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橋街在“微改造”的答卷中

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

近日,小番在市橋街城市建設服務中心

有關人員的陪同下

來到了“微改造”後的

市橋街石街社區廣場路

看到了不同於以往的靚麗風景

兩旁的房屋外牆修葺一新,屋外的空調機被統一的新鐵條框框着,圍牆上新繪的透着嶺南風情的圖畫,新安裝的宮廷式路燈和米藍色的牆面映襯着寬暢乾淨整潔的麻石路面。

誰能看得出,一年前,這裏還是一個牆體剝落、殘缺、破損、腐蝕嚴重,空調機擺放凌亂,屋面破舊,水池側牆腐蝕的老舊小區?

“沒有大拆大建,卻能讓居民生活得更舒暢、方便和愜意!‘微改造’讓石街社區3600多‘老市橋’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區人大代表、沙墟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澤濂在隨區人大代表(市橋小組)視察石街社區微改造的情況後讚歎道。

今年82歲的馬奶奶住在石街社區廣場路7號已有70年了。她告訴小番,沒有微改造前,這裏是條爛水泥路,坑坑窪窪,還到處到亂停放着汽車、摩托車、三輪車,出個門都不方便;由於亂停亂放的車輛經常不自覺地摁喇叭,一天到晚吵得很。

馬奶奶說,現在好了,路口安裝了石墩,小車進不來了,整個路面全部鋪上了方方正正的麻石塊,感覺整潔了很多,也清靜了很多。

市橋街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有關人員:

石街社區的房屋大多是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經過幾十年的日曬雨淋,很多牆體腐蝕、牆面駁落,爲了貫徹上級“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工作部署,去年,街道對石街、大市、瑞和園、僑聯4個老舊小區進行第一期微改造,石街社區第一期微改造工程是去年11月7日開始施工,在今年3月底第一期工程已全部通過驗收。

石街社區第一期“微改造”,“一通二修三補”下來,共完成建築物外面整飾21幢,整飾面積達3823.77平方米,修復樓頂防水層面積365平方米,整治防盜網80平方米、不規範遮陽蓬50平方米……

小番在走訪“微改造”後的石街社區時發現,社區的人居環境和公共空間景觀得到了切實的改善和提升,可以說是路平牆新環境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