,也根本没办法和汽油,柴油去比拼能量密度,当然特斯拉凭借这两点倒是证明了可以做到很多事,但其它的互联网车企做到这一点了么?特斯拉的强悍在于产品的强大!特斯拉虽然也属于互联网车企的行列,但不同点在于特斯拉是依靠产品赚钱的,所以特斯拉不断提高产品力,所以特斯拉与众多自主互联网车企的玩法存在本质的不同,特斯拉是靠互联网营销思维,渠道创新去卖产品,因为特斯拉要靠产品去盈利;而很多其它的互联网车企并不以产品赚收益,所以造出的产品很令人担忧;如果互联网造车业还是按照互联网思维走下去而忽略产品力,那么未来将举步维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