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上谷歌元老級工程師的人實力自然不能小瞧。在我們的想象中,他們應該是留在谷歌做高管,或者辭職自己做創業公司老闆或者當投資人,又或者提前退休,拿着手上的鈔票環遊世界——反正有谷歌的背景,做什麼都不用愁。

今天要介紹的工程師卻選擇了去種田,是不是讓人大跌眼鏡?

我們的主角叫Naga Kataru,來自IT業發達的印度。

Kataru的家鄉不是孟買那樣的大城市,而是印度南部安德拉邦的一個農村。那裏的人對教育不太重視,覺得去學習不如出去打工賺錢。就拿Kataru所在高中爲例子,一個班經常只有一半學生去上課。但作爲該校的校長,Kataru的父親覺得無論如何也要讓兒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供他上大學。

Kataru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的成績一直很優秀,最後順利拿到大學學位,還被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大學——印度理工學院錄取。

從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後,Kataru到了美國發展。

2000年,25歲的Kataru被谷歌聘用,成爲谷歌第40名工程師。那時候的谷歌還是一家創業公司,一共只有110個員工。他是谷歌當之無愧的元老級工程師,“谷歌快訊”就是他想出來的。

當初Kataru提出做谷歌快訊時,他的上司馬上斃掉了這個提議。

“經理不喜歡,他說只有大家使用谷歌,谷歌才能賺錢。如果我們做了快訊就會流失用戶,公司就賺不到錢。”Kataru說。

不過Kataru相信自己的直覺,於是直接去找大老闆。他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解釋了自己的想法。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都覺得他的點子很不錯,很快就投入人力開發這個產品。

谷歌快訊於2003年推出,併成爲了谷歌產品中最好用的工具之一,還獲得了3項專利。

Kataru很感謝谷歌給自己提供了一個自由的氛圍,讓他的才華得以施展。

然而工作了8年後,Kataru感到已經沒有什麼激情了。

“我覺得自己麻木了。長期以來我只用了大腦的一邊,我想開發另一邊。”他說。

就是抱着“開發另一邊大腦”的想法,這位工程師放棄高薪厚職,一頭扎進全新的領域——拍紀錄短片。(這轉折也是夠大的)

別以爲他是玩票性質,人家是正正經經地考進了“第二城”喜劇團(這個喜劇團在美國很有名望,還培養了很多美國知名的劇作家和導演)。Kataru的短片聚焦一些社會問題,比如關於未成年少女懷孕的小短片。

在影視圈浸淫了一段時間後,這位前工程師在2008年買下了加州的一塊農田,當起了一名農民。他說這塊320英畝的農田只是分散投資的一部分,本來打算5年後把它賣出去。(有錢任性,說變就變)

但種田讓他想起在印度的日子。他說:“我很懷念印度水果和鮮花的氣味。”

一開始,這片農田一直虧錢。他沒有放棄,而是改種杏仁(這樣就省去了三分之二的勞動力)。

“我對種田一竅不通,但我喜歡學習,於是就自學了。”

現在,這個農場有8個員工,每年的收入有250萬美元(大約1600萬人民幣)。這樣的收入對於Kataru來說只是小case,反正只是多元投資的一小部分嘛。

這個閒不下來的人正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兩個碩士學位(工商管理以及環境和資源)。他希望這兩個學位可以讓他更好地迎接下一個挑戰:讓農業更科技。

他說別看硅谷有那麼多科技公司,但周邊的農場一點科技味都沒沾上。作爲一個科技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這個情況。

對於一個擁有超強學習能力的人,感覺哪一行都難不到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