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周劍

王獻之小楷《洛神賦十三行》歷代評價極高,是小楷學習的極佳範本。其用筆、結字、章法均妙造自然,一派天機。雖只有短短的十三行,但內涵豐富,值得細細品味。黃山谷有言:“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讀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眼睛觀察不到,則筆下不可能表達出來,更不用說領悟其中的法理而爲我所用了。因此,有了這份針對《十三行》的讀帖分析。雖不能及此帖豐富內涵之萬一,實爲拋磚引玉也,願與諸方家共同探討,致敬經典。

本期分析《十三行》中的第八行。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合”:

1、捺腳按的幅度較大,且捺畫位置高於撇畫,下部往左移,留出右側大的空間。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乍”:

1、注意短橫雖短,一樣要收筆妥帖,一般往上翻收。

2、前一個“乍”與後面一個“乍”變化的地方主要有兩點:一是豎畫的位置;二是底下兩橫的長短分佈以及與豎畫的距離。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陰”

1、整體左收右放,因體量小的偏旁在左側。

2、撇畫收斂且弧度小、較直,捺畫舒展。

3、下部依然整體左移。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陽”:

1、右側橫畫抵在左側部件之下,下部的完整空間由“勿”部件分割。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擢”:

1、“羽”部件左右寫法不同。

2、“隹”部件在字的下部一般拉長豎畫。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輕”:

1、左放右收,左邊的橫畫往左拉長。

2、右邊部件是行書化寫法。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軀”:

1、“身”部件點的寫法很特殊。

2、“身”要寫的細長。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鶴”:

1、左側豎畫拉長與右側豎彎鉤合圍出中間空間。

2、四個點上提,基本與左側最後一筆短橫齊平,使下部留出空間。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將”:

1、左右參差,右邊部件拉長。

2、注意豎鉤起筆的位置。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飛”:

1、這兩個“飛”造型都很飄逸,但王獻之對第一個不滿意將其點掉了;第二個在第一個的基礎上把撇畫拉長,姿態更加飛揚,可見把字寫得更飄逸飛動是王獻之的追求之一。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未”:

1、兩橫右側基本齊平,長橫左側拉長。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翔”:

1、左中右結構,左和中兩個部件靠近,和右側部件構成鬆緊關係。

2、中間部分的挑點穿插到左側部件的下部,聯繫更緊密。

3、“習”部件幾個點的不同形態。

小楷極則——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讀帖分析(八)

“踐”:

1、兩個戈鉤第一個較直,第二個弧度較大。

2、只寫一個點,注意其位置。

- end -

—版權聲明—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凌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